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成人复杂型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8年2月医院收治的成人复杂型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患者12例,均采用外科手术方法治疗,其中8例患者行升主动脉-胸降主动脉旁路人造血管术,4例患者行升主动脉-腹主动脉旁路人造血管术。同期手术包括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二尖瓣成形术,4例主动脉根部置换术,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动脉导管未闭缝合术,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二尖瓣置换术。术后观察治疗结果及并发症,随访观察。结果12例患者均无手术死亡,术后未发生脊髓、脑部等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患者二次开胸止血,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透析治疗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均存活,且血压平稳,人造血管畅通,无显著不适。结论在成人复杂型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治疗当中,对心内畸形联合解剖外旁路主动脉转流术一期同时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手术可行性、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对脑动脉瘤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疗效。方法:从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脑动脉瘤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选择,我们将他们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包含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接受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我们比较了两组在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能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方面低于对照组,而在运动功能评分上高于对照组,这些差异均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5)。结论:对脑动脉瘤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有助于显著提升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并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病人应用耳穴贴压与穴位贴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8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采取耳穴贴压与穴位贴敷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晕眩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患者采取耳穴贴压与穴位贴敷,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晕眩程度,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就规范化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护理对于患者安全的管理效果,结合检验前质量指标分析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入本院就诊的120例采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措施的不同均分为60例/组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为常规采血护理,观察组为规范化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护理,对比护理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护理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和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护理质量管理中,观察组各项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采血患者,为其实施规范化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护理,有效性良好,降低了护理不安全事件,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具备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球囊压撬法是我们首创的一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的操作技巧,可使球囊易于通过主支支架网眼进入分支血管.即以预扩张时已使用过的球囊不能通过主支架支架网进入分支时,将该球囊顶在分支开口处,以6-8atm扩张,随后将球囊送入分支,扩张分支开口.方法连续入选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采用单支架策略或provisionaldoublestent策略,主支支架释放并交换导丝后分支开口受压明显者共152例.以预扩张时已使用过的球囊有78例顺利进入分支开口.不能通过者共74例.随机分为2组球囊压撬法组38例,传统方法组36例.比较两组球囊进入分支的成功率、球囊使用量、手术时间(从尝试使球囊进入分支至完成分支有效扩张)、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球囊压撬法组成功率29/38(76.3%),传统方法组成功率25/36(69.4%),P<0.05,所有不成功患者均通过主支支架内球囊锚定完成分支扩张.两组中成功完成分支扩张者的球囊使用量分别为(1.8±0.6vs2.6±0.8,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4.8±3.2vs8.2±4.3min,P<0.05),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球囊压撬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成功率略高,手术时间缩短,球囊使用量减少,并发症无增加,是一种安全、效果良好且经济的介入技术.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叉病变;选择性支架置入术;球囊支架对吻术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67-01
简介:目的探讨男性冠状动脉慢血流(SCF)与红细胞压积的相关性。方法以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经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40%的205例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01例红细胞压积〉42.9%者作为研究组,104例红细胞压积≤42.9%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变量。结果研究组年龄低于对照组,而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前降支动脉TIMI帧数、右冠状动脉TIMI帧数及前降支动脉SCF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提示,前降支动脉TIMI帧数(r=0.238,P=0.001)、前降支动脉SCF比例(r=0.206,P=0.003)和右冠状动脉TIMI帧数(r=0.209,P=0.003)与红细胞压积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等因素后提示,前降支动脉TIMI帧数[OR=1.031,95%CI(1.006,1.056),P=0.014]、前降支动脉SCF的比例[OR=1.919,95%CI(1.038,3.547),P=0.038]与红细胞压积独立相关。结论男性前降支动脉SCF与红细胞压积独立相关,高水平红细胞压积可能促进了SCF的发生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大隐静脉曲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该次试验主要围绕所择中的11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开展,截取时间轴: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分组参考双盲法原则开展;被分配至对照组的59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59例在此基础上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开展不同护理方案后,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呈更低水平(P<0.05)。术前各组ADL评分数据无明显差异,经施以不同护理方案后,两组ADL评分数据均呈上升表现,且观察组数据呈更高水平表示(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有效预防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其日常活动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应用尿激酶动脉溶栓与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时段:2017年04月至2020年01月,收集本院接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开展研究,共收入80例,采取分别抽样法分组,即采纳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对照组(n=40)和尿激酶动脉溶栓的观察组(n=40),对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50%)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10.49±2.61)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方案,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具有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作用,疗效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应用尿激酶动脉溶栓与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时段:2017年04月至2020年01月,收集本院接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开展研究,共收入80例,采取分别抽样法分组,即采纳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对照组(n=40)和尿激酶动脉溶栓的观察组(n=40),对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50%)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10.49±2.61)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方案,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具有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作用,疗效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警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预防压疮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接受预警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以及各项指标。结果在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有3例患者的产生压疮,压疮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有13例患者产生压疮,压疮的发生率为10.83%,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4.75±4.21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5.24±9.46分,有统计学意义(t=7.847,P<0.05)。结论使用预警干预护理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