简介:目的探讨自制双管水囊填塞术在控制剖宫产术后重症产后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PPH)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评价本院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自制双管水囊填塞术控制136例剖宫产术后重症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结果自制双管水囊的平均制作时间为(12±2)s、平均放置时间为(14±4)s、平均填塞时间为(40±18)s、平均止血时间为(188±18)s,总有效率为97.79%(133/136)。术后随访,未见产后感染、子宫切口裂开,不影响子宫复旧。结论自制双管水囊填塞术在控制剖宫产重症产后出血的治疗中,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器械制作就地取材、价格便宜、止血效果确切和快速的作用,对控制剖宫产重症产后出血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LSH)和子宫全切除术(LTH)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于本院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LSH组(n=100)和LTH组(n=100)。两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输血情况),术后短期恢复指标(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安置负压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远期随访指标(术后痛经缓解状况、性生活质量评价、日常生活质量评价、盆底组织支撑情况、宫颈残端病变及恶变率,以及是否存在术后持续周期性阴道少量出血)等进行对比分析,评价LSH和LTH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结果LSH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LTH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亦显著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术后疼痛评分、肛门排气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质量评价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腔镜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症状均有效缓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结论LSH治疗子宫腺肌病优于LTH。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的诊断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妇产科诊治的170例EC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术后石蜡包埋切片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所有EC患者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在诊断肿瘤细胞级别、组织学类型、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累及方面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差异,及影响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粗符合率的临床因素。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北京军区总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在肿瘤细胞级别的诊断上,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诊断低分化的敏感度(87.5%)分别较诊断高分化、中分化的敏感度(74.7%、56.1%)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23.97,P=0.028、0.000);诊断低分化的特异度(98.4%)较诊断高分化的特异度(75.4%)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5,P=0.000)。2在肿瘤组织学类型的诊断上,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诊断为Ⅰ型的敏感度(88.5%)较诊断为Ⅱ型的敏感度(33.3%)高,诊断为Ⅰ型的特异度(45.5%)较诊断为Ⅱ型的特异度(88.8%)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99、43.03,P=0.000、0.000)。3在诊断肿瘤肌层浸润深度上,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诊断深肌层浸润的敏感度(95.0%)较诊断浅肌层浸润的敏感度(86.5%)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P=0.032);诊断深肌层浸润的特异度(99.2%)与浅肌层浸润的特异度(95.5%)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χ2=1.52,P=0.218)。4在诊断宫颈累及方面,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诊断宫颈累及的敏感度(20.0%)较诊断无宫颈累及的敏感度(100.0%)低,诊断宫颈累及的特异度(100.0%)较无宫颈累及的特异度(20.0%)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3、133.33,P=0.000、0.000)。5研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中3种止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2月至2010年8月于本院确诊并住院接受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3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止血方法,将其分别纳入子宫动脉阻断组(n=12,采取子宫动脉阻断术止血),垂体后叶素组(n=12,采取垂体后叶素止血)和双极电凝组(n=12,采取双极电凝术止血)。3组患者年龄、肌瘤数量及直径、月经规律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3组手术时间、术后72h体温、排气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阻断术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中止血效果最佳,亦可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多种止血方法联合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月龄<3个月的胆汁淤积症与胆道闭锁(BA)患儿进行胆道造影术的指征。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接受胆道造影术的11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胆道造影术诊断结果,将其分为BA组(n=36)和胆汁淤积症组(n=74)。回顾性分析BA组和胆汁淤积症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超声检查结果。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患儿年龄、黄疸持续时间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球蛋白、血清Ca^2+、胆汁酸、血氨、乳酸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等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对2组患儿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等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χ^2检验,对2组患儿性别构成比、白陶土样便发生率及肝大、脾大、GGT水平≥300U/L、TBIL浓度≥150.0μmol/L和DBIL浓度≥100.0μmol/L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结果①2组患儿年龄、黄疸开始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肝大和脾大所占比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患儿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80,P<0.001)。BA组患儿白陶土样便发生率及GGT水平≥300U/L、TBIL浓度≥150.0μmol/L、DBIL浓度≥100.0μmol/L与超声检查结果提示为BA患儿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胆汁淤积症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396、37.914、25.728、27.957、53.606,P<0.001)。BA组患儿GGT水平和DBIL浓度分别为526.0U/L(409.9~1187.4U/L)和(116.3±32.2)μmol/L,显著高于胆汁淤积症组的101.9U/L(71.8~440.7U/L)和(88.8±38.8)μmol/L,2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55,P=0.003;t=3.214,P=0.006)。③白陶土样便,GGT水平,超声检查结果提示胆囊收缩<50%或者胆囊皱缩、僵硬或者无胆囊,以及超�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氨甲环酸和缩宫素对降低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出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本院拟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顺序随机纳入A组(n=50,静脉滴注氨甲环酸+缩宫素止血治疗),B组(n=50,静脉滴注缩宫素止血治疗)和C组(n=50,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止血治疗)。围手术期止血措施采取双盲法进行,除研究设计者外,受试对象本人与研究实施者对具体措施均不知晓(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3种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止血效果[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输血率、术后血红蛋白(Hb)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4例受试对象因术中发现子宫肌瘤剔除术困难而改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因此,A,B及C组实际纳入患者分别为49例,48例及49例。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上述围手术期的止血措施均无明显不良反应。A组术中出血量[(257±180)mL]明显低于B组[(490±368)mL]和C组[(538±352)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B组和C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3)。3组间术后出血量、术后Hb水平和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可有效降低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中出血量,并且明显优于二者单独应用。单独使用氨甲环酸或缩宫素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的止血效果相当。
简介: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对尿道下裂修复术患儿术后早期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至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尿道下裂修复术,并要求术后镇痛的3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录入顺序将其随机纳入研究组(采取全身麻醉联合骶管阻滞,n=20)及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n=18)。两组患儿于常规诱导下行气管插管术,采用2%~3%七氟醚(吸入)复合异丙酚[3mg/(kg.h)静脉泵入维持麻醉。研究组采取单次骶管阻滞(局部麻醉药总剂量为0.8mL/kg,包含1/31%利多卡因+2/30.2%罗哌卡因,分开配制,先后注入骶管);对照组加用瑞芬太尼[0.15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所有患者采用曲马多自控性镇痛法(PCA)。记录两组患儿术中生命体征和术后48h内不同观察时间点的FLACC镇痛评分、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及术中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ACC评分〈4分患儿所占比例及术后Ramsay镇静评分结果比较,在麻醉复苏室(PACU)内,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观察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阻滞可为接受尿道下裂修复术患儿术中、术后早期提供满意镇痛效果,并可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需要量,降低疼痛造成的术后烦躁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