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诊断37双生牙1例,并对其鉴别诊断、发生机制及CBCT在口腔颌面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对镇江市口腔医院2019年3月就诊的1例患者根据口腔临床检查、CBCT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对多生牙尖、融合牙、双生牙、结合牙等几种牙齿形态异常疾病的特点及鉴别要点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CBCT检查见下颌牙列牙齿数目正常,37 牙根周围存在大面积低密度透射区;三维重建后见疑似多生牙与37牙根相融合;矢状面显示疑似多生牙位于37颊侧;轴向位置显示髓室底可见有三个明显的根管口;两者的牙本质是连通的;该疑似多生牙内有独立的牙髓腔,有清晰的根管,且在根中段与37远中根管融合成一个根管,矢状面显示呈“Y”型。CBCT显示37牙是一个融合根。结合口腔临床检查,确诊为左下颌第二磨牙双生牙。结论CBCT是口腔疾病辅助检查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在诊断牙齿形态异常上有显著的优势,可帮助临床医师作出正确的诊断、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创新性。
简介:【摘要】 目的:讨论在胎儿窘迫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们医院在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90例胎儿窘迫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检测方法,针对观察组采取的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诊断精准性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 目的:讨论在胎儿窘迫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们医院在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90例胎儿窘迫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检测方法,针对观察组采取的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诊断精准性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肝胆疾病临床检查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于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胆疾病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高频超声检查,并参照病理诊断结果评估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结果 高频超声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敏感性为91.54%,特异性为82.75%,准确性为89.00%,且诊断结果准确率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高频超声应用到肝胆疾病的检查与诊断中,可进一步提升疾病检出率与诊断准确率,助疾病及早发现,并指导临床治疗方向,有效改善疾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肿瘤卒中与脑出血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效果。方法:将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入选的7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脑出血患者作为为对照组,脑肿瘤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各3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T方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出血量和脑灌注参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量、脑血流量、脑血容量、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分别为(15.69±2.85)ml、(26.74±5.17)mL/(100·min)、(0.85±0.36)mL/100g、(0.69±0.42)mL/100g,明显低于对照组(44.96±3.74)ml、(60.75±5.14)mL/(100·min)、(2.96±0.37)mL/100g、(11.05±2.74)mL/100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在胎儿肾积水的临床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88例入组对象来自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胎儿肾积水孕妇。对其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肾积水疾病进行诊断。结果 产前超声对胎儿肾积水诊断结果显示,检出单侧肾积水56例,与产后跟踪诊断比较,诊断准确率为96.55%,检出双侧肾积水30例,与产后跟踪诊断比较,诊断准确率为100.00%,对胎儿肾积水诊断总准确率为97.96%。生理性肾积水和病理性肾积水比较,其肾盂前后径宽度低于病理性肾积水,肾实质厚度大于病理性肾积水,且肾盂肾盏形态分级低于病理性肾积水,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及MRI诊断纵隔型肺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9年8月到2020年10月接受的纵隔型肺癌患者共170例,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每组各8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CT诊断方式,观察组患者实施MRI诊断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之间的各项诊断指标的数据对比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STAAD)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KI)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手术的ASTAAD患者,对其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检测了甲状腺激素水平。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分层分析,探究术前甲状腺激素与术后AKI的关联。结果ASTAAD患者术后AKI的发生率42.0%。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TT3(OR=0.08,95%CI:0.01~0.94,P=0.04)和TT4(OR=0.97,95%CI:0.94~1.00,P=0.04)与术后AKI的发生呈负相关。分层分析显示,在TSH正常组中,TT3水平对AKI的发生的影响更为明显(OR=0.004,95%CI:0.001~0.16,P<0.01),在低TSH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结论在ASTAAD患者中,术前TT3、TT4水平与术后AKI的发生呈负相关。在TSH正常的患者中,术前TT3与术后AKI的相关性更为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与单纯药物治疗非复杂性急性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ATBAD)的近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3例非复杂性A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8例,女性85例;年龄(60.3±10.2)岁。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药物治疗组(药物组,67例)和腔内修复术治疗组(TEVAR组,136例)。分析两组患者手术资料和随访资料,评估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干预率。结果203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7±1.8)年(范围:3~84个月)。随访期间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5.3%(31/203),再干预率为10.3%(21/203),死亡率为6.4%(13/203)。TEVAR组主动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6.9% 比 9.6%;P<0.05)、再干预率(19.4% 比 6.6%;P<0.05)、死亡率(13.4% 比 2.9%;P<0.05)均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药物组相比,TEVAR组主动脉夹层破裂(7.5% 比 1.5%;P<0.05)、逆撕A型夹层(4.5% 比 1.5%;P>0.05)均未显示出更高的发生率。结论TEVAR治疗非复杂性ATBAD安全、有效。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非复杂性ATBAD患者接受TEVAR治疗显示出更好的近中期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外开窗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Ⅲ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分支血管的效果及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Ⅲ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分支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行体外开窗TEVAR治疗,43例)和对照组(行单纯TEVAR治疗,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围术期情况;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支架通畅率、内漏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再干预率及远期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支架全部释放成功。围术期,观察组出现1例轻微支架远端内漏,对照组出现2例Ⅰ型内漏。随访2年,观察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3例。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支架畅通率均为10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8%,2/41)低于对照组(21.88%,7/32),P<0.05;两组患者内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无再次手术者,对照组随访期间有4例再次行TEVAR治疗,观察组再干预率(0.00%,0/41)低于对照组(12.50%,4/32),P<0.05。观察组2年生存率(97.56%,40/41)与对照组(90.63%,29/3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体外开窗TEVAR治疗累及分支血管的Ⅲ型主动脉夹层,可明显减少患者短期并发症,降低术后2年内的手术再干预率,患者远期预后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