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误吸患者气道内吸入物清除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ICU治疗且发生误吸的46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纤支镜直吸法清除气道内吸入物,对照组气道冲吸法清除,比较两组患者清除吸入物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清除后,观察组患者pH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清楚后,观察组患者PaCO2、PaO2、SPO2、PO2/FiO2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ICU误吸患者采用纤支镜直吸法清除气道内吸入物,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疗效确切,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所收治的40例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其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划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儿各2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普通的双鼻塞吸氧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则应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的患儿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是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患儿而言,观察组患儿的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水平比较是明显更好的,p<0.05;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都未出现较多或较为明显的并发症情况,组间对比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治疗有效率更高,患儿的血气指标更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且无明显的并发症情况,安全性较高,具有优秀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全年段呼吸内科收治的OSAHS患者60例,将其列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人员60例,列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人员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全血粘度等血液流变学情况以及白细胞介素6、18、肿瘤坏死因子发生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全血粘度、HCT、PAG、ET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和IL-6、IL-18、TNF-α等炎性因子指标与对照组体检人员相比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各项指标相比也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方法能够显著改善OSAHS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变化,降低炎性反应,临床效果明显,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在新生儿气道正压通气致鼻中隔压疮预防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新生儿50例,25例患儿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25例患儿接受集束化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鼻中隔压疮发生率、严重程度和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儿鼻中隔压疮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为24.00%,P<0.05;观察组患儿鼻中隔压疮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气道正压通气至鼻中隔压疮的发生率,对于提高患儿依从率、降低鼻中隔损伤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降低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住院的行鼻塞式CPAP治疗的新生儿77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39例和循证护理组38例。记录两组新生儿护理后CPAP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常规护理组患儿CPA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0.8%(12/39),显著高于循证护理组7.9%(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护理满意率为59.0%(23/39),显著低于循证护理组92.1%(3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鼻塞式CPAP治疗的新生儿予以循证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其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细节护理管理预防新生儿呼吸衰竭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并发症的效果。方法:收集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所有患儿均接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根据随机原则开展分组处理,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开展细节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3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38%(3/32),显著低于对照组3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21.88%(7/32);护理后研究组3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的各项血气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呼吸衰竭新生儿;研究组3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家属对疾病的知晓率为96.77%(31/32),显著高于对照组3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家属对疾病的知晓率81.25%(26/32),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细节护理管理预防新生儿呼吸衰竭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并发症的效果。方法:收集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所有患儿均接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根据随机原则开展分组处理,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开展细节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3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38%(3/32),显著低于对照组3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21.88%(7/32);护理后研究组3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的各项血气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呼吸衰竭新生儿;研究组3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家属对疾病的知晓率为96.77%(31/32),显著高于对照组3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家属对疾病的知晓率81.25%(26/32),P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74例患儿进行此次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7)。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比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比较,有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疗法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RDS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特定的护理措施,并给予CPAP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支持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存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呼吸支持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结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疗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因此,该护理干预与CPAP疗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患有肺透明膜病的新生儿34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12月-2019年3月间,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比对,一组为采取常规疗法进行治疗的常规组,一组为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的联合组,分析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患有肺透明膜病的新生儿 34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7年 12月 -2019年 3月间,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比对,一组为采取常规疗法进行治疗的常规组,一组为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的联合组,分析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p<0.05),差异显著。结论 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鼻塞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130例重症肺炎患儿进行研究,通过奇偶数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使用经鼻导管吸氧治疗,观察组使用鼻塞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各项血气分析指标。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7%,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血气分析指标方面,治疗前,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PaO2、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重症肺炎采用鼻塞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各项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