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患者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集束化护理措施。方法选取360例ICU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所有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记录,并对非计划性拔管导致的并发症或者死亡情况进行统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两组患者的责任护士分别进行自我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2.22%)显著低于对照组(6.7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因非计划性拔管导致1例并发症,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死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88.33%);观察组责任护士对工作的自我满意度评分(96.25±3.8)分及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评分(95.86±3.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有效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率,其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35例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多方位的心理干预措施。随访患者2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状态(SDS评分)、焦虑状态(SAS评分)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措施前其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接受相应的护理措施后两组患者的精神异常和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接受多方位心理干预的观察组其改善地更为显著(P<0.05)。结论妇科肿瘤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多方位心理干预,可使患者的精神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减轻抑郁和焦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影响。方法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3例行全麻手术的患者,使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个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抑郁、焦虑以及心率、血压、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及术后的SAS评分、SDS评分、血压、心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其满意度95.00%(57/60)明显优于对照组80.95%(51/63)(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中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可降低患者不良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方式。方法纳入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老年心肌梗死患者94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均等两组。普通组行常规化护理,人性化组行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环境评分、服务态度评分、心理护理评分、操作技术评分;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心功能超声监测值的差异。结果人性化组护理满意度显著比普通组高,P<0.05;人性化组相较于普通组环境评分、服务态度评分、心理护理评分、操作技术评分更高,P<0.05;护理前两组心功能超声监测值相似,P>0.05;护理后人性化组相较于普通组心功能超声监测值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方式效果确切,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整体护理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系统性整体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产后出血发病率、感染率与休克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发病率、感染率与休克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分娩生产产妇采用系统化整体护理方式不仅能够尽量避免产后出血、感染与休克等,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在临床上推广普及很有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健康教育效果,积极探索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来提高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10月—2009年5月到迁西县医院我病房疗养的5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8例,对照组进行普通的糖尿病病人护理,干预组同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个体化的健康教育,采用健康教育知、信、行调查表及血糖变化情况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实施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对饮食治疗的知识、态度及行为都有明显的改善,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示范性与参与性相结合的综合型健康教育方式优于单纯的理论型健康教育方式,能够有效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知识,改变患者的态度及不良行为,降低血糖。对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