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自1846年Holmes首先描述“麻醉”后,即伴随产生了“麻醉深度”的概念。然而,直到1937年方形成由Guedel提出的经典乙醚麻醉分期。此后半个多世纪,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麻醉”的内涵不断更新,与之相对应的“麻醉深度”的概念亦处于探索和讨论之中。目前,更倾向于将麻醉视为一种状态,包括意识消失、感觉和运动阻滞及降低应激反应。不同麻醉药物旨在达到不同“组分”的要求,因此,全身麻醉经常辅用肌肉松弛药、镇静催眠药、麻醉性镇痛药,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等。由于麻醉是多种成分的组合,现有的麻醉监测手段均存在不完善和局限性,尚不足以满足实时、精确、客观监测的要求,至今仍普遍采用临床表现作为判断麻醉深度的主要依据。然而,在探索麻醉深度监测方面亦颇有收获,不断地揭示和接近更为客观的监测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神经鞘瘤14例,神经纤维瘤8例,脊膜瘤4例,室管膜瘤、畸胎瘤、蛛网膜囊肿、胶质瘤各1例。肿瘤位于颈段15例,胸段9例,腰段5例,骶尾段1例。硬脊膜外肿瘤5例,髓外硬脊膜下22例,髓内3例。肿瘤全切23例(其中髓外肿瘤全切22例,髓内肿瘤全切1例),部分切除7例。出院时29例患者肌力得到明显恢复,20例肢体感觉障碍明显好转,1例症状加重。结论椎管内肿瘤大多为良性肿瘤,手术效果较好,宜早诊断、早手术。MRI检查和显微外科手术可极大地提高手术的疗效。
简介:目的研究复发听神经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复发听神经瘤病人的临床诊治资料。手术方法采用原手术切口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5例,颞下入路2例;术中使用内窥镜辅助切除肿瘤10例。结果27例再手术病人中肿瘤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2例。无死亡病例。12例在手术后面神经得到解剖保留。有2例手术后出现伤口脑脊液漏,1例出现脑脊液耳漏,经腰穿置管引流等保守治疗后好转。2例于半年内复诊时仍伴有明显脑积水,行分流手术后症状改善。术后按GOS评估,15例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8例可做轻量工作或生活能自理,4例需要他人照顾。结论虽然复发听神经瘤与面听神经、脑干等结构有不同程度的粘连。但大多数患者经显微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简介:目的:通过对第一台手术按时开台时间、手术间的周转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延时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影响手术间使用效率的原因与对策,提高手术间使用率。方法:召开围术期领导团队主持的手术团队工作讨论会,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找出各种影响因素,制作影响手术室工作效率的"人、机、物、法、环"因素分析鱼骨图,找出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的对策,制定手术室效率计划。结果:计划实施后6个月,因手术、麻醉医生或手术间的准备不充分而造成的手术延迟现象减少了9%(P〈0.01,χ2=5.38),第一台手术在预定时间的15min内按时开台比例提高了14%(P〈0.05,χ2=3.36),手术周转时间可缩短12min(P〈0.05,t=1.25)。病人的满意度和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病人得到更优质、更安全的护理,保证了手术室的护理安全与质量。结论:解决问题要有策略,执行好的围术期效率计划,可以提高病人和手术医生的满意度,也可以提高手术室员工的满意度以及病人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室工作效率,降低医院成本。
简介:目的探讨大中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面神经保护技巧。方法自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中型听神经瘤14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36例(95.7%),次全切除6例(4.3%)。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132例(93.0%),面神经与肿瘤粘连紧密无法保留10例(7.0%)。本组无长期昏迷及死亡病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3例、后组颅神经受损7例、眼睑闭合不能90例,无脑脊液漏病例。所有病人术后均随访3个月到2年,无术后复发病例;按House—Braekmann分级评估面神经功能,Ⅰ~Ⅱ级78例(54.9%),Ⅲ~Ⅳ级53例(37.3%),Ⅴ~Ⅵ级11例(7.8%)。结论充分了解桥脑小脑角区显微解剖知识,特别是了解听神经瘤与面神经的解剖关系,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娴熟的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监测及面神经的保留有助于面神经功能的保护。
简介:目的探讨唤醒下手术治疗中央区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手术治疗的548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符合本研究标准.综合评估后在相应部位埋置颅内电极,经颅内电极脑电图(Intraeranial-EEGi-EEG)确定癫痫起始区(epilepticonsetzone,EOZ)、皮层电刺激(corticalelectro-stimulation,CES)描记脑功能区后,在麻醉唤醒状态下切除EOZ区及周围异常组织,以更好的保留脑功能.对切除组织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EOZ位于中央前-后回者3例(左侧1例、右侧2例)、中央前回者6例(左侧2例、右侧4例)、中央后回者3例(左侧1例、右侧2例).病理学证实:皮质发育不良7例(ⅡA型3例、ⅡB型2例、灰质异位2例)、脑囊虫2例、脑软化灶(胶质增生)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随访2~5年,均系统服用抗癫痫药物(2例遵医嘱停服),癫痫发作完全消失(Engel-Ⅰ级)7例、有发作先兆且偶有发作(Engel-Ⅱ级)3例、发作次数减少(Engel-Ⅲ级)2例.手术后早期出现运动-浅感觉功能障碍者2例、单纯运动功能下降者5例、出现深-浅感觉功能减退者1例.经半年的功能康复训练,6例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感觉功能部分恢复,2例患者仍轻偏瘫,但肢体远端精细功能部分恢复.结论EOZ位于中央区也可行切除性手术,术中唤醒能更好的保护脑功能.
简介:目的探讨脑深部病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在BrainLabVV2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指导下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直径为8~25mm大小病变46例。其中脑脓肿4例,脑囊虫病2例,脑膜瘤2例,侧脑室内室管膜瘤1例,胶质瘤22例,海绵状血管瘤7例,血管畸形4例和炎性肉芽肿4例。除脑膜瘤外,其余病灶平均距脑皮质约30mm。分别利用神经导航系统定出手术切口、骨窗大小,指示手术入路。结果40例病变全切(87%),6例次全切(13%)。骨窗平均30mm×40mm大小;平均导航误差小于1.2m。术后39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7例无变化,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在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指导下手术切除脑深部直径为8~25mm大小病变定位准确可靠,切口和骨窗大小适当,术中合理采用导航与手术分离的方法,利用自然沟裂,加之熟练的显微手术操作,可最大限度切除病变,减少副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