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的机械通气应用及时机的选择。方法对30例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同时按照2010年卫生部手足口病防治指南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支持治疗,机械通气主要参数与2010年手足口病防治指南建议的机械通气初始参数基本一致,但是患儿应用呼吸机时机不同,对不同预后是否与上机时机不同是否有关系进行探讨。结果30例重症患儿在同样的基础治疗及机械通气下,早期应用呼吸机较预后明显好于晚期应用者。结论对于有应用呼吸机指征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应近早应用机械通气,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呼吸内科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护理管理方案以及价值,为呼吸内科有创机械通气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2016年4月-2017年5月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130例患者,综合护理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n=65)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n=65)加行护理管理,对比2组呼吸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再插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呼吸内科有创通气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再插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内科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期间配合护理管理在提高护理效果的基础上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患儿的责任制护理研究。方法:选取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我院收治的 94例行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患儿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责任制护理。比较各项临床指标、比较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复发率 4.25%低于对照组 17.02%( 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4.25%低于对照组 23.40%( P<0.05),治疗有效率 95.74%高于对照组 89.36%( 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有助于改善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在行机械通气治疗后再次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情况的相关因素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96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呼吸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果导致老年重症患者在通气后再次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病菌主要有白色念珠菌、洋葱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等。两组患者在通气治疗后的下呼吸道再次感染概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导致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在行机械通气后出现下呼吸道再感染的原因相对较多,且死亡率较高,因此,在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一定要感染源进行有效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56例住院治疗的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统计与回顾性分析,探讨机械性眼外伤患者急诊处理后的视力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56例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的一般情况、眼别、受伤原因、急诊处理方式、入院视力、出院视力等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机械性眼外伤56例,男女比例约为3.5∶1,15~20岁年龄段男女比例最高,约为6∶1,发病高峰年龄在27~38岁和5~10岁。以眼球开放性外伤、眼和附属器挫伤最常见。在眼球开放性外伤中,以异物伤最多见。致伤原因以钝器伤、锐器伤为主,爆炸伤等原因较为少见。机械性眼外伤56例58眼的治疗方式中以眼内异物取出为主,其次为保守治疗,视力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致伤原因、是否伤后24h内处理。急诊等处理后,出院视力的提高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机械性眼外伤56例致伤原因以各种机械操作中飞溅的各种金属小碎屑、砂轮飞溅出的砂粒等钝器伤、锐器伤和爆炸伤最为常见。住院治疗的机械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致伤原因,是否伤后24h内急诊处理。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同时总结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接受机械排痰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病患儿,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各50例。两组患儿全部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前提下进行传统人工叩击排痰配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前提下进行机械排痰配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止咳时间、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儿止咳时间(4.24±0.88)天、住院时间(6.20±0.88)天、住院费用(2377±136)元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94.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为其提供机械排痰治疗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理想,能够显著提高患儿家长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在ICU呼吸机治疗的患者116人,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60人,咪唑安定组56人,异丙酚组以0.25-1.00mg/kg异丙酚行静脉诱导,咪唑安定组以0.05-0.10mg/kg咪唑安定行静脉诱导,然后改用微量泵持续注入,异丙酚0.50-4.00mg/(kg•h),咪唑安定0.05-0.15mg/(kg•h)进行维持,根据不同的RAMSAY镇静分级调整用量,维持理想的镇静深度3、4级,观察两组药物起效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并记录用药前后和苏醒时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停药后再入睡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药物起效时间异丙酚组为(36.0±6.0)s,咪唑安定组为(55.0±8.0)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停药后苏醒时间异丙酚组为(44.8±7.0)min,咪唑安定组为(92.0±8.0)min(P<0.01)。两组患者随镇静程度的加深用药量增加,但对呼吸循环无明显抑制。异丙酚组较咪唑安定组苏醒时间快,苏醒后再入睡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异丙酚镇静起效时间短,苏醒快,苏醒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咪唑安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早期程序化活动管理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ICU患者9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程序化活动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监护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监护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程序化活动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监护时间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新生儿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间妇产科收治的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采用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43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43例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吸痰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肺炎、气道阻滞和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时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提升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非常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