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绘画是反映心灵的镜子,凡属于优秀的绘画作品一定是能够生动地记录人类心灵历程,视野独到地反映出社会变革中人类精神世界的时代特征,表现出艺术规律的共性和艺术家的个性。油画家张国利先生最近所创作的"冲突"系列,就属于这类作品。
简介:当代隶书的发展斑斓多彩,形成了自清以来又一个发展的小高峰,特别是随着碑刻、简帛资料的大量出十,进一步增强了取法的宽泛性,由此带来隶书研究审美的多元化,并将当代隶书的发展推向新的高点。在当代众多写隶高手中,张建会以自己对两汉碑刻和隶书发展脉络多维度的思考以及对经典的深层次悟化,在笔墨追求上新意迭出,形成了强烈的个人书风。认识和解析张建会书学路径,我认为有三个方面值得借鉴和思考。
简介:(六)、点画流美神采飞扬在魏晋时期,日臻成熟的行草书对《张黑女墓志》产生着强烈的影响,从帖中流露出许多行草的笔意。可以看出其与魏晋行草书一脉相承之处。例如“所、无”二字完全是用草书写法;“然”字的四点底采用行书之法变四点为三个连点;“照”字右上角的“刀”部则用行书横折撇代替。类似这样含有行草书笔意的字在帖中随处可见,如“裔、汉、无、蒲、何、于、为、兆、泽、史、复、河、亥”等字,给人以点画流美、神采飞扬的强烈感受。
简介:
简介:我国著名艺术家、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2月21日上午10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按照张仃先生生前的愿望,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清华大学将于近期举行张仃先生追思会,缅怀这位20世纪中国的“大美术家”。张仃号它山,辽宁黑山人,1917年出生。
简介:余十年学唐楷,十年学魏碑,十六年学行草,听了许多至理名言,但我固执地认为,书法要取得高境界,二王是绕不开的,因为他们使用的书写汉字的方法,是最符合用右手执笔的生理特点的,合于自然!明朝书论家冯班《钝吟书要》说"不习二王,下笔便错"。陆维钊晚年临《兰亭》百遍,说,
简介:子夜,我推开朝南的窗,仰望着凄迷的星星,我迷茫了,分不清哪是启明,哪是长庚……校园的变化,有轻快的旋律,也有沉重足迹。人与事,有的已渐行渐远,有的成为了擦肩而过的路人,有的仍高山流水,雅颂犹存,有的本想结束,却凝成了永恒。每当我思念起隔世的故人,首先活跃起来的就是祖武兄,就是你的身影。你仍在笑着,笑得依然那么豪爽;你仍在谈着,谈得依然那么坦荡;你仍在工作着,工作得依然那么认真。十年了,十年的诀别,累积了多少说不清的伤感,郁闷着多少剪不断的雨丝。头天你还在我家聊天,第二天你就走了,走得
简介:本文是对著名学者张道一教授从事艺术理论研究的立体观照。主要从研究的基点、原则、指向和境界四个方面展开评析。带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为振兴民族文化艺术,建立中国的艺术学、美学,先生竭尽了努力。其敏锐的思辨力和高瞻远瞩、执著坚守的精神,在艺坛独树一帜。
简介:张彦1962年出生于洛阳。198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1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史论研究生课程班,200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材料工作室研究生班。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广东省高校艺术委员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简介:有清一代,碑学兴起,朝野上下纷纷弃帖奉碑,无不以习碑为时尚。可谓推崇备至,使沉睡将近一千多年的北碑得到翻腾的复兴。先后有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书学家作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康有为在其所著《广艺舟双楫·备魏第十》里列举了北魏诸碑风格后说:“统观诸碑,若游群玉之山,若行山阴之道,凡后世所有之体格无不备,凡后世所有之意态,无所不备矣。”用现在的眼光去审视,似乎有言过
简介:释文:夔府孤城落日斜,画省香炉违伏枕,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简介:中国画从来只画“活的”不画“死的”,所以,“花鸟画”从不称“静物画”,中国画家也不会像西画家那样去画静止中的死鱼、死鸟或杯子、盘子、瓶子。但张卫偏偏用中国画去画西洋的静物画,去画那些静置的反叛文人画情调的瓶瓶罐罐。
简介:本月初我有幸成为中国(东阳)国际木雕艺术大奖赛的两名国际评委之一。由于在此之前从未去过中国,我必须调整以适应一种完全不同的环境与文化,同时保持评审大量木刻雕塑品的能力。
简介:10月14日,为纪念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两周年,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向人民汇报——20位中青年画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成果汇报展”在中国政协文史馆拉开了帷幕。
简介:<正>90年代伊始,我院陈列馆和画廊相继举办了一批高水平的画展,这在美术创作一度沉闷之后,是尤为让我们感到欣慰的。其中,青年版画家张桂林、周至禹的作品联展就很有特色,很引人注目。张桂林和周至禹是版画系的两位颇有成就的青年教师。他们都出生于50年代,经历过十年“文革”的浩劫,对社会、历史和人生有自己深切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在艺术上,他们脚踏实地而不急功近利,走的是一条严肃而又艰苦的正道。他们功
简介:张树侯,名之屏,安徽省寿县瓦埠镇人,生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自幼勤奋好学,二十五岁中秀才,青年时代与柏文蔚等一道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奔走革命。民国成立以后,自知非政治才,退居乡里,潜心艺事。生平力学,至老不衰,于金石书法,好之尤笃。“三代篆籀,暨汉唐以来诸石刻,搜罗甚富。”书法正、草、隶、篆四体皆能。篆隶书工力深厚,
简介:记忆中,张卫是一个停不下来的人。停不下来,应该是张卫近十年来的基本状态。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画家强盛生命力的具体表征。强盛的生命力不一定需要强健的躯体,但它一定需要一颗坚强的心和不屈的灵魂。面对其近作《影》之系列,我敢说,对张卫其人、其作不甚了了的人,会误以为是一位老者的作品。无论笔法、构图、气韵抑或意境,都会让人生"老到"之慨。
简介:将现代工笔画画出新意是有难度的——最大的难度自然是来自塑造自然物象本身,虽然允许适当的“虚化”、视觉的“再造”,但在创作上既要大胆,更要谨慎。
简介:中国书法在其早期发展中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模式-“摹古派”与“任情派”;张怀Guan在两种模式之外,又提出了书法艺术的“第三条道路”-“自然派”。自然派的艺术理想在“通过书法艺术笔墨表现语言的拓展和再创造,确立自然在书法艺术表现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对大千世界自然气象的抽象摹拟和概括表现,再现自然生命的神奇浑壮之症状,借此感化、净化心灵,实现书法艺术由追求悦目之形的”技“向介入社会文明进化、”赞天
时代冲突的记录——油画家张国利作品赏析
在汉碑中寻找笔墨意象——张建会书学路径探微
《张黑女墓志》偏旁部首及构字特点(七)
读张子明临吴让之《三乐三忧帖》
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张仃在京逝世
书法杂志主编——当代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档案 张志庆
子夜忆故人 张祖武教授逝世十年祭
高瞻远瞩 执著坚守——张道一先生艺术理论研究观照
墨履游踪——张彦山水画展暨捐赠作品展
典雅隽秀 意态纵横——介绍《张黑女墓志》及其书风
张永乐 杜甫《秋兴八首》之二 隶书中堂
从北渚出发:张广慧艺术展作品选
生命与精神的实现过程——张卫超现实的陌生图式
新中国,旧方式——一位澳洲雕刻家看2002中国(东阳)国际木雕艺术比赛
向人民汇报——20位中青年画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成果汇报展
各师成心 其异如面——张桂林、周至禹版画展观后
张树侯与《淮南耆旧小传·初编》——以“书家”为例
《影》中寻觅远去的情怀——观张卫《影》之系列有感
一叶薇露见心性——张薇的工笔花鸟画
第三条道路:张怀Guan书学理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