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该次实验将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对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干预服务,并对其应用效果和影响意义展开分析评价。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为实验开展期限,选取该时段院内收治的70例恶性淋巴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患者治疗顺序,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安排,实行常规护理服务的小组命名为参照组,划入人数(n=35);实行优质护理服务的小组命名为研究组,划入人数(n=35),同时对两组相关资料、临床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记录,评价比对。结果:研究组患者在血象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体现,显优参照组,说明两组护理工作成效差异显著,研究组更优。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实施,既有效缩短血象恢复时间,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引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自体外周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生物发光成像活体动态示踪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小鼠体内移植后对损伤的趋向迁移及其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基因转染将CMV-Luciferase2-mKate2导入MSCs,96 h后运用流式细胞仪对表达远红外荧光蛋白mKate2的MCSs进行纯化筛选,得到基因转染的MSCs-R(MSCs-CMV-Luciferase2-mKate2)用于体外和活体生物发光成像。将小鼠(雄性BALB/c裸鼠)用随机数目表法分为4组,每组9只。(1)损伤实验组:以CCl4腹腔注射建立损伤模型,24 h后进行脾脏MSCs-R移植;(2)对照实验组:腹腔注射同等体积磷酸缓冲液(PBS),24 h后进行脾脏MSCs-R移植;(3)损伤组:建立损伤模型,脾脏注射PBS;(4)空白组:腹腔注射PBS。移植后每天对小鼠进行生物发光成像,直至区光信号消失,在第14天对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研究。光信号强度与细胞数量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损伤实验组和对照实验组间光信号强度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CMV-Luciferase2-mKate2慢病毒感染MSCs 96 h后,经过纯化筛选其蛋白mKate2表达率高于95%。体外实验显示MSCs-R细胞生物发光信号强度与细胞数量呈线性正相关(R2=0.980)。MSCs-R脾内移植后第1天损伤实验组和对照实验组均可见干细胞迁移至肝脏,损伤实验组的区光信号强度明显高于对照实验组(t=15.476,P<0.001)。对照实验组小鼠区生物发光信号持续5 d,损伤实验组光学信号持续11 d,其他2组无光学信号。组织病理学显示损伤实验组小鼠MSCs-R体内移植后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生物发光成像可动态示踪脾内移植的MSCs定向迁移并定居在受损肝脏内,损伤有助于MSCs定向迁移至损伤组织并发挥其修复损伤的作用。

  • 标签: 干细胞 肝损伤 细胞治疗 示踪 生物发光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安全性及对肝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行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经股动脉插管至固有动脉注入脐带血干细胞治疗.治疗后第2周、4周和8周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蛋白(ALB)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3天治疗组全部患者(100%)乏力、纳差症状改善,而对照组只有1例(4.0%)改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8wk,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ALB水平分别为35.2±8.5g/L和25.8±7.8g/L,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PTA分别为45.7±10.3%和37.9±11.8%,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ALT、AST、TBIL在两组间变化不明显.随访两组AFP水平未见明显差异,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失代偿期肝硬化 脐带血干细胞 细胞治疗
  • 简介:摘要窦阻塞综合征(HSOS)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据报道HSCT后HSOS的平均发病率为13.7%(0~62%),HSOS可能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病100 d时病死率可超过80%。去纤苷是目前用于预防和治疗HSCT后HSOS最安全有效的药物,是目前美国唯一批准治疗HSCT后伴有肺/肾功能障碍的HSOS的药物,在欧盟国家被批准用于治疗HSCT后的严重HSOS。现概括性描述去纤苷在HSCT后HSOS中的临床应用,简述去纤苷的药理作用、药效和安全性、用药剂量、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肝窦阻塞综合征 造血干细胞移植 去纤苷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诱导内皮细胞(ECs)与自体BMSCs低氧条件下联合培养对BMSCs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BMSCs并向ECs诱导培养,用CD3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内皮细胞表型;实验分组为BMSCs常氧成骨诱导培养组,BMSCs低氧成骨诱导培养组,BMSCs+ECs常氧成骨诱导联合培养组,BMSCs+ECs低氧成骨诱导联合培养组,持续培养7d,前6d应用PNPP法每天固定时间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作统计学分析;茜素红染色观察第7d矿化结节形成情况。低氧组为1.0%O2浓度。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q检验。结果:BMSCs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诱导为ECs,CD3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为阳性;统计学分析表明,BMSCs+ECs低氧成骨诱导联合培养组的ALP活性表达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只有BMSCs+ECs低氧成骨诱导联合培养组有钙化结节形成,茜素红染色呈橘红色。结论:在一定时间内,由BMSCs诱导来源的ECs与自体BM-SCs低氧条件下联合培养,BMSCs的成骨活性可显著提高。

  • 标签: 骨髓基质干细胞 内皮细胞 低氧 联合培养 体外成骨
  • 简介: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green,ICG)介导的近红外光在细胞中的显像特点,以及该技术对术中微小病灶识别、肿瘤切缘界定和术中导航的价值。方法2018年3月至2018年6月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拟切除细胞的患儿8例,术前至少24h予以静脉注射ICG,术中切前进行肝脏微小病灶检测、肿瘤切缘界定和手术导航,切后进行切缘病灶检测和肿瘤荧光分型,最终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8例细胞中,男童和女童各4例,年龄5~132个月,平均33个月。术后复发再次手术1例,术前活检化疗后再手术1例,术前经验性化疗后再手术4例,2例一期行肿瘤切除术。术中8例患儿肿瘤都呈现明亮荧光显影,与正常肝脏组织边界清晰;1例复发为微小病灶(1.0cm),但由于病灶位置较深(距离肝脏表面>1.5cm),肉眼观察、扪诊和ICG荧光显像未能发现,规则切除叶后,ICG识别出复发病灶。根据荧光显影分型,全荧光4例,其中2例细胞一期行肿瘤切除术;1例术前有活检和化疗史的病例;1例为复发病例,其有肝炎和轻度硬化病史,同时伴有肝脏弥漫性小结节样影。部分荧光4例,均为术前有经验性化疗的病例。结合细胞的病理分类,胎儿型7例,其中荧光显像为全荧光型4例,部分荧光型3例;混合性胎儿上皮和胚胎上皮型1例,其荧光显像为部分荧光型。所有病灶经ICG分子荧光边界定界,切除肿瘤后,经荧光再测和病理检查,均获得了肿瘤R0切除。结论ICG荧光显影技术在细胞中有较好的显影效果,显影类型与术前有无化疗有一定关系。ICG荧光显像在确定肿瘤边界和保证肿瘤R0切除具有一定优势和重要价值。但ICG荧光显像对深部微小肿瘤灶的识别和在肝硬化病例中的运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标签: 吲哚菁绿 荧光显像 肝肿瘤 肿瘤切缘 术中导航
  • 简介:以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为代表的新型干细胞治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然而,对干细胞本身的了解,干细胞治疗机制的阐明,干细胞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保障,伦理规范的制定和干细胞治疗实施的管理政策等,亟待深入研究探讨。本文就新型干细胞治疗的上述问题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干细胞治疗 胚胎干细胞 成体干细胞 临床试验 政策 伦理
  • 简介:摘要目前认为,斑秃是由于毛囊免疫赦免被破坏导致。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促进毛囊免疫赦免。干细胞治疗,尤其是脐带和脂肪来源的干细胞相关疗法已应用于多种脱发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为难治性斑秃提供了治疗新途径。

  • 标签: 斑秃 干细胞 脂肪来源干细胞 脐带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体外分离、培养人左心耳c-kit+(CD117)心脏干细胞(c-kit+CSCs)的技术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心脏干细胞生物学特性、药物筛选和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心脏手术中切取部分左心耳组织,经Ⅱ型胶原酶消化,接种培养、传代后进行流式细胞表面标志鉴定和无菌分选.结果通过单纯的酶消化方法可以成功地从人左心耳组织中分离出单个干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型为经典的心脏干细胞表型——c-kit+,多次传代后c-kit+持续高表达,无菌分选后可获得高纯度的c-kit+心脏干细胞.结论本研究技术可从人左心耳组织中分离培养出阳性率较高的c-kit+心脏干细胞,无菌分选后可获得高纯度的c-kit+心脏干细胞,进一步培养短期内可获得大量的用于实验和临床的c-kit+心脏干细胞.

  • 标签: 心脏 干细胞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技术 鉴定 新技术
  • 简介:"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肿瘤组织不是均一的,其中只有一小部分肿瘤干细胞具有诱发并维持肿瘤恶性表达的能力.这一概念的提出为肿瘤真正意义上的靶向治疗找到了良方妙药,即选择性杀伤肿瘤干细胞从而治愈肿瘤.找到肿瘤干细胞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对我们真正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机制,根治肿瘤并防止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概述对人淋巴细胞白血病、乳腺肿瘤、脑部肿瘤及其他肿瘤的肿瘤干细胞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肿瘤干细胞 人淋巴细胞白血病 乳腺肿瘤 脑肿瘤 肝肿瘤
  • 简介:神经干细胞由于具有自我更新和多方向分化潜能的功能,使神经系统损伤后的细胞替代治疗成为可能,亦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但其生物学性状和分化调控机制尚不明了,本文就神经干细胞的特性、表现、分化、迁移、临床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综述。

  • 标签: 神经干细胞 表型 细胞分化 基因
  • 简介:总结40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sterncelltransplant,HSCT)患者在造血干细胞输注过程中的护理要点。认为在造血干细胞输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预防过敏反应及脂肪栓塞的发生,使用不带滤网的输血器;准确记录输入造血干细胞的量,严格遵守造血干细胞解冻的规章制度,是造血干细胞有效输注的关键。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输注 造血干细胞移植 护理
  • 简介:至今为止不管从哪方面都被当作“不好东西”对待的脂肪,如今再次得到了广泛关注。因为在脂肪中存在构成细胞干细胞。接下来将为您介绍世界瞩目的“脂肪干细胞”,应用于再生医疗领域和美容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脂肪干细胞 返老还童 肌肤 身体 医疗领域
  • 简介:干细胞基础研究的深入,为创面处理尤其是探索解决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修复的疑难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契机。基于近年来干细胞基础研究获得的许多突破性进展,医学界各临床学科均加快了干细胞的应用研究。本文仅从与烧伤创面修复、愈合相关的几个方面,浅谈重视和加快创面处理领域干细胞研究的重要意义,供同道讨论。

  • 标签: 烧伤 干细胞 再生医学 创面修复
  • 简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骨髓中不同于造血干细胞的另一类干细胞。MSC作为骨髓基质细胞的一部分,构成了造血微环境的主要细胞,在造血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MSC与造血作用的关系及其机理,在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微环境 造血调控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损伤后自身的修复能力非常有限,死亡的神经元不能由自身产生的神经元或邻近的神经元来代替.如何有效地促进损伤脊髓的再生与修复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难题.脊髓损伤具有高致残率,往往损伤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干细胞做为一种新的治疗措施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本文就目前应用的干细胞治疗现状进行分析和展望。关键词:干细胞脊髓损伤移植干细胞(stemcells,SC)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self-renewing)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一、干细胞的种类及其实验室研究1.胚胎干细胞:作为从囊胚期内细胞团分化而来的亚全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ESCs)治疗脊髓损伤中主要通过诱导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再生来替代受损神经细胞,修复脱髓鞘化轴突。另外植入的ESCs还能,改善病灶区微环境,提高神经细胞存活率。在脊髓环境中ESCs能够存活50d以上,并保持持续的多潜能性[1],这些研究为利用ESCs进行移植治疗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现已可分别将人胚胎干细胞(hESCs)诱导为运动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并且在移植入SCI大鼠体内治疗后证实病灶区神经元存活率提高,后肢功能明显恢复[2-3]。

  • 标签: 干细胞治疗 损伤研究进展 治疗脊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影响干细胞临床研究的主要因素并探讨相应对策,旨在推进干细胞临床研究及转化应用。方法对干细胞前沿基础研究、标准化干细胞制剂来源、人员因素、临床研究、保障体系等影响干细胞临床研究开展的相关要素进行全面总结分析。结果干细胞前沿基础研究需待加强,干细胞研究机构无法获取高质量、来源清晰、质量可控的干细胞制剂,缺乏标准统一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以及干细胞临床研究规范、专家共识、指南或标准等指导性文件以及干细胞临床研究保障体系不健全,导致了干细胞临床研究进展缓慢。结论通过研究分析并结合笔者近10年实践与探索,建议聚焦人类重大疾病,突破干细胞及转化关键科学问题,建立国家干细胞资源库,开展多中心干细胞临床研究,同时加强各类别人才培养,建立干细胞临床研究监管科学体系与机制等,加快推进干细胞临床研究及转化应用,助力"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惠及民众健康。

  • 标签: 干细胞 干细胞临床研究 生物医药产业
  • 简介:干细胞移植是近年来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来源于胚胎和成体干细胞的分离成功、纯化、培养、传代、建立细胞系及体外定向诱导分化等技术的成熟,为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就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干细胞移植 脑梗死 环孢素 免疫抑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