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IL-6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36例初治及化疗4疗程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IL-6水平,后每半年检测一次IL-6,随访观察2年。结果①36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IL-6水平为23.82±4.14pg/mL,较正常对照组7.44±1.02pg/mL显著升高(P<0.01);治疗4个疗程后,27例有效,IL-6水平为15.70±3.31pg/m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例治疗无效,IL-6水平为21.42±3.87pg/mL,较有效患者明显要高(P<0.01)。②12例完全缓解患者IL-6水平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14.65±3.21pg/mL,与初始缓解时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2年病情均稳定;15例部分缓解患者随访至2年,有10例病情出现进展/复发,其IL-6水平明显升高21.56±2.61pg/mL,与初始部分缓解时差异显著(p<0.01);另5例患者仍维持部分缓解患者,IL-6水平为变化不大17.45±3.57pg/mL,与初始缓解时无升高(p>0.05)。9例治疗无效患者血浆IL-6一直在高水平22.44±3.97pg/mL,较缓解患者明显要高(p<0.01),病情也一直未得到缓解。③随访中,有17例患者血浆IL-6一直维持在低水平,有1例患者死亡;而有19例血浆IL-6水平较高患者,有9例死亡,两者相比2年存活率具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多发性骨髓瘤血浆IL-6水平反应患者的病情、疾病状态,并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现有血液净化装置机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更好的操作方法,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对做血浆置换术的19例病人,应用日本旭化成ACH-10血液净化装置机改良其治疗模式和操作方法进行治疗52例次,并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52例次中,有3例次发生变态反应,发生率为5.7%,2例次发生低血压,发生率为3.8%,经及时对症处理后均顺利继续完成治疗,无病例发生体外凝血。[结论]应用改良方法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具有更安全、操作简便,置换量易控制,易于观察各监测数据等优点。充分利用现有血液净化设备,既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又使病人达到了最优化的治疗,从而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亚甲蓝/光化学法在不同紫外光照强度和照射时间时对新鲜冰冻血浆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将120份采集的新鲜血浆随机分组后加入1μmol/L亚甲蓝,control组不进行病毒灭活处理,A组接受光照强度为3万Lux的可见光照射35min行病毒灭活,B组接受光照强度为3万Lux的可见光照射60min行病毒灭活,C组接受光照强度为4万Lux的可见光照射35min行病毒灭活,抽取样本检测血浆凝血因子活性、血浆电解质含量以及血浆免疫球蛋白、总蛋白;结果A、B、C组行病毒灭活后凝血因子活性均下降(P<0.05),电解质含量、血浆免疫球蛋白、总蛋白变化不明显(P>0.05);B组与A组相比,凝血因子活性下降明显(P<0.05),电解质含量、血浆免疫球蛋白、总蛋白变化不明显(P>0.05);C组与B组相比,凝血因子活性下降明显(P<0.05),电解质含量、血浆免疫球蛋白、总蛋白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增加照射强度和照射时间均会降低凝血因子活性,但电解质含量、血浆免疫球蛋白、总蛋白影响不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为治疗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提供新方法。方法收集2012年01月至2014年0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42例阑尾炎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1例患者,实验组21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换药;实验组应用PRP处理切口。结果对照组21例患者切口愈合的时间是(25±14)d实验组21例患者切口的愈合时间是(12±8)d,相比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的控制速度更快愈合也更快,比较两组差异明显。结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对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对细菌的繁殖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素锂抗凝血浆代替血清用于临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进行体检的84例健康志愿者,分别抽取3ml静脉血注入普通采血管与肝素锂抗凝管中,同时测定20项临床生化项目,比较两种试管中的差异。结果在20项临床生化项目中,GGT、NA、PA、TBIL、AMY等肝素锂抗凝血浆与血清测定结果无显著学差异(P>0.05);K、Cl、P、TG、CA、ALP、ALT、CHE、TCO2、MG、CK、APOA、CK-MB、GLU、IGM等肝素锂抗凝血浆与血清测定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素锂抗凝血浆对临床生化项目测定影响较大,较多临床生化项目不可使用肝素锂抗凝血浆代替血清测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腺肽联合干扰素在治疗尖锐湿疣及降低复发率中的作用。方法使用我院收治的使用微波治疗的的尖锐湿疣患者共377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患者在微波治疗后分别给予聚肌胞、胸腺肽、干扰素、及胸腺肽联合干扰素的治疗。观察并跟踪6个月内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通过数据的统计和分析,a组一次性有效率为73.9%51/69)复发率为49.3%34/69)b组一次性有效率为86.4%70/81)复发率27.2%22/81)c组一次性有效率为88.5%69/78)复发率24.3%19/78)d组一次性有效率为95.3%142/149)复发率11.4%17/149)d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具体见表1;d组复发率低于其他三组(P<0.05%四组的不良反应较少见。结论所有四种治疗方案中,患者在微波治疗后利用胸腺肽联合干扰素的治疗方案,对临床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有显著提高,并能够起到降低复发率,笔者认为该治疗方案在临床治疗尖锐湿疣并降低复发率中具有非常大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腺肽-α1对非肥胖型I型糖尿病小鼠的预防作用。方法40只8周龄雌性NOD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胸腺肽-α1组,相同周龄的雌性ICR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胸腺肽-α1组皮下注射200μg/kg胸腺肽-α1,其余工作皮下注射相同注射容积的生理盐水,每4天一次,持续8周。第8周末,检测各组小鼠随机血糖值,观察各组NOD小鼠糖尿病发病率。之后禁食12h,摘眼球取血,分离得血清,检测血清中胰岛素,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浓度。结果胸腺肽-α1能显著降低NOD小鼠糖尿病发病率,升高血清胰岛素浓度,升高血清IL-10浓度。结论胸腺肽-α1能够有效地预防NOD发生糖尿病,其机制可能与上调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Hespintor成熟肽的基因克隆过程,获得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Hespintor成熟肽克隆载体,为后续构建Hespintor原核表达载体奠定基础。方法提取pMD19-TSimpleVector-Hespintor克隆质粒后,应用RT-PCR法扩增Hespintor成熟肽基因片段,对Hespintor成熟肽克隆载体进行构建,及双酶切反应鉴定。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在约230bp处可见1条特异性条带;蓝斑和白斑斑点数量比对大约为11,说明转化效率大约为50%左右;经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鉴定,约230bp处的条带为所克隆的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Hespintor成熟肽基因片段。结论重组克隆质粒pMD19-TSimpleVector-Hespintor成熟肽基因构建成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lynch缝合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月间我院因产后出血而实施B-lynch缝合术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资料收集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使用静脉小壶给宫缩素,研究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除使用以上方法以外,在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及改良B-lynch缝合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产后出血例数,并对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观察记录。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为(1000±45.62)ml,产后出血22例,占比68.7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00±35.25)ml,产后出血5例,占比15.62%。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产后出血例数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血压情况为(155±75)mmHg和(85±10)mmHg,术后恢复正常,术前心率为(115±15)min,术后恢复正常,术后血红蛋白均有明显下降,住院天数为(4.5±2.5)d。结论B-lynch缝合术预防产后出血效果良好,并且具有安全、可靠、恢复快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诊断中应用B超进行探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48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为例,给予B超检查,同时与其相关临床资料相结合,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结果本组48例病例中,诊断符合者有41例,检出率是85.4%(41/48)。其中以脾损伤者居多,检出率是94.7%(18/19),其次为肝损伤和肾损伤,分别占92.3%(12/13)和100%(5/5)。结论为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实施B超诊断可取得相对理想的诊断符合率,并且具有诊断安全、无创和成本低的特点,是今后医院单位提高本病诊治水平的关键,建议临床进一步普及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诊断中B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7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行B超检查,对照组患者行CT检查,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探讨B超检查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略低率对照组,但两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符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检查及B超检查对甲状腺癌的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T检查的检出符合率略高于B超检查,但B超检查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效果更好,因而两种检查方式在甲状腺癌诊断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价值,B超检查还具有无辐射、费用低等优点,因而可作为甲状腺癌诊断的首选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超对于早期宫外孕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从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B超诊断的宫外孕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病例,其中输卵管妊娠患者59例,占84.29%,卵巢妊娠患者5例,占7.14%,黄体破裂患者4例,占5.71%,卵巢囊性畸形胎瘤体蒂扭转2例,占2.86%,所有病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测均证实为宫外孕患者,对患者实施B超检测,观察诊断情况。结果70例患者经B超检测,其中诊断符合患者为66例(94.29%),漏诊3例,漏诊率为4.29%,误诊1例,误诊率为1.43%。结论B超对于早期宫外孕的诊断效果比较理想,值得推广,同时为防止漏诊以及误诊情况,应对患者临床症状、检查资料以及疾病史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定期采取B超复查,以此全面提高诊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