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哈萨克族中肺癌EGFR基因的突变情况,比较哈萨克族与汉族肺癌EGFR基因突变率的差异。方法收集临床肺癌病理石蜡切片样本124例,包括54例哈萨克族和70例汉族肺癌的样本,采用ARMS(AmplificationRefractoryMutationSystem,ARMS)PCR扩增方法检测EGFR基因外显子18、19、20及21的突变,х2分析对比哈萨克族和汉族肺癌EGFR基因突变差异。结果124例肺癌患者中有41例EGFR基因突变,总突变率为33.1%,其中哈萨克族突变9例,突变率为16.7%,汉族突变32例,突变率为42.8%,哈萨克族肺癌EGFR突变率与汉族肺癌EGFR突变率有显著差异(P<0.001),突变以外显子19为主要突变点。结论哈萨克族中肺癌EGFR基因突变率为16.7%,汉族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45.7%,哈萨克族肺癌EGFR突变率显著低于我国汉族EGFR基因突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11球浆比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变化。方法将21例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按照球浆比例11进行换血治疗,采集新生儿换血前后末梢指血液5ml进行血常规检测分析。结果21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后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计数(Plt)显著低于换血前,p<0.05;换血前后新生儿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519.34±86.42vs248.62±68.94,p<0.01)。结论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以显著降低血清中的胆红素水平,疗效确切,进行换血治疗后需要对新生儿的血常规进行密切的监测,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对比研究患有胸部损伤性肺出血的病人,进行X线检查和CT检查结果的差异。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到我院放射科进行检查的109例病人作为研讨对象。对所有研讨对象的胸部进行X线检查和CT检查,对比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经过检查发现,发现肺内水肿有20名研讨对象;发现15名研究对象为创伤性肺囊肿。发现25名研究对象的肺部出现实质变;发现30名病人出现肺部内出现斑片状的病灶和结节。30名研究对象经过检查发现有肺间质变;有15名研究对象出现弥漫性肺纹理增多。通过CT相应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的病变的检出率。结论通过实验发现,X线方法和CT方法检测均能较准确的发现病变和病灶的位置。CT的疾病的检出率高于X线的平片的疾病检出率。将X线和CT检测两种检测方法相互结合,可以更好的为临床诊治提供较精确的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硬膜外和硬腰联合两种麻醉方法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无痛分娩患者60例,采用SPSS21.0将入组患者按先后序列号(1~60)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腰硬联合麻醉组(30例),一组硬膜外麻醉组(3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需追加局麻药时间、麻醉效果。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短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需追加局麻药时间均显著长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麻醉优良率96.7%(29/30)显著高于硬膜外麻醉组83.3%(25/30)(P<0.05)。结论硬腰联合麻醉效果较硬膜外麻醉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形与弧形切口的临床比照。方法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选取我院的30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而后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横形切口切开子宫下段)与研究组(弧形切口切开子宫下段),评判各项手术治疗指标、新生儿窒息及切口延裂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产妇的手术切口长度长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及胎儿分娩时间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切口延裂发生率的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横形切口切开子宫下段相比,弧形切口切开子宫下段可减少产妇的术中出血量,缩短胎儿分娩时间,降低产妇术后发生切口延裂的机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盲刮和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方法将2017.03.01日至2017.08.01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通过电脑随机编码法分成两组,30例/组。分别采取盲刮手术(对照组)和宫腔镜电切手术(观察组)。将两组的出血量、症状改善情况和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8.56±5.24)ml、术后三个月的血红蛋白水平(100.65±20.57g/L)、术后三个月的月经量(80.56±29.64mL)以及术后的复发率(3.33%)都比对照组更令人满意(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较盲刮更适合治疗子宫内膜息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胃镜诊断检查为慢性萎缩性胃炎120例(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78例、慢性萎缩性合并浅表性胃炎42例)。所有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85例(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64例、慢性萎缩性合并浅表性胃炎2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5例,并且诊断结果显示有37例患者出现肠上皮化生,15例患者出现异性增生。胃镜检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病理诊断的检出率,并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70.83%;胃镜下表现为胃黏膜皱襞变平甚或者消失,并且黏膜表现为红白相间,其中以白相为主,血管表现为透明状并且暴露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5.62%,胃镜下表现为胃粘膜粗糙,呈现出结节或者颗粒状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0.00%,胃镜下表现为胃黏膜皱襞变平甚或者消失,并且黏膜表现为红白相间,其中以白相为主,血管表现为透明状并且暴露并且胃粘膜粗糙,呈现出结节或者颗粒状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9.58%。胃粘膜粗糙,呈现出结节或者颗粒状与胃镜下表现为胃黏膜皱襞变平甚或者消失,并且黏膜表现为红白相间,其中以白相为主,血管表现为透明状并且暴露并且胃粘膜粗糙,呈现出结节或者颗粒状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胃镜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较低,其中对在临床诊断中应该综合两种方法来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率。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临床上传统解剖钢板与锁定钢板在治疗胫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旨在探讨更有效的治疗胫骨骨折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收治入院的胫骨骨折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钢板固定,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固定,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的均值如下39.5±3.1、31±2、9.6±1.5和42.8±2.8、64±2、17.4±2.0。结论锁定钢板较传统解剖钢板在治疗胫骨骨折方面疗效更佳,患者痛苦小,住院时间短,是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的好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胸痛、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因典型胸痛和非典型胸痛疑诊冠心病收治的患者387例进行本次实验,分为典型胸痛组、非典型胸痛组、心肌缺血组、心肌缺血ST段压低或抬高组、心肌缺血T波倒置低平或U波组、心肌缺血合并胸痛组、心肌缺血不合并胸痛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静息心电图检查和冠脉造影检查。比较患者的胸痛、心肌缺血心电图,冠脉造影结果。结果387例患者使用静息心电图检查,典型胸痛组确诊冠心病特异度63.6%、阳性预测值81.1%,心肌缺血组心电图灵敏度63.5%、特异度35.6%、阴性预测值53.6%。ST段压低或抬高组阳性预测值65.0%、T波倒置或U波组阳性预测值30.2%、心肌缺血心电图合并典型胸痛组灵敏度69.2%、心肌缺血心电图合并非典型胸痛组诊断冠心病的的特异度33.4%。结论胸痛诊断为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大,几乎无误诊;心肌缺血心电图的敏感性高、特异性低,阴性预测价值更大,单凭心肌缺血心电图确诊冠心病具有片面性;心肌缺血心电图合并典型胸痛灵敏度高、漏诊率低,心肌缺血心电图合并非典型胸痛特异度低、误诊率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体位护理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比较分析。方法现选取本院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收治100例留观的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恢复组和去枕组,每组50例。恢复组给予恢复体位护理,去枕组给予去枕仰卧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恢复组清醒时间、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值均优于去枕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组呼吸暂停、窒息均优于去枕组,对比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误吸对比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恢复体位在呕吐引流、通畅气道、保证气体交换等方面尤为突出。但恢复体位只适用于昏迷患者需首先确定呼吸、心跳是否存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量间歇与持续雾化吸入对重症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54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持续组和间歇组,分别给予持续雾化吸入法和微量间歇雾化吸入法;分析两组的治疗前后的憋喘程度、血气分析情况,治疗时间指标(憋喘缓解、体温恢复正常、肺部啰音消失、住院时间)。结果(1)间歇组治疗后的重度憋喘例数少于持续组(P<0.05),轻度憋喘例数多于持续组(P<0.01);(2)间歇组治疗后的血PaO2高于持续组,PaCO2低于持续组(P<0.05);(3)间歇组的治疗时间指标均短于持续组,除体温恢复正常外(P<0.05),其余均为P<0.01。结论微量间歇雾化吸入法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较好,可缓解憋喘症状及血气指标,并缩短治疗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行宫腔镜手术(A组)或阴式手术(B组)治疗子宫切口憩室的患者25例,其中A组11例,B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结果25例子宫切口憩室均表现为月经淋漓不净,经期(12.7±3.5)d。A组平均手术时间(27.5±4.9)min,出血量为(7.4±2.95)mL,月经恢复正常45%;B组平均手术时间(20.6±14.9)min,平均出血量为(36.1±11.5)mL,月经恢复正常85.7%,两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是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发生的高危因素,阴式手术修补子宫切口憩室成功率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更符合微创的观点。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间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每组22例,1组采用100mg阿司匹林口服;2组采用200mg阿司匹林口服;3组采用300mg阿司匹林口服,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5.5%;2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三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1%;三组比较P<0.05。1组存在1例胃肠道刺激病例;2组存在1例胃肠道刺激、1例大便隐血病例;3组存在3例胃肠道刺激和1例大便隐血病例,三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300mg、200mg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具有更好的疗效,但200mg用量时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