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比较自体动静脉内瘘(148例)及人造血管内瘘(37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瘘成熟时间、1年通.率的差别等。结果人造血管内瘘患者的年龄较大,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比例较高,CRP水平较高,与自体动静脉内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造血管内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自体动静脉内瘘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1年通.率分别为90.54%、83.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造血管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后良好的血管通路选择。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应用不同剂量地尔硫卓治疗快速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0例快速心房纤颤(排除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患者,设对照组(18例),研究组按地尔硫卓0.05mg/kg(20例)、0.15mg/kg(22例)、0.25mg/kg(22例)、0.35mg/kg(18例)四种不同剂量于3min内静脉注射,观察用药时、后患者心率、血压、心电图及临床症状。结果:不同剂量地尔硫卓对快速心房纤颤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大,以0.25mg/kg显效率最大(90.9%),较0.05mg/kg组、0.15mg/kg组显著(P分别〈0.01.〈0.05),且起效时间短,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1);血压随剂量增加而逐渐下降。未发生严重副作用,无一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和窦性停搏。结论:静脉注射地尔硫卓可以迅速控制心房纤颤的心室率,疗效以0.25mk/kg为最佳,安全可靠。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7月发病〈4.5h的轻型脑卒中患者108例,其中溶栓组38例,未溶栓组70例。将轻型脑卒中定义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分。治疗前和治疗后14dNIHSS评分判断疗效,90d随访时改良Rankins量表评分判断预后,比较2组颅内出血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疗效和预后。结果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治疗后14d有效率分别为50.0%和3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2组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3%和1.4%(P=0.28),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6%和1.4%(P=1.00),病死率分别为5.3%和4.3%(P=0.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组发病后90d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未溶栓组(63.2%vs24.3%,P〈0.01)。结论rt-PA静脉溶栓用于治疗轻型脑卒中患者安全有效。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结合二期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介入栓塞结合二期SRS综合治疗AVM并获得影像学随访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为7~96个月。将DSA显示血管流空影完全消失视为治愈。按照是否治愈分为治愈组29例,未治愈组37例,观察两组AVM是否破裂、栓塞前体积大小和栓塞程度等不同因素对综合疗法治疗AVM治愈率的影响,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综合疗法治愈率的因素。结果(1)治愈组中,AVM破裂22例(75.9%),未破裂7例(24.1%),直径〈3cm和≥3cm分别为26例(89.7%)和3例(10.3%),患者Spetzler-Martin(SM)分级Ⅰ~Ⅲ级;未治愈组中,AVM破裂20例(54.1%),未破裂为17例(45.9%),直径〈3cm和≥3cm分别为18例(48.6%)和19例(51.4%),34例患者(91.9%)SM分级Ⅰ~Ⅲ级。(2)随访过程中,29例(43.9%)达到影像学治愈,64例(97.0%)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0~1分;发生并发症6例。(3)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AVM大小(OR=0.141,95%CI:0.035~0.570,P〈0.01)和介入栓塞程度(OR=2.414,95%CI:1.038~5.613,P〈0.05)是治愈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血管介入栓塞联合SRS治疗颅内AVM是有效且安全的。AVM直径〈3mm是综合疗法治愈率的独立保护因素,介入栓塞程度是未达到影像学治愈综合疗法治愈率的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SolitaireAB支架进行颅内静脉窦血栓机械取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应用SolitaireAB支架对颅内静脉窦血栓机械取栓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3个月至1年的随访.结果①16例患者中男6例,女10例.单纯上矢状窦血栓4例,上矢状窦+侧窦血栓4例,上矢状窦及皮质静脉血栓3例,横窦及乙状窦血栓2例,上矢状窦及直窦血栓2例,上矢状窦+直窦及皮质静脉血栓1例.②应用SolitaireAB支架20枚,同时应用尿激酶30万~70万U进行接触性溶栓3例.16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3分1例,12分1例,15分14例.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5分15例,4分1例.无一例患者发生支架取栓相关并发症.③随访3个月至1年,其中通过电话随访2例,门诊随访3例,MRV随访8例,DSA随访3例,无一例复发.结论应用SolitaireAB支架进行颅内静脉窦机械取栓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单中心的经验显示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简介:目的总结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的资料,着重分析治疗方法,药物用量和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转复为窦性心律。静脉注射10mg三磷酸腺苷转复者5例;20mg转复者41例;40mg转复者7例,其中1例患者静脉注射40mg三磷酸腺苷转为窦性心律后,在2min内又转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后经加用胺碘酮静注成功复律。结论用三磷酸腺苷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要以小剂量为主,如果出现不能药复律且同时没有胸闷等不良反应时.应考虑三磷酸腺苷剂量不足或耐药,可考虑加大三磷酸腺苷的剂量。
简介:目的探讨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后的血小板变化规律及预后.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的心脏手术患者在围术期应用IABP超过3天者共17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应用IABP前的最后一次血小板计数、应用IABP后每日血小板计数,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分析血小板减少与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所有入组患者中共有104例(59.1%)应用IABP后出现血小板减少,其中Ⅰ度减少22例、Ⅱ度减少51例、Ⅲ度减少23例、Ⅳ度减少8例.全组共有17例患者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无1例出现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中149例存活并顺利康复出院,27例死亡或自动出院.存活患者中141例患者在出院时血小板计数即恢复正常值,其余8例患者仍为Ⅰ~Ⅱ度血小板减少.结论血小板减少是应用IABP的并发症之一;但只要加强监护、及时处理,即使出现Ⅲ度、Ⅳ度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同样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同时,血小板减少并不引起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也可能并非IAB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行手术的甲状腺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SDS及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87%显著低于对照组42.86%(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8.41%显著高于对照组82.54%(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甲状腺围术期患者心理状态,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高血压病人围术期心血管系统的稳定作用.方法:高血压术前病例90例被随机分为单纯全麻(G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GEA组)组,各45例.术中和术后5d内监测两组病人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两组病人的扩血管降压药用量.结果:GEA组较GA组血压下降明显,以收缩压降低为主(P<0.01).GEA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7.8%,较GA组(51.1%)亦明显下降(P<0.01).GEA组的扩血管药用量亦明显少于GA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病人围术期循环功能有稳定作用,尤其适用于高血压病人的手术麻醉.
简介: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术(RFCA)对血凝状态及肌钙蛋白I(cTnI)含量的影响.方法:60例行RFCA的病人分别测定电生理检查术(EPS)术前、后,消融术前,消融术后即刻,4、12、24小时D-二聚体(DD),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GMP-140),cTnI含量.结果:血清DD,GMP-140水平在EPS及RFCA后升高,而cTnI水平仅在RFCA后升高.峰值cTnI与峰值DD,GMP-140呈直线正相关(r=0.48,0.39,P<0.001,<0.005).结论:RFCA可损伤心肌并改变血凝状态,心肌损伤可诱发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形成.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科学护理方法对玻璃体切割眼内充填术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11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眼内充填术的患者63例(63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术后保持正确体位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术后网膜复位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出院后遵医嘱复查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护理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利于疾病的恢复,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旁路血流量测定,说明瞬时血流测定(transient-timeflowmeasurement)的有效性和重要性。方法停跳或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2例,在完成远近端血管吻合后,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应用瞬时流量测定仪(medi-stimbutterflyflowmetre)行旁路流量测定.测定平均流量(meanflow,Qm)、搏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PI)和逆向血流百分比(diastolicbackflow,%Insuf),并记录流量曲线。结果62例手术旁路176根,流量为(23±10)ml/min,PI为3.8±1.7,逆向血流百分比(8±7)%。其中有1例左冠状动脉优势型术中测得左前降支(1eftanteriordescendingartery,LAD)旁路Qm为2ml/min、PI为33.3,术后发生心绞痛,另2例术中测得旁路Qm小于2ml/min、PI大于20,经重新吻合后Qm大于10ml/min、PI小于5。结论瞬时血流量测定有助手术医生及时发现和纠正移植血管存在的问题.防止术后心肌梗死发生,有助于判断手术预后。
简介:目的评价床边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5例ASD适合介入封堵的病人,术中床边超声心动图测量ASD最大直径,与测量球囊测量ASD直径比较,指导封堵器封堵、释放等过程,并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封堵器是否影响周围结构功能。结果25例患者ASD直径床边超声心动图测量值为(20.52±1.53)mm,球囊导管测量值为(21.41±1.52)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患者全部一次堵闭成功,术后即刻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各瓣膜无病理性返流或原有返流加重,上、下腔静脉回流正常。结论床边超声心动图在ASD封堵术中能准确估测ASD直径,指导封堵过程,监测有无并发症发生,在ASD封堵术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