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过堂,是出家人吃饭别名;因为出家人原则上过午不食,只吃早餐与午餐,所以又可以称为“二时临斋”。“斋”从广义来说,指清净身心,而慎防身心之懈怠;从狭义来说,则指八关斋戒,或特指过午不食戒法。所以,能持守过午不食戒法,称为“斋戒”;持斋期间所吃食物,或法会时所供养食物,称为“斋食”。另外,以食物供养僧侣,也称为斋,这类法会则称为“斋会”。

  • 标签: 佛教寺院 食物 出家 身心 斋戒 供养
  • 简介:“自己常读《心经》和《金刚经》,我觉得在当下都市生活中,‘慢’是我们特别需要东西。”“寻慢”,重在于寻,慢本来就存在于世间每个角落,寻慢就是寻找人、自然与世界之间关系。慢就是不急着要结果,寻找自己本心,才会发现万物本来面目。

  • 标签: 茶人 新派 《金刚经》 《心经》 都市生活 本来面目
  • 简介:柏格森哲学对于20世纪初期西方文学和艺术思潮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在柏格森哲学中,直观重要性仅次于绵延。要理解柏格森美学思想,必须深入到其哲学内核,特别是结合其直观概念来加以考察。科学所依赖知性,所把握只是通过空间呈现表象,不能够把握真正时间、绵延和生命。只有借助直观才能认识和把握绵延,而哲学直观和艺术直观则是两种不同直观方式。通过艺术直观,借助于形象,文学家和艺术家得以揭示出绵延和生命。

  • 标签: 哲学直观 艺术直观 绵延 形象
  • 简介:《坛经》中慧能关于“动”讲法大致从两个层面上进行:在内与外层面上慧能认为所言“动”者为妄想心动,而外在万法无有动与不动;在身与心层面上慧能认为所谓“坐禅”不在于“身不动”而在于“性不动”。慧能此观点理论基础是真如与念体一不二这种心结构,故其强调在具体修行中要于动中达到不动,在念念不住有动之心上保持性之不动而不染万境。慧能“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不仅是禅学思想,其更重要意义是对僧人在坐禅等修行方法中误区提醒和破除。

  • 标签: 无念 真如
  • 简介:双时间参数理论由贝尔纳普于2001年提出,该理论使用不同语义解释参数构建以言行事行为语境,以确定以言行事行为是否成功或者是否被满足。但是贝尔纳普在构建语境时忽略了地点这一重要语境参数,这也导致了双时间参数理论对以言行事行为成功以及满足条件不完善刻画。由此我们尝试提出一个对双时间参数理论改进方案。首先,我们在简要介绍双时间参数理论以及其中问题基础上,给出修正方案大体思路,即将双时间参数理论基础由分支时间逻辑变为分支时空逻辑。其次,我们将介绍分支时空逻辑中主要内容。再次,我们说明如何在分支时空逻辑上使用PSTIT算子刻画群体行动问题。最后,我们将具体介绍对双时间参数理论修正方案。

  • 标签: 时间参数 时间逻辑 行事行为 2001年 语义解释 群体行动
  • 简介:本文核心目标是讨论意义问题,但这个探讨是以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工作为前提,在他视野下,意义问题和“语言使用”密切相关,所以本文重心就转向考察“使用”这个基本概念。这个考察首先从分析维特根斯坦提出“使用”概念背景开始:“使用”概念是相对于传统语言意义观被提出,它提出为我们描述了另一种看待意义问题方式——把意义看作语言使用。这构成了本文第一部分论述内容。在第二部分中,笔者接着转向讨论“使用”概念本身所蕴藏东西,这一讨论以“理解”和“规则”为两个角度分别阐明它们和“使用”之间关系,通过对这种关系考察来揭示“使用”自身内涵,进而呈现“意义”内涵;通过深入挖掘“使用”概念,我们也进一步解释“语言意义”这种现象所蕴含两个基本内容。在本文最后一部分,笔者将批判地分析上述两个基本内容,论证它们之间存在一种紧张关系,最后尝试予以回应。

  • 标签: 维特根斯坦 使用 意义
  • 简介:道德能力是人全面发展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德性主体道德理想基础。现代社会寻求正义社会制度所需要道德能力,是一种超越了心理学意义上能力,是一种更为高级道德哲学意义上能力,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即合理价值观、正义感和仁爱心、自主意识和责任感。在实践中确立价值观、树立正义感、培养伦理自主性与责任感,构成了公共行政道德能力内涵。

  • 标签: 公共行政 道德能力 价值观 正义感 伦理自主性与责任感
  • 简介:司马迁通过批判继承先秦时代“中和”美的文艺思想,形成了“发愤著书”说。他所抒之愤不仅仅局限于小我之愤,而是透过自己苦难,看到了不合理社会中公愤。“发愤著书”说揭示了文化艺术创作中一些带有普遍性规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发愤著书 司马迁 文艺思想 “中和” 先秦时代 批判继承
  • 简介: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科学哲学及与之相关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引入,科学不再被简单地视为正确知识体系以及哲学原理例证或其新范畴来源;科学所具有的普遍性曾经使中国科学哲学在突破思想壁垒过程中较为便利地取得了旨趣合法性,但中国科学哲学家们很快把对普遍性寻求纳入到根植于本土知识与文化需求“从中国走向世界哲学长征”之中。

  • 标签: 科学社会学 活动论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科学哲学家 哲学原理 知识体系
  • 简介:随着人类不断面临各种新生态危机,包括能源、环保、气候变化等危机,有关生态治理与制度关系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热点之一。生态议题治理模式一般有两种:一是自由民主模式,二是统合主义模式。本文通过比较了两种模式在生态治理中优劣,并以中国个案说明国家在生态治理中绩效,在统合主义模式下,国家对生态治理基本实行“包揽制”和责任制。两种模式在生态治理中各有优劣,两种模式可以通过互相学习和借鉴来有效地面对生态危机挑战。

  • 标签: 生态治理 生态统合主义 模式重构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实现自身和平发展进行了艰辛探索。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正确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目标,确立了以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为核心外交方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道路,形成了一套完整国际战略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回顾这条道路形成历程,深刻理解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必然性和重要意义。正确把握这条道路发展方向,对于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标签: 独立自主 和平发展 道路
  • 简介:祖父王子敦阿訇已归真半个世纪。作为他孙辈,幼时至今,时常听父辈们说起他,他的人生经历和故事。他不是知名阿訇,也没有什么丰功伟业,但却是一位恪守主道,服务穆民好阿訇,从他一生中也略可看到一些江南伊斯兰教历史吉光片羽。没有亲眼见过他,如今,提笔给他老人家写个小传.也算了却一份心愿。

  • 标签: 阿訇 王子 祖父 怀念 人生经历 伊斯兰教
  • 简介:一走出“轴心文明”20世纪,卡尔·雅斯贝尔斯提出了一个对人类文明史具有很强解释力原创概念:“轴心时代”,同时也给世界留下一个副产品:“轴心文明”与“轴心意识形态”。

  • 标签: 哲学对话 道德形态 人类文明史 精神 伦理 雅斯贝尔斯
  • 简介:道德究竟根源于我们理性还是情感?西方自柏拉图以来,主流理性主义哲学传统一直主张前者。当代著名美德伦理学家斯洛特(MichaelSlote)则主张后者。他认为人类天生移情能力或移情反应,而不是理性或外部世界某种原因(如幸福或效果),才是我们理解道德、辩护道德和解释道德语义最终依据。他将这种理论称之为“道德情感主义”。

  • 标签: 情感主义 斯洛特 道德 理性主义 哲学传统 伦理学家
  • 简介:现在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生活在蜜罐里,生活自理能力、意志品质相对较弱,尤其是遭遇挫折和困难时,往往选择退缩,不敢面对,也无力面对。但是,他们总有一天要独自去面对生命中风风雨雨,身为班主任,我们有责任去教育他们,去引导他们,让他们成为自我生命强者。对他们进行管理,班主任需要站好自己位置。

  • 标签: 班主任 生活自理能力 独生子女 意志品质 生命 学生
  • 简介:明清易代之际,经世之学逐渐兴起。当反清复明希望逐渐破灭之时,顾炎武还能矢志以求,就是返归儒家经典与以经世致用为方向重建道统。通过实地考察与大量研读经史方志之后,顾炎武开创了经世实学。顾炎武认为,通经可以明道,经术可以经世,倡导君子为学以明道救世。他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研治音韵学,为是以音通经和以音明史,然后经史并重,以修己和治人救世,因而在经学、史学、音韵学等诸多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他被赞颂为“通儒”,其学问被称颂为“通儒之学”。

  • 标签: 经世致用 通经致用 明道救世 通儒之学
  • 简介:<正>既定题目不能不令人想起刘小枫著《拯救与逍遥》(上海:三联书店,1988),作者是中国大陆一位年青学者(当时才三十岁出头),早年熟谙中华文化,后来广阅西方文学,受存在主义作品,尤其是祈克果(Kierkegaard)及陀思妥耶夫斯基(Doestevyeski)影响,归依基督教。

  • 标签: 基督教文化 克果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三十岁 三联书店 千江有水千江月
  • 简介:禁奢崇俭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不仅对于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传统和作风,对于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促进党政机关廉政建设,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而且对公民个体道德理念、道德习惯养成、道德行为选择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消费观念,营造和谐社会环境,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发展,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深远。

  • 标签: 禁奢 崇俭 道德价值
  • 简介:隐喻理解重要机制是“范畴推理”,它兼顾隐喻理解台前和幕后,其指导原则是寻求关联。稳定性概念是人们进行范畴归纳、运用结合策略等幕后推理过程基础。词汇激活稳定性概念由存在模型和行为模型构成,而它们分别又由基本认知模型和第二层级认知模型构成。范畴推理是在台前认知基础上,运用范畴归纳和结合策略来确定未知事物特征幕后推理过程。在范畴归纳过程中,人们往往会采用多范畴和单范畴两种不同策略。隐喻理解倾向使用单范畴策略。人们首先使用范畴层面知识进行推理,当单纯依靠范畴层面知识不能完成推理情况下,将借助结合策略,运用已有的范畴或概念特征来说明目标概念特征。

  • 标签: 推理过程 隐喻理解 认知模型 认知基础 事物特征 稳定性
  • 简介:随着神经科学发展以及相应实验技术精细化,意志自由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界重视,认可意志自由现实存在哲学家与持质疑态度神经科学家之间形成了严重对立。立足于这一背景,从对李贝特实验解析出发,我们试图批驳将包括自主决断等复杂精神活动在内的人所有行为均可还原为大脑物理化学反应机制“神经过程决定论”及“生物主义还原论”;基于“精神活动依赖于生理学意义上物质基础,但并不等同于这一物质基础”以及“行为原因不同于行为理由”等鲜明理据,有力地论证人意志自由、人自主决断之客观真实存在,并揭示这种开放性决断并非取决于因果先定大脑活动,而是具有不受自然界因果必然性支配特征。

  • 标签: 神经科学 意志自由 因果必然性 实验技术 精神活动 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