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呼吸衰竭属于多发呼吸系统疾病之一,致病原因主要为肺换气、通气出现异常,导致代谢紊乱、缺氧,典型表现为呼吸困难。临床多采取机械通气治疗,能提升各器官供氧量,减轻临床表现,提升预后。因该病风险较高,为进一步提升预后,应联合针对性、差异化护理。本文以呼吸衰竭患者为对象,采取机械通气疗法,就其护理措施进展展开综述。

  • 标签: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急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结果本组患者均给予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22例死亡,死亡率为32.8%。结论早期诊断并尽早呼吸机治疗可有效降低本病的死亡率。

  • 标签: 急重症颅脑损伤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的机械通气应用及时机的选择。方法对30例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同时按照2010年卫生部手足口病防治指南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支持治疗,机械通气主要参数与2010年手足口病防治指南建议的机械通气初始参数基本一致,但是患儿应用呼吸机时机不同,对不同预后是否与上机时机不同是否有关系进行探讨。结果30例重症患儿在同样的基础治疗及机械通气下,早期应用呼吸机较预后明显好于晚期应用者。结论对于有应用呼吸机指征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应近早应用机械通气,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率。

  • 标签: 手足口病 危重症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及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呼吸内科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护理管理方案以及价值,为呼吸内科有创机械通气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2016年4月-2017年5月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130例患者,综合护理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n=65)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n=65)加行护理管理,对比2组呼吸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再插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呼吸内科有创通气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再插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内科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期间配合护理管理在提高护理效果的基础上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 标签: 呼吸内科 有创机械通气 住院时间 再插管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新生儿机械通气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新生儿机械通气患儿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败血症、气胸、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减少新生儿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的预后。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新生儿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科手术术中发生气胸的原因、诊断及处理。方法对我院一例肺叶切除术中突发气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此例患者在进行肺叶切除过程中突然出现血氧饱和度、血压进行性下降,并出现心跳骤停。结果经纤维支气管镜、床旁胸片等检查确诊为健侧肺张力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生命体征稳定后顺利完成肺叶切除。结论胸科手术中如出现1、突发血氧饱和度、血压进行性下降,2、一侧呼吸音突然消失,3、气道压迅速升高等情况应考虑气胸可能,尽早行床旁胸片检查,以免贻误治疗。

  • 标签: 气胸 肺叶切除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患儿的责任制护理研究。方法:选取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我院收治的 94例行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患儿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责任制护理。比较各项临床指标、比较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复发率 4.25%低于对照组 17.02%( 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4.25%低于对照组 23.40%( P<0.05),治疗有效率 95.74%高于对照组 89.36%( 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有助于改善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机械通气 新生儿肺炎 责任制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儿气胸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10年对本院NICU收治的30例新生儿机械通气合并气胸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双侧气胸5例,右侧气胸18例,左侧气胸4例,自发性气胸3例;30例患儿中肺部病变13例,有窒息复苏史17例。其中27例痊愈出院,2例入院24h内自动出院,1例死亡。护理重点包括气胸的早期发现和处理,急救的配合,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机械通气的护理。结论加强病情观察,早期发现,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机械通气所致新生儿气胸护理的关键。

  • 标签: 新生儿 机械通气气胸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疾病伴意识障碍患者行机械通气时予镇静与镇痛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收住58例颅脑疾病行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加用镇静镇痛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气指标变化,以及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死亡率和临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实施镇静镇痛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气指标统计数据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在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颅脑疾病伴意识障碍患者行机械通气时给予适当镇静镇痛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颅脑疾病 意识障碍 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 PICC置管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 2015年 4月至 2016年 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54例新生儿,采用 PICC导管进行静脉输液。护理组患儿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普通组患儿采用正常护理措施,将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患儿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明显小于普通组,差异明显有意义 (p<0.05)。结论:探求在防治机械性静脉炎护理方法十分重要,正确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 标签: PICC 新生儿 机械性静脉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ICU机械通气患者经改良法行肺灌洗术的护理配合及经验。方法30例机械通气患者在保持机械辅助通气的同时纤支镜经三通管密封帽膜孔进入行肺灌洗术。结果灌洗一次性成功率为100%,患者少有挣扎和憋气。结论经三通管密封帽膜孔进入行肺灌洗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而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心理护理、严密的术中监护、细心的术后观察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障。

  • 标签: 肺灌洗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对PICU机械通气患儿的镇静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PICU进行机械通气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患儿采用咪达唑仑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地西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的镇静效果、机械通气时间。结果研究组患儿在24小时后的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对PICU机械通气患儿具有明显的镇静效果,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 标签: 咪达唑仑 PICU 机械通气 镇静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在行机械通气治疗后再次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情况的相关因素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96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呼吸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果导致老年重症患者在通气后再次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病菌主要有白色念珠菌、洋葱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等。两组患者在通气治疗后的下呼吸道再次感染概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导致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在行机械通气后出现下呼吸道再感染的原因相对较多,且死亡率较高,因此,在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一定要感染源进行有效控制。

  • 标签: 老年重症肺炎 下呼吸道感染 机械通气 面罩吸氧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56例住院治疗的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统计与回顾性分析,探讨机械性眼外伤患者急诊处理后的视力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56例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的一般情况、眼别、受伤原因、急诊处理方式、入院视力、出院视力等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机械性眼外伤56例,男女比例约为3.5∶1,15~20岁年龄段男女比例最高,约为6∶1,发病高峰年龄在27~38岁和5~10岁。以眼球开放性外伤、眼和附属器挫伤最常见。在眼球开放性外伤中,以异物伤最多见。致伤原因以钝器伤、锐器伤为主,爆炸伤等原因较为少见。机械性眼外伤56例58眼的治疗方式中以眼内异物取出为主,其次为保守治疗,视力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致伤原因、是否伤后24h内处理。急诊等处理后,出院视力的提高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机械性眼外伤56例致伤原因以各种机械操作中飞溅的各种金属小碎屑、砂轮飞溅出的砂粒等钝器伤、锐器伤和爆炸伤最为常见。住院治疗的机械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致伤原因,是否伤后24h内急诊处理。

  • 标签: 机械性眼外伤 视力预后 影响因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同时总结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接受机械排痰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病患儿,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各50例。两组患儿全部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前提下进行传统人工叩击排痰配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前提下进行机械排痰配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止咳时间、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儿止咳时间(4.24±0.88)天、住院时间(6.20±0.88)天、住院费用(2377±136)元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94.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为其提供机械排痰治疗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理想,能够显著提高患儿家长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小儿支气管肺炎 机械排痰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在ICU呼吸机治疗的患者116人,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60人,咪唑安定组56人,异丙酚组以0.25-1.00mg/kg异丙酚行静脉诱导,咪唑安定组以0.05-0.10mg/kg咪唑安定行静脉诱导,然后改用微量泵持续注入,异丙酚0.50-4.00mg/(kg•h),咪唑安定0.05-0.15mg/(kg•h)进行维持,根据不同的RAMSAY镇静分级调整用量,维持理想的镇静深度3、4级,观察两组药物起效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并记录用药前后和苏醒时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停药后再入睡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药物起效时间异丙酚组为(36.0±6.0)s,咪唑安定组为(55.0±8.0)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停药后苏醒时间异丙酚组为(44.8±7.0)min,咪唑安定组为(92.0±8.0)min(P<0.01)。两组患者随镇静程度的加深用药量增加,但对呼吸循环无明显抑制。异丙酚组较咪唑安定组苏醒时间快,苏醒后再入睡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异丙酚镇静起效时间短,苏醒快,苏醒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咪唑安定。

  • 标签: 异丙酚 咪唑安定 机械通气 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早期程序化活动管理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ICU患者9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程序化活动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监护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监护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程序化活动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监护时间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早期程序化活动管理 ICU机械通气 ICU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新生儿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间妇产科收治的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采用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43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43例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吸痰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肺炎、气道阻滞和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时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提升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非常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呼吸衰竭 循证护理措施 机械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