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认知和行为干预对中年军人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及血压的影响。方法将年度体检确诊为高血压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有计划地采用饮食、运动、心理、控制体重、限盐、限酒等认知和行为干预。结果干预组6个月后,正确用药、减少膳食脂肪、合理膳食用盐、保持适当体重、适当体力活动、戒烟限酒、监测血压、保持乐观心态等遵医行为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P〈0.01)。干预组收缩压由干预前(150.3±10.8)mmHg(1mmHg=0.133kPa)降至(133.7±6.7)mmHg;舒张压由干预前(93.6±7.9)mmHg降至(85.4±3.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认知和行为干预可改善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有效控制血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心脏形态性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118例经临床明确诊断的左心房或左心室增大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心脏彩超与心电图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在118例左心房或左心室增大的患者中,有38例左心室增大的患者,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56.72%,47.23,P=0.08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34例左心房增大的患者,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中有46例左心房伴有左心室增大的患者,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3.68%,71.09%,P=0.0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果心脏彩超与心电图在诊断左心房或左心室增大的患者中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然而,相对于具体部位的诊断,心脏彩超更敏感;对于有形态改变的患者,建议两者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诊断的准确率会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段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总结119例住院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的疑诊冠心病患者,根据平板运动试验诱发的ST段改变可将全部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和ST段压低组。比较两组冠脉造影阳性率和血管病变受累支数比率。结果119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中ST段抬高者7例,ST段压低者112例。ST段抬高组的单支、双支血管病变支数比率与ST段压低组无显著性差异,而ST段抬高组的三支病变受累支数比率显著高于ST段压低组(71.4%VS9.8%,P=0.001)。结论临床需高度重视平板运动试验中引发的ST段抬高的患者,警惕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来我院咳嗽门诊进行就诊的36例感冒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此作为基础探讨临床上感冒后咳嗽敏感性及气道神经源性炎症改变机制,并就其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分析,以印证临床上关于感冒患者咳嗽阈值降低、气道神经源性炎症物质伴随临床症状明显升高的结论。我们将这36例患者及同一时间来我院体检的正常人群36例进行分析,通过辣椒素咳嗽激发试验测定这两组研究对象的气道敏感性,并就其诱导痰细胞总数、痰上清液的指标物质及细胞分类比例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显示咳嗽患者的咳嗽阈值明显要低、其诱导痰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的比例与正常人差异不大;咳嗽患者诱导痰上清液的SP含量、CGRP浓度、痰细胞的SP、NK-1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显著高于正常人,但其NKA、NKB浓度与正常人差异不大。综上,临床上感冒后的患者其咳嗽敏感性非常高,同时会伴随有一定的气道神经源性炎症,并经证实与感冒的发生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血液生化指标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窒息新生儿120例与同期时段本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前者作用研究组、后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均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分析对比两组新生儿血液生化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并分析其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尿素(UA)、尿素氮(BUN)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查中,如血液生化指标出现异常,易引起新生儿窒息现象,同时还会引起窒息新生儿并发多脏器损害及并发症,应及时采用有效治疗,对保障新生儿健康及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28例RRTI患儿以及26例正常儿童外周血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及CD4﹢/CD8﹢比值,以便进一步了解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状态,为临床免疫调节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8例RRTI患儿以及26例正常儿童外周血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及CD4﹢/CD8﹢比值。结果28例RRTI患儿外周血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明显低于26例正常对照组儿童的百分含量,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t值分别为14.41和30.14,P值均<0.01);而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则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差异具有显著的意义(t值为19.64,P值<0.01);RRTI组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意义(t值为45.93,P值<0.01)。结论RRTI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异常,CD4﹢/CD8﹢比值失调,提示RRTI患儿机体内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积极采取病因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调节其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提高其免疫能力,这对于防治RRTI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仪检测LASIK手术前眼散光及手术切削散光的差异;应用傅立叶分析瞳孔区3mm、6mm直径光学区像差在手术前后的变化及对术后视力的影响;及波前像差仪观察的像差改变与角膜地形图仪观测结果是否一致。方法选择LASIK手术后24例复诊病人48眼,术后19眼裸眼视力1.0,29眼裸眼视力1.2;所有眼均行角膜地形图检查,Fourier(傅立叶)分析直径为3mm,6mm光学区像差。结果手术切削散光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散光轴变化不明显。术后3mm、6mm区像差均增加。高阶像差、Astigmatism、Coma术后表现为减少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foil、sph.aberration手术前后无变化。2~6阶的Zernike系数的改变表现为2、3、4、6阶均表现为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ASIK手术角膜散光的切削影响不显著。而高阶像差改变不对术后视力产生影响。波前像差与角膜地形图结论不同。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52例急性心肌梗塞前壁和下壁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研究,探讨体表心电图ST段改变与梗塞相关血管的关系。方法52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例做冠状动脉造影或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结果下壁及前壁ST段同时抬高20例,主要冠脉所见为前降支远段病变,梗塞面积小,危险分层低;前壁ST段抬高伴下壁ST段下移16例,冠脉造影多为前降支近段病变,梗塞面积大,危险分层高;下壁ST段抬高伴前壁ST段下移13例,冠脉造影多为双支病变,梗塞面积大,危险分层高;前壁和下壁ST段同时下移3例,冠脉多为多支病变,梗塞面积大,危险分层高。结论本研究通过体表心电图判断梗塞相关血管的部位及梗塞面积,预测危险性和预后,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隐匿性lisfranc损伤的治疗及常见并发症预防。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门急诊保守治疗隐匿性lisfranc损伤26例临床资料,其中8例发生足弓改变。结果30.75%的隐匿性lisfranc损伤保守治疗并发足弓改变。结论隐匿性lisfranc损伤具有高漏诊率且后期容易并发足弓改变。因此,需要重视跗跖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注意保持治疗过程中足弓的稳定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心脏结构改变和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236例EH患者均做同步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分析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房内径(LA)、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等指标,根据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然后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36例EH患者中,无心律失常31例,房性心律失常133例,窦性心律失常22例,室性心律失常32例,房性伴室性心律失常18例。房性心律失常在所有心律失常患者中所占比例最高(56.4%)。房性及房性伴室性心律失常组的左房内径与无心律失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室性心律失常组的室间隔厚度和左室后壁厚度最大,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论是房性心律失常组还是室性心律失常组的LVMI与无心律失常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36例EH患者中,发生左心房扩大158例(66.9%),发生LVH95例(40.3%),左心房扩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LVH的发生率。结论EH患者中有较高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左心房扩大会增加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LVH与房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明显的关系,特别是室性心律失常与LVH关系更明显。左心房扩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LVH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心电图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所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伴或不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在51-78岁之间,分析其临床资料及心电图结果。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伴或不伴有并发症患者的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有右心房扩大,右心室肥厚,右束支传导阻滞,顺时针旋转,合并较差的R波进展,肢体导联低电压,SISIISIII模式,III和AVF出现QS,心电轴右偏,心电轴左偏,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房颤-房扑,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ST-T改变。结论行12导联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患者疾病诊断、发展程度及治疗后的改善具非常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高血压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结果150例高血压患者中颈总动脉(CCA)内中膜增厚57例,发生率为38%,斑块形成81例,发生率为54%,斑块造成直径狭窄率>50%3例,发生率为2%。颈内动脉(ICA)内中膜增厚9例,发生率为6%。斑块形成36例,发生率为24%,斑块造成直径狭窄率>50%6例,发生率4%。颈外动脉(ECA)内中腹增厚2例,发生率为1.3%,斑块形成21例,发生率14%,斑块造成直径狭率>50%4例,发生率为2.6%。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颈部动脉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以了解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及用药,预防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方法肝硬化代偿组35例,失代偿组32例,对照组30例,检测凝血四项。比较代偿组与对照组,失代偿组与代偿组的差别。结果代偿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显著升高,FIB显著降低(P<0.01);失代偿组与代偿组比较PT、APTT、TT显著升高(P<0.01),FIB降低(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降低的现象。凝血四项的检测对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预后的判断,以及出血现象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