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宿主后并不会直接导致肝细胞病变,而是通过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细胞病变,使疾病进展。HBV感染宿主后有着不同的结局,这与感染HBV的宿主年龄、性别、种族等有关。然而,当同种族、性别及年龄相当的宿主经同方式感染相同的HBV亚型后,亦会出现不同的预后。这提示宿主免疫遗传因素在其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和细胞因子通路中相关遗传因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不同的临床预后情况密切相关。本文主要针对与慢性HBV感染相关的免疫遗传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这些研究中发现的慢性HBV感染宿主免疫遗传决定因素的潜在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期望为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简介:摘要中性粒细胞是固有免疫抵抗微生物的主要执行者,因此中性粒细胞对于维持肠道环境内稳态非常重要。当机体受到外来微生物入侵时,局部组织发生感染,中性粒细胞被激活并募集到感染部位,通过吞噬、脱颗粒、NADPH氧化酶依赖性杀菌等功能发挥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炎症发生的早期,中性粒细胞起着重要的抗感染作用,而在炎症晚期,中性粒细胞持续存在,由于细胞凋亡,细胞内毒素释放入感染部位,对感染组织持续损伤。然而,中性粒细胞在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中的相关作用机制目前并不明确。文章总结了近年来中性粒细胞在IBD中的相关研究,阐述了其在机体发生免疫应答时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旋转刺激和腹腔注射精氨酸加压素(AVP)的方法,建立两种运动病诱导模型,观察心房钠尿肽(ANP)的抗运动病作用。方法SD大鼠24只,按照实验设计分为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实验组大鼠给予旋转刺激(120 min)诱导运动病发生后,取6只大鼠检测其0.15%糖精钠溶液的饮用量及高岭土食用量的变化,并与对照组对比分析大鼠运动病的敏感性;实验组另外6只大鼠在腹腔注射AVP,观察大鼠对0.15%糖精钠溶液的厌饮行为,然后观察ANP腹腔注射对大鼠旋转刺激及AVP使用后0.15%糖精钠溶液厌饮行为的抑制作用。结果旋转刺激诱导大鼠产生厌饮糖精钠溶液(味觉厌恶)及异嗜高岭土(异食癖)的行为(P<0.05或P<0.01);腹腔注射AVP后,亦可诱导大鼠产生厌饮糖精钠溶液的行为(P<0.05或P<0.01);而腹腔注射ANP后能有效地抑制旋转刺激或腹腔注射AVP引起的大鼠条件性味觉厌恶行为(P<0.05或P<0.01)。结论类似于旋转刺激,腹腔注射AVP也可以诱发大鼠运动病表现;腹腔注射ANP在这两种运动病模型上均具有拮抗大鼠运动病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在环孢素A(CSA)引起的慢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制作慢性CSA肾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溶剂对照组、CSA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及尿蛋白水平。光镜检查观察肾小管间质损伤情况。电镜观察肾小管上皮内线粒体结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Mfn2蛋白的表达。结果CSA模型组造模2、4周血肌酐和尿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CSA模型组肾小管间质损伤明显,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可见线粒体肿胀变形,脊消失。CSA模型组2、4周肾组织Mfn2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周模型组比较,4周组Mfn2蛋白的表达进一步减少(P<0.05)。结论Mfn2可能在CSA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农药慢性暴露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及其富集的信号通路,探索其潜在致病机制和关键基因。方法于2021年7月,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下载与农药毒效应相关的高通量基因表达谱数据,样本来源为长期接触农药的美洲男性农场工人和其他行业工人,获取DEGs;利用R软件clusterProfiler包对所选择的DEGs进行GO、KEGG及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采用STRING、Cytoscape等工具对其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及可视化分析;借助MCODE及Cytohubba等分析得到基因功能模块,从而筛选出核心基因。结果共筛选出GSE30335数据集的DEGs 189个,其中上调基因101个,下调基因88个。GO、KEGG及GSEA结果显示,DEGs主要富集于神经元投射发育调控、运动调节、核糖体蛋白合成等生物学功能及以帕金森病为代表的复杂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通路上。综合筛选发现,KLF1为农药暴露的核心基因,其差异表达倍数为0.456(t=-3.82,P=0.021)。结论长期农药暴露可造成接触人群多个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通过下调KLF1并经由其介导的一系列生物学途径参与神经系统的病理学改变。
简介:摘要微小RNA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在22~25核苷酸的非编码RNA,主要通过与靶基因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 以完全或不完全碱基互补配对的形式结合,进而导致靶基因mRNA的降解或翻译抑制。卵泡是卵巢的主要功能单位,在卵泡发育不同阶段可检测到多个miRNAs的表达,且miRNAs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研究表明,miRNAs广泛参与原始卵泡募集、优势卵泡选择、颗粒细胞增殖分化、甾体类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卵母细胞成熟、排卵以及黄体形成等卵泡发育的各个环节。此外,miRNAs表达异常与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探讨miRNAs在卵泡发育中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了解卵巢卵泡发育以及女性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