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长久以来,马克思主义美学似乎没有得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等相提并论的重要性地位,1974年《马克思主义美学文档》第1卷《卡尔·马克思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文学艺术观》(KarlMarxandFrederickEngelsonLiteratureandArt)出版,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不足。这本著作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文档的第一卷,讨论的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起源,即马克思、恩格斯两人的美学观念,建立在对二者的政治、经济、哲学经典著作、片段化的戏剧、绘画等艺术评论与私人通信等真实可靠的文本基础上,深入讨论了诸如艺术与经济、生产、阶级的关系、倾向性写作、艺术现象的语境与内驱力、个体的人的创造力、精神与物质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异化、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美学是否体系化等问题。著作的另一个深刻之处在于,在充分的原始文本支持下,作者指出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审美趣味上的差异,如马克思审美的欧洲整体性趣味与恩格斯的德国本土倾向以及马克思主义美学与苏维埃或社会主义美学观念的区别。这些亦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应有之义。
简介:中国文艺的“道统”观念是民族传统文化结构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着文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电影这种艺术形态尽管是舶来品,一经传到中国,使被中国传统文化所消解而使之中国化。电影通过迎合传统的艺术观念,继承了功能目的论的艺术理论观,从文以载道的艺术观念出发来把握电影作品和电影创作方法,带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和民族风格。一代代电影人所追求的,不是改良社会,唤起民众,挽救危亡,就是关注民族生存,思考人类命运这类极为崇高的人生目的。注重认识功能和教化功能的载道传统在中国电影中得到了轰轰烈烈的张扬。中国电影始终在传统艺术理论的关怀下,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审美文化的叙事智慧。
简介:耶稣无论走到哪里,有着不同需要的人们总是围绕着他。面对渴望医治的眼睛,如羊走迷的灵魂,耶稣总是"动了慈心",出手相救。一次,耶稣来到推罗、西顿境内,一位迦南妇人因为女儿被鬼附得甚苦,求助无门,便寻求耶稣的拯救。与往常不同的是,耶稣非但没有热情回应,满足其所求,倒是"一言不答",毫不理睬。在妇人持续的求救之下,耶稣更是讲出一句匪夷所思的话:"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参太15:24-26)以色列人自喻是神家的羊,为耶和华所牧养,这不难理解。但耶稣在此明显将外邦的迦南妇人比喻成狗,一般而言,这轻则是欺侮羞辱,重则是种族歧视。我们到底应如何理解耶稣口中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