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江苏名镇志》、《江苏名村志》是两部反映江苏优势和特色的省情书。乡镇和村是我国农村社会的基础。江苏地处长江、淮河下游,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比较发达的农村经济,使江苏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步形成了一大批小集镇,其中许多都是古镇、名镇。它们在悠悠岁月中,形成了各自
简介:《广州市志》(1840~1990年)已出版发行多年。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届所修的《广州市志》(1991~2000年)为其“续志”,在时间断限上紧密衔接。因此。续志在篇目的设计及内容的记述上。要有“续”的观念,对前志要有继承性。但由于《续志》要记述的时空对象,与前志相比已发生了变化,因此,《续志》所记述的内容及设计的篇目又必然有所创新。
简介:
简介:经过四年多的不懈努力,《贵阳市志·民族志》终于和读者见面了。《贵阳市志·民族志》(以下简称《民族志》)几经增删,最后以10章约23万字的篇幅定稿。其内容根据各民族在贵阳境内存在历史的长短、人口的多寡,记叙了苗族、布依族等10多个民族的源流、迁徙和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对于汉族,则未设专章记叙,这是因为汉族迁入情况很复杂。
简介:大规模的方志事业在中华大地掀起已经历时20多个年头,一大批省、市、县及各类专志破土而出,先后问世,形成20世纪中国文化战线上一道规模浩大、瑰丽多彩、博大精深的风景线。方志事业贵在持续,生生不息,与时俱进。传统的修志期限,众所周知,清代为60年一修,民国为30年一修。
简介:最近,很有兴致地看完46集电视连续剧《康熙大帝》,有一种荡气回肠之感。尽管这部历史电视剧在细节上被人挑出几处"硬伤",但仍然瑕不掩瑜。我对清史了解不多,仅凭个人的感
简介:梅岭,又称大庾岭,位于江西大余县境的正南面,距县城约二十五华里。是一座驰誉中外的历史名山。岭巅的梅关,是古代中原通往岭南的第一座关隘,故又有“岭南第一关”之称。逾关而过的梅岭古驿道,更是千年以来,“南北之官轺,商贾之货物,与夫诸夷朝贡,皆取道于斯”的交通要冲。它对于统一祖国的南疆,沟通南北经济、促进国际交往和传播先进技术文化等方面,均发挥过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
简介:“左桁廪木”(图一),朱德熙先生早已指出:桁读为衡,为“山林之官”。《周礼·地官·林衡》记衡官的职司:“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时计林麓而赏罚之。若斩林木,则受法于山虞,而掌其政令。”
简介:良渚文化玉器,过去一直被认作周、汉文物。自七十年代江苏草鞋山遗址获得科学地层,始拂去其千年尘埃;八十年代福泉山、反山、瑶山等良渚大墓的先后发掘,出土了一大批精湛的良渚玉器,引起了海内外文博界的轰动,一个“良渚热”已悄然掀起。师友们已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许多玉器重现或接近了它们原来的历史面目,为人们正确认识良渚文化的社会形态作出了贡献。当然,良渚
简介:2002年秋,有关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开展了一次"中国长城考察万里行"活动。这里,我们选发随行记者的部分文章,其中的故事再一次展现了万里长城和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无穷魄力。——编者
简介:勾股定理发现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5000多年来,世界上几个文明古国都相继发现和研究过这个定理.我国也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根据《周髀算经》记载,商高答周公日:“勾广三,股修四,径偶五”.说的就是在直角三角形中,若勾长为3,股长为4,则弦长为5.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勾3股4弦5”.这当
简介:本文除了用反切、异读、读若、声训等传统的论证方法,进一步论证了钱大昕的古无轻唇音这一古音学说外,更用大量的方言材料对此著名论断予以补证,使此论断的实证更为丰富、充实。
简介:中国在世界桥梁史上留下过辉煌的印记,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如长虹落日,壮丽美观的汴水虹桥,与河北赵县安济桥、泉州万安桥、潮州海阳县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然而它在世上已经不存在了。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古建筑专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路秉杰在日本讲学时曾涉及《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结构。他用筷子搭出拱桥模型并解释此类桥梁的合理性,还在报上撰文称之为"中国一绝",在日本引起了轰动。然而,路先生当时所见到的虹桥只能局限于画面上。1996年7月下旬,他到浙南山区考察,第一次偶然见到木拱桥时,竟激动地跳入溪水亲近廊桥!
简介:<正>用《红楼梦》中"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那句话来形容雷塘的阮元墓再确切不过了。芳草萋萋,杳无人迹,墓道下的一匹石马和厚重的龟驮碑告诉你这儿昔日的不寻常。我拍拍马头,知道这是阮元送给他父亲阮承信的。父亲一辈子没有做过官,但行止伟岸,娴熟骑
简介:树木年龄的测定,因树木起源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不同,过去所采用的方法也不一样。人工林(包括封山育林)最可靠的方法是查营林档案,而天然林和古树是无档案可查的,其年龄测定的常规法:有的根据树干上的轮生枝节估测;有的根据树干基部的皮层层次判定;有的根据树皮裂纹深度估计;有的根据树干和树冠的生态推断;有的
简介:最近,有人在报端撰文提出“丹徒行名于秦”、“建县于西汉”这一说法。这与历史早已定论的史实是不相符合的。
《江苏名镇志》《江苏名村志》序
《续志》对《前志》的继承与创新
新编《广东省志·人物志》简介
《贵阳市志·民族志》编辑后记
《洛阳市志·工业志》出版发行
从《普陀区志》看续志得失
入古出新 米家样
千古帝王竞风流
梅关古驿道的兴衰
古玺考释五题
良渚古玉用途新论
沿着古长城 走进历史奇迹
古题新探妙趣横生
“古无轻唇音”补证
浙闽的【古廊桥】
千古扬州一良相
古树年龄的估测法
古化石(外一首)
古爱尔兰的仲裁人
古邑丹徒建县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