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西药药剂头孢米诺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选择 2017年 10月至 2018年 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合并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 50例设置为本文的 A组,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合并泌尿系统感染的另外 50例患者设置为本文的 B组,对所有患者选择采用西药药剂头孢米诺进行治疗,对两组不同感染症状的患者应用西药药剂头孢米诺治疗之后的临床情况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经治疗以后本文的 A组患者总有效 48例,有效率为 96.00%, B组患者总有效 49例,总有效率为 98.00%,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A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4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8.00%, B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5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0.00%,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也无明显差异, 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临床的相关感染性病症患者而言,应用西药头孢米诺进行治疗可以发挥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患者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反应症状,所以临床在用药的过程中应重视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并为患者在进行用药过程中坚持合理用药的观念。
简介:摘要目的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的分布规律和临床特点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选择100例于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间产生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在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中,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属于主要的临床表现。41至6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及恢复时间较长,同其他年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年龄段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1至60岁年龄段患者为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年龄段,与其他年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降低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必须全面掌握和了解不良反应的分布规律和临床特点,从而为做好相关预防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指导。
简介:患者男,49岁。主因咽痛、发热1月余,头晕及鼻衄10d,于2006年3月3日收入院。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咽痛、发热,后开始口服复方新诺明每次2片,1次/6h,共140片。服药20d后咽痛,发热好转。10d前出现乏力,头晕,伴鼻衄,量不多。患者停用了复方新诺明,仍感上述症状持续加重。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无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贫血貌,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口腔黏膜,牙龈及舌尖3处溃疡,大小约3mmx3mm,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无明显异常。腹平坦,肝脾未触及。辅助检查:血常规WBC3.0×10^9/L,Hb97g/L,PLT43×10^9/L,网织红细胞计数仉5%。骨髓象:骨髓增生重度减低,骨髓有核细胞可见颗粒,胞浆胞核空泡变性明显,粒系比例偏高,粒系巨幼样变,红系比例明显减低,片尾可见巨大原始红细胞,
简介: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机理。方法:采用NCCLS推荐的K—B法测定50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并初步筛选出耐环丙沙星菌株。试管稀释法测定耐环丙沙星菌株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对此23株菌GyrA的基因(gyrA)进行PCR扩增和基因序列的分析比较。结果:23株耐环丙沙星肺炎克雷伯菌中,20株存在gyrA变异:Ser83(TCC)→Phe(TTC)、Tyr(TAC),Asp87(GAC)→Asn(AAC)、Ala(GCC)。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理主要与药物作用靶位gyrA基因的突变有关,并且gyrA基因突变位点越多其耐药程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