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基层政权是基层自治社会最相邻近的一级政权组织,两者之间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然联系,有很多共同的或相似的特征。基层社会自治中的民主运行机制基层政权民主运行机制之间具有高度的耦合性,而且基层人民代表选举中的绝大多数选民都是农村选民,因此,从国家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生活自治两个层面构建一种良性互动的民主发展机制,对进一步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 标签: 村民选举 人民代表选举 基层民主 耦合 互动
  • 简介:社会法为公法私法以外之第三法域。私法对人的认知受个人(自由)主义政治哲学观的影响,社会法对人的认知受集体(反自由)主义政治哲学观的影响。关于人的认知前提假设,私法社会法最本质的区别是:私法中的人是个体之人,存在形态为“独”“舍”;社会法中的人是集体之人,存在形态为“群”“群之成员”。就私法社会法两者而言,每一个个体都具有多重身份:作为独立自我的个体和他人合作的个体以及作为集体成员的个体。私法社会法的人像区别在法律对群体纠纷的处理模式及其态度上也有明显体现。

  • 标签: 私法 社会法 个体之人 集体之人 个人主义政治哲学 集体主义政治哲学
  • 简介:在美国的政治传统,三权分立制衡机制及联邦制精神下,联邦司法机构得否逾越其就人民权利内容实施条件等确认之被动性角色,司法权是否受有立法权行政权相互牵制的职能分责,特别是对立法机构所通过之法律条文是否具备司法审查违宪审查权,以及能否以该司法审查违宪审查权就行政机构之措施行为进行干预,成为美国宪政发展研究美国宪法立宪真意之争论焦点。其中由司法至上或司法优位的支持者所形成“司法能动主义”成为该主张最为著名有力之论述。然而,未如美国具备此政治传统的我国中国大陆地区(以下简称“中国大陆”)台湾地区是否便于援引司法能动主义作为司法机构积极介入人民权利实现或彰显司法权存在的积极性,除了有必要对司法能动主义一词之源生定义上进行商榷,也需要为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在致力司法机构及司法权涉及人民权利保障之具体化二者之间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作为觅得更加适宜诠释之词。为此,本文针对美国司法能动主义的起源不断转变之定义的内涵,将其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于卡西案提出检视是否遵循先例的四项原则所标志美国判例法具备的特征,结合归纳自美国司法裁判过程主要考虑的五项要素,就其关系进行相互整合,尝试建立起一简洁而易于明了的分析框架模型,以为展示美国司法实务界司法能动主义之间的结构关系。

  • 标签: 司法权 司法能动 美国宪法
  • 简介:作为刑事诉讼基本法律关系之一,检警关系直接涉及到整个审前程序的构造问题。科学合理的检警关系,对于侦查公诉模式的准确定位,对于刑事诉讼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目的的最终实现,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行检警关系不够顺畅,存在侦查质量不高、人权保障薄弱、法律监督乏力、控诉效率低下等问题,理论实务界对此予以高度关注.

  • 标签: 检警关系 法律监督 协作 基本法律关系 刑事诉讼 侦查质量
  • 简介:严格说来,这不像一个学术讨论的命题,也不象一种现象或一个问题的反映,更不像对一部国家法律的评析。关于国家赔偿法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从学术须域和司法实践层面的探讨已很广泛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则,这种探讨似乎离老百姓的期望还很不接近,

  • 标签: 国家赔偿法 司法实践 国家法律 学术讨论 问题及对策 层面
  • 简介:中国大陆于2007年3月16日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议通过《物权法》,并自同年10月1日起施行。在《物权法》起草之初即有部分学者着眼于现代社会现象,参照世界各国对于物权的界定及种类,对传统物权法所规定的物权项目或原则有着不同的主张,例如“物权法定主义”的存废。台湾地区于2010年2月3日公布增订“民法物权篇”有关区分地上权的第841之1至之6条文,承认土地上下一定空间范围内设定地上权之必要,明显受到中国大陆《物权法》中第136条空间权立法之影响。

  • 标签: 空间权 地上权 物权法定主义 空间地上权 大众捷运法 人民防空法
  • 简介:<正>本文旨在阐明儒教文化和基督新教文化在人性哲学上的根本区别及其对宪政的不同影响,并试图由此进一步论证自戊戌变法以来百年宪政移植颇多挫折的一个重要原因:本土情结文化抵抗。这种特殊的情境由于政权的频繁更迭及其意识形态的变迁而使问题趋于复杂:意识形态往往同时打着民族主义和现代化的旗号,而不管我们承认与否,这个"现代"又的确是以欧洲历史上发生的一些事件及其所带来的后果为标志的。这样,百年中国在寻求一种怎样的合法性基础来引进西方宪政这个问题上陷入了二律背反的困境:宪政移植文化抵抗。前者为西化和现代化;后

  • 标签: 宪政建设 自由宪政 基督教文化 意识形态 康有为 孙中山
  • 简介:契约团体首先是一种事实上的存在,其自然地呈现出"对外单一、对内复多"的事实属性。法律规范对于契约团体事实属性的作用,表现为从"干预"到"重构"的历史进程。其中,"干预"是指法律规范对于团体事实属性逐项环节的人为确认或者阻却;"重构"则是指法律规范在以"权利能力"概念为基础的团体法技术框架之下,对团体事实属性的重新组合。相应的,法律规范对于契约团体个人的类比思维,也便历经了从"比喻为人"到"拟制为人"两个阶段。以"法人拟制""权利能力"为起点的"重构",导致了契约团体的事实属性规范属性的断裂。因此,法学在关注团体法律规范的同时,更需要关注团体的自然状态运作机理。

  • 标签: 团体 法人 事实 规范 人格
  • 简介:福柯通过身体展开了刑法改革的谱系学研究,他向我们揭示了酷刑从未消失,只是从肉体转向了非肉体。鲍德里亚围绕当代社会问题的研究所形成的思想整体构成了对福柯及其权力话语理论的根本否定。本文通过比较鲍氏福柯的权力观,发现鲍德里亚没有根本摆脱权力的二元对立思维,他的权力观既缺乏解构力量,也失之于建构性幻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福柯权力思想的认识。在《规训惩罚》这部著作中,福柯鲜明地揭示了权力被客体化的或客体关系中的人性的关系,从而塑造出适于统治的人性,与此同时隐匿地探讨了"权力—知识"主体性的或主体化人性的关系。这样一个含在整部著作中的一种新的人性思考值得研究讨论。

  • 标签: 福柯 权力—知识 人性 政治技术性
  • 简介:“法官打律师”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封法官律师间关系的广泛关注。这份调查报告在此背景下。历时三个月完成。通过此次调研活动,为大家提供一些素材,发现一些问题,引起大家的思索,共同关注和研究法官律师之间的差别相互评价,推动建立法官和律师之间和谐关系,促进法治事业的更快发展。

  • 标签: 律师 法官 相互评价
  • 简介:2003年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三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的工作要求,强调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管理检察业务和检察队伍,以推进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新的进步。因此,信息技术要与检察工作实现最佳结合,就必须紧紧围绕“三位一体”的工作要求来进行。

  • 标签: 信息技术手段 检察工作 长效管理机制 “三位一体” 最高人民检察院 信息化建设
  • 简介:针对股东违反清算义务的不同形态,应分别给予债权人何种适当的救济方式,本文围绕该中心,以现实困境为起点,从理论及实践两个层面展开论述并提出制度完善建议。应明确规定强制清算不作为追究清算责任的前置程序及举证责任分配规则。股东违反清算义务不应追究公司行政责任。应系统规定股东清算义务的内容,清算责任的类型及追究路径,实现义务、责任及救济路径的无缝对接。

  • 标签: 清算义务 清算责任 举证责任分配规则 债权人救济途径
  • 简介:从理论上对法治之本质、形式结构特征进行恰当地界定,有助于从整体上总揽法治建设的制度格局.把社会主义法治定位为本质上的"人民之治"、形式上的"宪政之治"和结构上适度的"社会自治",对于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的主体力量、制度形式和社会结构特征,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特点的法治战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标签: 社会主义法治 法史学 法治战略 宪政 社会自治 法治建设
  • 简介:目次一、中国走向法治的三种动力机制二、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三、法律发展的"中间变革"(一)中间变革的内涵(二)中间变革的类似者:"实验性立法"、"边缘革命""部门改革"四、"两个积极性"走向法治的大国道路五、结语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顾炎武《亭林文集》

  • 标签: 法治 顶层设计 中间变革 中央-地方关系
  • 简介:科学证据采信的疑难在于认知因素评价因素的综合影响。通过对科学证据特有的"认知—评价"结构分析和比较科学证据采信中的"认知"因素"评价"因素,科学证据采信疑难的症结在于,科学认知经验认知、专家评价裁判者评价、认知评价之间的差异所导致的不同思维方法、评价标准之间的张力。对裁判者采信科学证据特有的"认知过程评价过程"进行分析,澄清理论上的疑惑和为裁判者采信科学证据提供清晰的思路。对科学证据采信的主体要素、标准要素和程序要素进行检讨和反思,构建我国科学证据采信机制。

  • 标签: 科学证据 采信 认知 评价
  • 简介:日本明治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理想以及废除欧美诸国的治外法权,明治政府经由大规模地移植西方法律制度以实现日本法制的近代化。在此进程中,由于当时的日本尚不具备适合西方法律制度生存的土壤、经引入的法律与日本传统相背离、明治政府自上而下强势推进变法等缘由,日本固有法西方外来法之间的冲突不断。为此,日本通过将固有法律因素纳入近代法律制度、在民众当中培育符合近代法制的法律意识等路径,较好地实现了固有法外来法的融合。基于此,处于法制转型时期的中国,需要总结并借鉴日本昔日的经验,并对"中国法律制度向何处去"这一时代话题予以回应。

  • 标签: 明治维新 固有法 外来法 冲突 融合
  • 简介:在请求权发生竞合的情形,我国《合同法》第122条以及《民法总则》第186条提供了解决方案,即通过赋予当事人选择权,避免发生“重复赔偿”.但这仅是一种“此时此地”的解决方案,若从诉讼法的立场出发,“选择”即意味着当事人可以分别起诉,由此可能使得避免“重复赔偿”的目的无法实现.为此,请求权竞合必须借助禁止重复起诉的诉讼制度.为此,有必要协调请求权竞合、禁止重复起诉以及诉讼标的三者的功能.

  • 标签: 请求权竞合 责任竞合 重复起 诉诉讼标的
  • 简介:区域贸易协定多边贸易体制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尽管GATT第24条试图通过在最惠国待遇原则方面规定例外以将前者纳入多边贸易体制本身,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同时,多边贸易体制中关于区域贸易协定的规定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部分标准规定上较为模糊,二是程序规定方面存在漏洞,三是一些规定上缺乏实质性标准内容。这就不可以避免地造成对多边贸易冲击:一是对构成多边贸易体制核心准则的最惠国待遇原则的冲击,二是对多边贸易体制本身的冲击,三是对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冲击。本文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认为:随着区域贸易协定的交叉建立,无数的自由贸易区将会组成一张覆盖全球的区域自由贸易网,多边贸易体制将被跨越全球的区域贸易协定所代替,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最终将通过无数交叉纵横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实现。

  • 标签: 区域贸易协定 多边贸易体制 区域经济一体化
  • 简介:一、导言根源于超越文明、种族以及人与人之间具体差异的普遍人性,基于整个人类相同的生存方式和生活需要,人类文明的一些共同成果往往具有普适性价值.作为法律制度的文明亦是如此,从长远的历史来看,人类社会的法律制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最低限度的正义要求:这些要求独立于实在法制定者的意志而存在,并且需要在任何可行的社会秩序中予以承认.

  • 标签: 中国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制度 刑事诉讼国际标准
  • 简介:如何能创造一种有效的政治统治,并在此统治体系中形成自由秩序体系。根据政治治理方式和政治智慧的关联,可以把人类从古至今的政治智慧分为神学政治智慧、圣贤政治智慧和法治(公民)政治智慧。神学政治智慧和圣贤政治智慧,对于我们这个正在艰难地寻觅法治之路的国家而言。可视为是旧的或者传统的政治智慧。而要推进法治政治智慧的实现需要考虑以下路径:国家必须承认并保障在官方政治智慧之外,还有民间政治智慧,并且要突出民间政治智慧在法治政治中的必要性、优先性。国家必须承认并保障公民利益的获得,是公民自身参与和争取的结果,而不是任何道德的想象共同体恩赐的结果。国家必须承认并保障每位公民的主体性和个体人格,营造主体多元、文化多元和价值多元的环境。

  • 标签: 神神学政治智慧 圣贤政治智慧 法治(公民)政治智慧 法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