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血站机采室消毒灭菌的效果进行全面监测,结合实际问题对管理方法进行改进,从而促进血站机采室管理模式的优化调整。方法:针对本站机采室近两年内的器材、人员和空气进行细菌采样,将样本送达检测科室进行检测,以便获得消毒灭菌的整体效果。结果:经过两年的连续监测,总共获得了482份样本,其中器材、空气的监测达标率为100%,人员监测达标率为96.5%。结论:在对血站机采室进行消毒灭菌的过程中,最大难点就是对人员的卫生情况进行有效控制监测,这是因为人为因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容易给消毒灭菌工作带来安全风险。鉴于此,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对采血人员的卫生管控,结合实际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风险,进一步将消毒灭菌工作落到实处。

  • 标签: 血站机采室 消毒灭菌 效果监测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动态监测特点及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伴脑卒中患者248例为脑卒中组,同时选取高血压未伴脑卒中患者173例为对照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两组患者24h平均血压、脉压等。结果脑卒中组24h平均收缩压(SBP)为(142.47±13.24)mmHg,脉压为(67.10±10.13)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1.08±14.16)、(58.34±9.18)mmHg(P<0.05);脑卒中组24h平均舒张压(DBP)为(76.14±9.47)mmHg,对照组为(75.98±9.13)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患者昼夜SBP分别为(149.54±10.64)mmHg和(140.24±11.54)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8.87±9.86)mmHg和(129.57±10.6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夜间DBP为(76.04±10.08)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5±9.5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患者SBP和DBP节律分别为(4.24±0.94)%和(5.53±1.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3±1.32)%和(9.07±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均SBP、PP、昼夜SBP和血压昼夜节律脑卒中的发生可能有相关性,有效控制血压特别是SBP,对脑卒中发生的减少可能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高血压患者 血压动态监测 检测特点 脑卒中 关系
  • 简介:【摘要】麻疹是由于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对麻疹病毒没有免疫力的人群接触病毒后,90%以上均可发病,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医院感染是造成麻疹流行的原因之一;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皮肤斑丘疹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肺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儿童是该种疾病的高发人群。因此,对于麻疹疾病,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的特征,分析人群免疫情况,加强监测预警,通过消除麻疹工作,促进免疫规划工作的发展。本文针对麻疹疫情的检测情况,实施有效的措施加强监测预警,提升免疫规划工作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部门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麻疹 免疫规划 疫情监测 预警 进展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孕期糖尿病患者的产前监测产后康复。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发现孕期糖尿病在妊娠期间对母婴健康均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加强产前监测以及产后康复工作。产前监测主要包括对孕妇血糖、胎儿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监测,有助于及早发现和干预潜在的并发症。而产后康复则需综合考虑孕期糖尿病患者的营养、运动、心理等方面,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恢复。本文总结了产前监测和产后康复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为孕期糖尿病患者的产前监测产后康复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孕期糖尿病,产前监测,产后康复,并发症,个性化康复方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过程中的电解质平衡进行监测优化,以提高透析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方法: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通过对26名患者透析过程中的电解质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影响电解质平衡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如调整透析液成分、控制透析时间等。结果:成功实现了对血液透析过程中电解质平衡的有效监测,发现患者的电解质紊乱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优化措施实施后,透析效果显著提升,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对血液透析过程中的电解质平衡进行监测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提高透析质量,减少并发症,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有力保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过程 电解质 平衡监测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患者血液凝血功能监测的变化及其护理措施之间的关系。方法:按凝血功能测定结果,将病人分成两类。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凝血功能显著提高,而异常者未见明显变化。对患者进行了护理满意度调查,发现患者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结论:在肿瘤患者中,加强对病人凝血功能的检测,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病人的凝血功能,增加病人的满意度。

  • 标签: 恶性肿瘤 凝血功能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讨论药剂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中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方法 本次研究挑选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我院自主收集并上报的院内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患者60例,随机把患者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剂管理,观察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中的问题,给出应对措施。结果 通过研究分析,两组都有不良反应监测问题,观察组的出现机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药剂科应当高度重视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及时处理问题,以确保药品安全

  • 标签: 药剂科 药品 不良反应 监测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智能穿戴设备在术后康复中实时监测反馈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试验,将80例符合条件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接受智能穿戴设备辅助康复)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进行设备佩戴,数据输入,运动生理参数监测以及接收反馈提醒等操作。通过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检验和t检验评估差异的显著性。结果:实验组在肌肉力量(74.5±0.5,vs.71.5±0.7),疼痛评估(73.5±1.5,vs.72.5±0.7)及日常生活功能(79.5±1.5,vs.61.5±2.1)三个指标上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穿戴设备在术后康复中展现出显著的实时监测反馈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肌肉力量,减轻疼痛感知,并显著改善日常生活功能。因此,推广智能穿戴设备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有助于优化康复方案,提升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智能穿戴设备 术后康复 实时监测与反馈
  • 简介:宝宝是妈妈的心头肉,妈妈对宝宝的关爱自然会周到得无以复加。只是,妈妈们爱的表现,究竟是爱还是控制?顶着爱的光环,妈妈们的行为真的有利于宝宝健康成长吗?当妈妈的爱变了味道《母子健康》采访记0~2岁宝宝'爱'的制约这个年龄段的宝宝,随着认知能力以及精细化动作能力的提升,'淘气'的本性渐渐显露无遗。他们努力地探索身边的世界,却也让妈妈们常常胆战心惊。宝宝们渐渐学会了'翻箱倒柜',也学会了擅闯'危险领地',比如阳台、湿滑的厨房。

  • 标签: 动作能力 我不知道 喃喃低语 采访记 心理咨询师 特约撰稿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麻醉脑电意识监测系统监测不同深度麻醉对老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124例行全身麻醉腹腔镜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根据不同麻醉深度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为常规麻醉深度1级(D1),对照组为常规麻醉深度2级(D2),比较两组患者于不同麻醉深度下麻醉诱导前(t0),器官插管前(t1)、插管后(t2),气腹前(t3)、气腹后(t4),手术结束(t5)及拔管(t6)等各时期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对比两组患者相应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认知功能测定。结果:对照组t2、t4~t6时间点时心率明显增快,观察组比较有差异(t=4.132,t=4.345,t=4.253,t=5.326;P〈0.05);对照组MAP指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组间比较有差异(t=5.433,t=4.985,t=5.032,t=5.163;P〈0.05);观察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x2=5.323,P〈0.05)。结论:老年腹腔镜肠癌根治术中将患者延髓孤束核(NTS)维持在常规麻醉深度2级(D_2)水平可有效减少患者POCD发生情况,有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的稳定,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Narcotrend监测 麻醉深度 认知功能障碍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产科护理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建立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方法对妇产科护理中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素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分析,总结其对建立安全管理体系产生的积极影响。结果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对加强安全管理有促进作用。结论加强风险控制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提高妇产科护理的服务水平。

  • 标签: 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风险控制
  • 简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政府举办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技术管理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所从事的各类工作均与保障人民身心健康息息相关,而实现"保障人民身心健康"这一目标的前提必须是确保机构自身安全生产。本文仅从安全生产中的电气安全管理的角度探讨和论述如何做好疾控机构电气安全管理工作。

  • 标签: 电气安全 实验室 安全生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控制性低血压在阈值的安全性目前并不完全清楚。本研究观察短时控制性阈值低血压对大鼠脑损伤情况,明确短时控制性阈值低血压的安全性和对脑损伤的情况。方法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大鼠A组(手术未降压组)、B组(持续降压0.5h)、C组(持续降压1h)、控制性降压水平为MAP50mmHg,记录降压期间大鼠生命体征、行血气分析,24小时后观察大鼠降压后神经行为功能学,生存率,取一半脑进行脑的干-湿重检测脑组织的含水量(BWC),并应用免疫组化测定脑组织AQP4、VEGF表达。结果降压组未降压组24小时生存率都为100%。降压组未降压组的大鼠一般神经功能行为比较,脑水组织含水量,脑海马区AQP4和VEGF染色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MAP50mmHg1小时,无明显神经功能损伤;24小时生存率100%;AQP4表达阴性,VEGF表达弱阳性。

  • 标签: 控制性 低血压 脑水肿 AQP4 VEGF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风险预警控制体系在预防老年患者不良事件发生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选取2022年1~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护理安全管理风险预警控制体系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实施护理安全管理风险预警控制体系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护理安全管理风险预警控制体系管理应用于老年患者,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风险评估识别处理能力,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老年 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风险预警控制体系 护理质量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南华县建城区鼠种群、密度、分布、季节消长变化及侵害状况 ,为合理灭鼠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粘捕法进行监测,晚放晨收 ,每月监测一次。 结果 布放鼠夹2400个 ,回收鼠夹 2357个张 ,,捕获鼠 35只 ,密度 1.49﹪,褐家鼠为优势种群。 结论 南华县建城区鼠种群构成以褐家鼠为主,侵害度以农村自然村、餐饮业较高 ,应进一步加强优势种群的监测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鼠防工作提供依据。

  • 标签: 密度 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手卫生检测是关乎医院感染管理的大事,是医院感染管理的要务之一。但现实存在着手卫生检测工作的许多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对手卫生检测认识不足,管理不到位;手卫生检测实施困难;一些手卫生检测结果不符合要求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医院防感染工作的质量,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借以提高防感染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 标签: 感染管理 手卫生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