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影响患者肠道准备过程的因素。方法根据进行胃肠镜检查的时间先后顺序分组.2012年1~6月体检患者908例为对照组,2012年7~12月体检患者960例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肠道准备的健康教育按常规;h-法进行.即每个班次都进行相同内容的教育;实验组患者肠道准备的健康教育分步进行,即护士将肠道准备方法及注意事项分3个班次进行宣教,不同班次宣教不同内容。结果2组患者肠道清洁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282.P〉O.05);实验组健康教育后,患者依从性明显提高(u=15.655,P〈0.01),护士被再次咨询的次数减少(t=3.0902,P〈0.01)。患者对护士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由对照组的91.5%提高至实验组的97.5%。结论实验组的健康教育模式,使患者得到了清晰、个性化的指导,患者肠道准备的依从性明显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有利于大夜班护士工作的计划性。
简介:目的探讨个体化肠道准备方法对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6至7月收治的4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8至9月收治的45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肠道准备方法进行肠道准备,观察组采用个体化肠道准备方法进行肠道准备。两组患者常规给予相关的解释,对照组按常规于检查当天早晨口服泻药,观察组先评估患者的病情、排便情况等,制定适合患者的个体化肠道准备计划并实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清肠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少,清肠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个体化肠道准备方法用于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可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肠道清洁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对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31例患者为胃肠淋巴瘤,其中小肠有9例,胃有17例,全结肠有2例,回盲肠有2例,直肠1例。其中肌层有10例,全层有13例,黏膜下层有8例。根据临床的分期,I1期患者有8例,I2期患者有10例,II1期患者有13例。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在临床上的表现缺乏一定的特异性,对其进行内镜病理活检能够有效地对患者进行确诊。然而改善预后的关键是对患者进行及早地诊断和及时地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DOG-1是目前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中特异性和敏感性均相对较高的抗体,为肿瘤的靶向药物治疗提供充分而肯定的治疗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2010年共159例病例的蜡块及临床病理资料,其中59例胃肠道间质瘤、100例非胃肠道间质瘤,观察镜下形态、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OG-1、CD117、CD34等抗体的表达情况,并对比分析其结果。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胃肠道间质瘤表达DOG-1(54/59,92%),表达CD117(49/59,83%),表达CD34(47/59,80%);胃肠道间质瘤DOG-1和CD11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99,P>0.05),胃肠道间质瘤DOG-1和CD34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675,P>0.05)。在神经纤维瘤等6种共70例非胃肠道间质瘤中DOG-1总阳性表达为(10/70,14%),胃肠道间质瘤DOG-1表达与非胃肠道间质瘤DOG-1表达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76.4060,P<0.01)。结论DOG-1是目前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中特异性和敏感性均相对较高的抗体。与CD117和CD34、PDGFRA、Nestin联合使用有互补作用,可提高GIST的诊断率,为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
简介:目的:讨论MSCT在不典型胃肠道间质瘤(GIST)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调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间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3例有明确病理诊断的胃间质瘤患者影像资料,根据患者的病理诊断分为高度恶性组(12例)和低度恶性组(11例),记录两组瘤体部位、生长方式、大小、形态、边界、动脉期强化程度、溃疡、坏死囊变及钙化等情况,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入组的23例患者均为不典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其中带蒂游走3例,完全囊变型8例,交界区7例,不规则型5例。两组患者在肿瘤直径、中心液化坏死、强化程度、肿瘤形态及肿瘤边界等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683,x2=10.145,x2=16.130,x2=19.326,x2=9.224;P<0.05)。结论:应用螺旋CT检查不典型GIST,可以根据影像特点对瘤体进行良、恶性的定性分析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使用抗生素对小儿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的影响,为预防和治疗小儿肠道菌群失调提供依据,便于医生更加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方法对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185例非肠道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5例小儿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以婴幼儿为主(占69.2%);与1~3岁的幼儿组及>3岁的儿童组相比差异显著,且程度更重。所有患儿均使用过抗菌药物,以第3代头孢抗菌素和复合抗生素,累计使用种类多,且多为联合用药,结论抗生素的使用对因婴幼儿肠道菌群影响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临床医生应重视早期病原学检查,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注重对粪便标本中条件致病菌的分离和鉴定,及时分析原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