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主要选取沈从文反映湘西生活的作品,通过分析其悲剧性情节与作家生活经历的内在关联,指出由于作家自我克制的情绪和含蓄隽永的笔调使其作品在笼罩着一层悲剧色彩的同时呈现出一种"优美"、"悠远"的境界。
简介:<正>巴尔扎克的《比埃尔·格拉苏》,笔调轻快而幽默,时时逗人失笑,但我们不会把它当作市井趣谈或是艺坛奇闻来读。这里寄托着作者的深沉的感慨,他的创作意图十分严肃。这个短篇小说的艺术手法同样值得我们注意。作品的时代背景放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前后,法国已从封建社会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简介:独坐李贽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李贽(1527—1602)在世俗生涯的主动割舍与精神的自我放逐中,度过了大半生时光。我们虽然无法肯定这首《独坐》诗具体作于何时何地,但是,我们可以肯定,这首诗表达了李贽在自我放逐的精神之旅中无法祛除的落寞情怀,以及其中不可缺少的苦闷和萧
简介:曹邺,字邺之,阳朔(今属广西)人,晚唐现实主义诗人。《全唐诗》存其诗二卷,共一百零六首。曹邺的诗歌虽然数量不多,但较伞面地反映了晚唐社会的现实。
简介:《长日留痕》是当代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的代表作。小说以日记体形式,叙述了管家史蒂文斯在英国西部进行的六天旅行。回忆既是小说的叙述形式,也是作者结构情节的方式。史蒂文斯对往事的叙述体现了回忆的不可靠性、碎片化和选择性特点。回忆叙述在整个叙事中成为了小说不可或缺的主题,一方面凸显了所选择事件在史蒂文斯心中的地位,使读者看到他终于有勇气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肯特小姐的爱和对达林顿勋爵趋于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也模糊了不同事件间的界限,使回忆中弥漫着沧桑的历史感,这也是作者石黑一雄本人站在客观角度上对历史进行的一种重新审视。
简介:谈到贾平凹,真是百感交集。那就从论争和偏见说起吧。我与山西大学王春林教授关于贾平凹小说,断断续续有过数次讨论。说是争论亦不为过。因相约重写小说史,自然涉及中国当代小说整体生态及基本评价。他曾从各种视角试图说服我:贾平凹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我笑言,定位他是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我比较接受。王教授曾写过一篇长文刊发于《小说评论》,言及《古炉》是当代中国一部伟大的小说,后来还为《古炉》写更多还原
简介:在原始思维的呈递和民族文化心理的感悟中,星新一结合个人生命体验以及对时代、社会的观察和了悟,形成了独特的死亡意识,并赋予死亡丰富的艺术内涵.
简介:盛行于英美的新批评理论强调以文本为中心,推崇细读式进入诗歌,通过对诗歌的细致阐释来解读诗歌的语言、修辞、结构等问题,用这种方法来解读诗歌,抛开了作者以外的因素,而纯粹地探究诗歌的内部因素。笔者试图从新批评的视角,重读郭小川的《秋歌》,并希望以此为《秋歌》的解读打开新的契机。
简介:
简介:捣练子[五代]李煜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简介:大家都知道,中古时期很多故事的所谓"作者"实际上仅仅是"记录者"。在他们记录之前,这些故事是以口头形式在民间流传。比如《搜神记》,据干宝自己在此书序言中说,此书故事的来源有二,第一是来自于先前的书籍文献,第二是采访故老知者所得的近世之事。这第二部分的事实并非是干宝的亲闻亲见,而是在口头流传后,被干宝记录下来。而且,他在记录过程中,试图最大程度地保持忠实。
简介:在古老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唐代是一个空前繁荣强盛的时代。国家的统一,政权的巩固,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强大,蔚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一代文学之代表——唐诗自不必说,其他艺术门类也齐头并进,各领风骚,汇成了绚丽多姿的艺术百花园。舞蹈这一古老的艺术,也宛如百花园中一丛盛开的奇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带着青春的朝气、蓬勃的生机,以崭新的姿态焕发出绚丽夺目的光彩,在中国舞蹈史上写下了极其辉
简介:2018年11月6日,我的北大学长、知名文学文化期刊《名作欣赏》的创意人、创始人、首任主编张仁健先生不幸病逝。这是次日该刊全体同仁发布的唁电告诉我的一个令人震惊的噩耗。半个月前,我曾与该刊主编张勇耀通话,说到仁健学长,她说编完这期稿子,就去拜望他,“代您向他问候!”没想到,这个问候,竟成了隔世的愿望。
简介:大型外国文学双月刊自1979年创刊以来一直备受国内外国文学研究界、文学创作界及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其发行量不仅在国内外国文学期刊中一直遥遥领先,在众多文学类期刊中也一直名列前茅.一直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先后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第一、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第一、第二、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第一、第二、第三届江苏省社科类十佳期刊,江苏期刊方阵双十佳期刊.
简介:《西厢》自传世以来,版本最多,流传最广,尽管统治者一再将它列入禁毁书籍之列,但禁毁的结果是它百倍千倍地畅销。日本研究《西厢》的专家传田章著有《明刊元杂剧(西厢记)目录》,其间详细介绍的明刻本就有六十六种之多。然而自金批本《西厢》一出,《西厢》的领地基本上就由金圣叹占据了。从清初一直到清末,虽然依旧是刻者无虑千百家,但再也不是元本《西厢》盛行书市,而是由金批《西厢》大行其道了。其版本之多足可以与明刻本抗衡,有清三
简介:<正>2003年3月24日星期一阴晴不定妈一定已经看见,这些天来,世间极其的不平静,无数的人在悬着心过日子。和天堂里的眼睛一样,现世里众人的眼睛,也在这些天来集中到了这场让很多人们不知道是否道义的战争上了。就在昨天,就在美英联军攻打伊拉克南部港口城市乌姆盖斯尔时,我除了听到激烈的枪炮声,还听到了一片树林里传出的鸟叫声。妈,您知道吗?我在刚听到这些悦耳的鸟叫声时,简直一下子惊呆了。这些平日里一听到人类的脚步声或喊叫声就会迅速展开翅膀飞走的精灵们。今天是怎么了?
简介:前些日子去香港参加一次翻译研讨会,会上讨论到翻译标准问题,似乎对严复所提的“信”看法比较一致,认为不失为翻译的基本标准之一。翻译必须以“信”为本,对此在理论上说恐怕已基本达成共识。但若从实践
简介:苏童的《河岸》一改往日创作中的淫靡、凄美格调,而具有了明显的寓言性质。小说实则从表层、深层两个叙事层面上叙述了母亲的缺位和对母亲的寻找,本文即从这两个方面对苏童的《河岸》进行深度解读。
简介:蒲松龄的《种梨》,可能是《聊斋志异》中最受读者喜爱的篇目之一,这里的读者不仅指中国读者,也包括外国读者。在日本,它被收入高中教材。在西方,它也流播甚广。章灿兄曾经介绍过这篇小说在欧美的译介情况。早在1848年,美国汉学家卫三畏(SamuelW.Williams,1812—1884)就在《中国总论》(TheMiddleKingdom)第一卷第十二章《中国人的雅文学》(PoliteLiteratureoftheChinese)中收入了《种梨》的译文,作为说明中国小说特征的主要例证。
简介: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在审美观念与艺术表现上,《狂人日记》充分地表现出超越既往与凡俗的审美现代性品格,具有了现代性本质特征,具备了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必备的品质。
忧伤与优美——谈沈从文小说创造的一种境界
对市侩艺术的抗议——介绍巴尔扎克的一篇小说
一代思想家的落寞情怀——析李贽《独坐》
曹邺的诗歌:晚唐社会的一面镜子
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的回忆叙述策略
贾平凹:带一盏灯看中国
传承与变异的接点——星新一死亡意识探析
“睡与醒”的对立统一——《秋歌》再解读
约翰·加德纳:一位有争议的道德小说家
以实写虚 声情合一——李煜《捣练子》赏析
傻子的幻想——古典小说与民间故事之一
乐舞诗——映照唐代文化风貌的一面镜子
一座长青的山——悼念学长张仁健先生
第一届《译林》杂志理事会成立
金批《西厢》:人生观与戏剧观的统一
向一位天堂居住者讲述战争
怎一个“信”字了得——需要解释的翻译现象
一则关于寻找母亲的寓言——再谈苏童的《河岸》
《种梨》与西域幻术——古典小说与幻术之一
说不尽的狂人(二)——从审美品格的现代性解读《狂人日记》的经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