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和验证预测急性缺血性取栓后无效再通的动态网页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取栓术且获得成功再灌注的急性缺血性3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7∶3的比例将全部患者以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建模组(n=216)和验证组(n=88)。以建模组的数据建立列线图并进行内部验证,以验证组的数据进行外部验证。对于建模组,通过纳入在单因素分析中所有P<0.05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无效再通的独立预测因子后构建列线图。在建模组与验证组中分别通过C指数、校准图和决策曲线分析来验证列线图性能。结果建模组和验证组间未检测到无效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4/216(62.0%)和56/88(63.6%),χ2=0.07,P=0.7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4,95%CI 1.00~1.08,P=0.033)、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量表(NIHSS)评分(OR=1.11,95%CI 1.04~1.19,P=0.00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OR=1.19,95%CI 1.07~1.32,P=0.001)、糖化血红蛋白(OR=2.02,95%CI 1.34~3.05,P<0.001)、较差侧支循环(OR=10.87,95%CI 4.08~29.01,P<0.001)、术后高密度征(OR=11.38,95%CI 4.56~28.40,P<0.001)为无效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建模组与验证组列线图模型的C指数分别为0.92(95%CI 0.88~0.95,P<0.001)和0.93(95%CI 0.87~0.98,P<0.001)。结论由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糖化血红蛋白、较差侧支循环、术后高密度征构建的网页列线图能够便捷、精准与可靠地预测急性缺血性患者接受机械取栓术后发生无效再通的概率。

  • 标签: 急性病 卒中 脑缺血 无效再通 动态列线图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提高急性脑梗塞治疗效果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9月~2021年4月设为研究时间段,将同期急诊入院急性脑梗塞患者(75例)纳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临床研究,期间对照组(n=38,20年9月~12月入院)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37,21年1月~4月入院)行绿色通道护理流程。统计患者急救效果及急救效率差异。结果:(1)急救效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及继发性脑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急救效率:观察组入院后急诊分诊、急诊流滞、溶栓准备、溶栓实施时间及静脉溶栓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实施,可在有效提升急诊救治效率同时,为患者有效溶栓的实施争取时间,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控制临床不良预后风险。

  • 标签: 卒中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 急性脑梗塞 治疗效果 救治效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应用在老年脑患者对其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64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Excel软件随机分组方法分为C组(32例)与G组(32例),C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G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G组患者吞咽功能显著优于C组(P<0.05);护理干预后,G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实施。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老年脑卒患者 吞咽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模式核磁共振指导觉醒型缺血性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觉醒型缺血性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多模式核磁共振指导觉醒型缺血性患者可以提高治疗疗效,效果明显。

  • 标签: 多模式核磁共振 觉醒型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应用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联合深层肌肉刺激仪治疗对老年人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选取在门诊和病房住院的76例老年人后偏瘫伴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联合深层肌肉刺激仪治疗。治疗前、治疗后当天、治疗后1周和4周后对患者进行评定,评定内容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患侧肩关节被动ROM包括前屈、外展、外旋,Fugl-Meyer 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FMA-U)评定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当天、治疗1周后、治疗4周后,患侧肩关节VAS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当天、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当天、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侧肩关节ROM前屈、外展、外旋在治疗后当天,治疗后1周(P<0.05)、治疗后4周(P<0.0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在治疗后当天、治疗后1周患侧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患侧肩关节ROM前屈、外展、外旋与对照组比较在治疗后当天,治疗后1周(P<0.05)、治疗后4周(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FMU)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当天、治疗后1周评分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周两组评分均提高,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联合深层肌肉刺激仪能减轻老年人后肩痛的疼痛程度,改善肩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能谱CT在鉴别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脑出血与造影剂外渗的价值。方法 选取九江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静脉溶栓患者50例。行能谱CT扫描,得到原始图像、碘(水)图、水(碘)图,评估碘基图在鉴别静脉溶栓后脑出血与造影剂外渗的价值。结果 18例图像未见异常高密度影显示,4例能谱CT后处理图初诊为出血的患者在随后的常规CT随访证实为出血;27例初诊为造影剂外渗的患者中有1例证实为出血,其余26例均证实为造影剂外渗;1例初诊为出血和造影剂外渗同时存在的患者亦被证实。能谱CT碘基图诊断脑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3%、100%、100%、96.30%。原始图像、碘基图的Kappa值分别为0.673、0.890。结论 相比于普通CT图像,能谱CT通过后处理得到的碘基图对AIS静脉溶栓后出血及造影剂外渗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能谱CT 脑卒中 脑出血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偏瘫患者接受SMG健康管理模式护理的效果及对其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580例(男女比例为320:260)偏瘫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29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健康管理护理,给予观察组SMG健康管理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的评估结果。结果 实施对应干预后,两组GSES评分结果均优于干预前,但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偏瘫患者实施SMG健康管理模式护理后,更能改善患者群体的自我效能,有利于推动患者的机体康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卒中偏瘫 SMG 健康管理 护理模式 护理效果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急性缺血性中发病率高,早期静脉溶栓、动脉取栓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接受早期治疗的患者比例均较低,而主要原因是院前延误。本文总结了造成院前延误的主要因素,并深入探讨其原因,为如何避免院前延误提供思路,从而提高急性缺血性的救治效率。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院前延误 卒中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感游戏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4例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按照1∶1的配对原则,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与常规的认知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体感游戏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量表(NIH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评分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干预20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oCA、MMSE和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P=0.039)。结论体感游戏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提高PSCI患者认知能力,提高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率,有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卒中 体感游戏 重复经颅磁刺激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和XGBoost算法模型构建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ALVOS)血管再通后恶性脑水肿(MBE)发生的预测模型,并比较预测性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3月—2020年6月于江阴市中医院行早期血管内治疗(EVT)后闭塞血管成功再通的前循环ALVOS患者3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7∶3的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组(n=267)和测试组(n=115),根据患者闭塞血管成功再通后是否发生MBE,将训练组分为MBE组(n=41)和非MBE组(n=226)。分别比较训练组与测试组及训练组MBE组与非MBE组的基线资料、治疗情况、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检查结果,包括年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量表(NIHSS)评分、脑侧支循环分级、脑血容量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XGBoost算法模型筛选闭塞血管成功再通的前循环ALVOS患者发生MBE的预测因素,比较两个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采用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训练组和测试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情况、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E组患者的年龄、入院收缩压、入院NIHSS评分、高血压比例、脑侧支循环0~2级比例、取栓次数>3次比例、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脑血容量分别为(68.95±8.04)岁、(146.71±22.73) mmHg、17(13,21)分、87.80%、82.93%、68.29%、(365.64±87.83) min、(32.56±5.73) mL/100 g,明显高于非MBE组[(60.27±7.13)岁、(137.92±19.58) mmHg、14(10,18)分、73.01%、60.62%、2.65%、(307.59±74.05) min、(27.49±5.46) mL/100 g](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年龄、入院NIHSS、脑侧支循环分级、取栓次数、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是前循环ALVOS患者行EVT后闭塞血管成功再通后发生MBE的预测因素(P<0.05)。XGBoost算法模型重要特征评分中排前五位的为脑侧支循环分级34分、取栓次数27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25分、入院NIHSS评分22分、年龄16分。训练组,Logistic回归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16(95%CI:0.749~0.883),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χ2=1.547,P=0.438;XGBoost算法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56(95%CI:0.799~0.913),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χ2=1.021,P=0.998。结论Logistic回归模型和XGBoost算法模型对前循环ALVOS患者行EVT后闭塞血管成功再通后MBE发生的预测性能相当,且脑侧支循环分级、取栓次数、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入院NIHSS评分以及年龄可作为预测因子。

  • 标签: 卒中 脑水肿 血管 Logistic模型 XGBoost算法模型 血管再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2, LCN-2)水平与缺血性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WMHs)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9月至2021年11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发病至住院时间<14 d的缺血性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LCN-2。采用Fazekas量表评估脑室周围和皮质下WMHs严重程度,总WMHs评分≥3分定义为严重WMHs。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血清LCN-2水平与WMHs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79例患者,男性122例(68.2%),年龄(64.7±11.6)岁。位血清LCN-2水平为387.1 g/L,86例(48.0%)伴有严重WMHs。严重WMHs组血清LCN-2显著高于无严重WMHs组[(505.3±342.4)g/L对(367.8±224.5)g/L;t=3.110,P= 0.002]。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血清LCN-2较高与严重WMHs(优势比2.32,95%置信区间1.17~4.63;P=0.017)及WMHs总分较高(优势比1.62,95%置信区间1.12~2.35;P=0.011)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清LCN-2水平较高与缺血性患者的严重WMHs相关。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白质 脂质运载蛋白-2 磁共振成像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喀什地区缺血性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缺血性患者。根据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结果,分为无动脉狭窄组、仅颅内动脉狭窄组、仅颅外动脉狭窄组和颅内+颅外动脉狭窄组。比较各组之间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 054例缺血性患者,年龄(60.73±11.36)岁,男性1 213例(59.1%);无动脉狭窄组973例(47.4%),仅颅内动脉狭窄组493例(24.0%),仅颅外动脉狭窄组367例(17.9%),颅内+颅外动脉狭窄组221例(10.8%)。组间比较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钠、血镁、果糖胺、空腹血糖、白蛋白、球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以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无动脉狭窄相比,年龄较大[优势比(odds ratio, OR)1.0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03~1.02;P=0.011]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高(OR 1.11,95% CI 1.06~1.16;P <0.001)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较大(OR 1.04,95% CI 1.02~1.05;P<0.001)、合并冠心病(OR 1.43,95% CI 1.00~2.04;P=0.04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1.22,95% CI 1.05~1.42;P=0.011)和纤维蛋白原(OR 1.26,95% CI 1.07~1.47;P=0.004)较高是发生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较大(OR 1.06,95% CI 1.05~1.08;P<0.001)、合并高血压(OR 1.85,95% CI 1.27~2.69;P=0.001)和糖尿病(OR 1.80,95% CI 1.22~2.66;P=0.003)、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高(OR 1.10,95% CI 1.02~1.17;P=0.008)、果糖胺(OR 1.36,95% CI 1.05~1.78;P=0.022)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1.24,95% CI 1.02~1.51;P=0.034)较高是颅内+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喀什地区缺血性患者颅内和颅外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颅内动脉硬化 颈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 SWI)显示的不对称突出静脉征(asymmetrically prominent veins sign, APVS)可无创性反映急性缺血性(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脑组织的动态变化,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提供血流和代谢信息,有助于评估AIS患者的临床病情及转归。文章就AIS患者SWI出现APVS的临床意义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脑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缺血性(IS)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住院的613例特发性D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IS者123例)。总结了特发性DCM患者合并IS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特发性DCM合并IS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特发性DCM患者进行1年随访,以全因死亡和心脏移植为不良结局,采用Kaplan-Meier曲线描述患者的预后。结果在70例特发性DCM合并IS患者中发现,符合大动脉粥样硬化亚型者6例(8.6%,6/70)、心源性栓塞亚型者47例(67.1%,47/70)、小动脉闭塞亚型(即腔隙性梗死)者17例(24.3%,17/70)。高血压(OR=1.617,95%CI:1.049~2.491,P=0.029)、高血脂(OR=1.918,95%CI:1.198~3.073,P=0.007)、心房颤动(AF)(OR=1.617,95%CI:1.016~2.572,P=0.043)、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OR=0.986,95%CI:0.977~0.996,P=0.005)以及心内血栓(OR=6.127,95%CI:3.174~11.827,P<0.001)是特发性DCM合并IS的危险因素。在特发性DCM合并IS患者,1年的累积生存率(70.7%)(即未发生全因死亡/心脏移植)低于不合并IS者(83.6%,P=0.004),死因主要包括恶性心律失常(合并IS者3例、不合并IS者5例)、顽固性心衰(合并IS者22例、不合并IS者18例)。结论在特发性DCM合并IS的患者,心源性栓塞最常见,其次是腔隙性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亚型最少见;高血压、高血脂、AF,更低的eGFR值以及心内血栓是特发性DCM合并IS的危险因素;特发性DCM合并IS的短期预后差,顽固性心衰和恶性心律失常是其主要死因。

  • 标签: 心肌病,扩张型 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预后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小脑是全脑神经元最密集的部位。近年来有多项研究显示小脑在吞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大脑吞咽中枢具有紧密联系,小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后吞咽障碍恢复具有促进作用。本文旨在介绍小脑调控吞咽的相关神经通路及功能基础,并探讨小脑rTMS干预后吞咽障碍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领域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小脑 吞咽障碍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31家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5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失访6例,最终对照组72例,观察组77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后常规认知训练,每日训练30 min,5 d/周,共治疗2周;观察组应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每日训练30 min,5 d/周,共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以及蒙特利尔认知测验(MoCA)评估2组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结果①治疗后,2组患者的MMSE评分[观察组(22.55±3.62)分;对照组(21.75±4.30)分]和MoCA评分[观察组(19.69±4.43)分;对照组(19.10±5.58)分]均较组内治疗前[MMSE总分(19.34±3.08)和(19.74±3.11)分;MoCA总分(16.79±4.58)和(17.74±5.25)分]有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总分及MoCA评分总分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SE量表的即刻记忆、计算力和注意力、延迟记忆三个分项目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能够通过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改善其整体的认知功能,达到与常规认知训练相等的治疗效果;并在提高即刻记忆、计算能力以及延迟记忆三方面认知能力方面较后常规认知治疗的疗效更为突出。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即刻记忆 延迟记忆 计算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后抑郁的影响。方法:以88例患者为样本,随机分组,有个性组和普通组,样本量均是44例,前者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后者行普通护理,样本在2020年 11月-2021年11月入选,统计抑郁情况,观察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无抑郁在个性组(47.73%)比普通组(27.27%)高,中度、重度抑郁率在个性组(6.82%、0.00%)比普通组(25.00%、9.09%)低,P

  • 标签: 卒中后抑郁 临床分析 使用价值 个性化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