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量控制措施对基层医院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实施质量控制措施实施前基础护理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观察质量控制措施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投诉率、不良事件及护理项目落实情况。结果干预组护理质量合格率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投诉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落实情况显著优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控制措施能显著提高基层医院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减少投诉及不良事件发生,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落实情况理想,在临床护理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见的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情况,对其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000例消化内科患者的用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意见。结果经过分析在2010年7月~2013年7月在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情况129例,其中2010年45例,2011年34例,2012年22例,2013年10例。且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主要集中在药物的过大用量,重复使用药物,联合用药搭配不当产生的拮抗,连用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强,抗生素使用时间过久五个方面。结论合理的用药是保障消化内科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是对患者利益的一项保证,因此提高医护人员素养,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是志在必得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贫血早产儿输血相关临床问题的探讨。方法按照随机分号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诊治的100例贫血早产儿患者均分为两组,对单号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观察组),对双号组患者不进行输血治疗(对照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症状及血常规结果。结果在血红蛋白方面,观察组患者在输血后为(105.89±9.01)g/L,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红细胞计数方面,观察组患者为(3.49±0.58)×1012/L,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属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98.00%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6.00%(P<0.05)。结论对于贫血早产儿来讲,其主要疾病为感染性疾病、G6PD缺陷及消化道出血等,及时进行输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血常规检测结果。
简介:摘要调查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MicroScanWalkAway40型微生物全自动鉴定仪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分离出122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其药物敏感度依次为亚胺培南95.4%,左旋氧氟沙星48.4%,阿米卡星47.8%,头孢吡肟44.8%,哌拉西林43.7,头孢他啶41.4%,氨曲南32.8%,庆大霉素32.6%,妥布霉素32.2%和头孢曲松14.9%。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酰脲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保持较高敏感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质量管理对于中药饮片的保存和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先选取过去没有经过质量管理时,中药饮片的生产和质量记录,从中找出当时药品生产的质量情况;再对现在购买的中药饮片进行质量管理,经过一阶段的管理后,记录下药品生产中的质量情况。以前者作为对照组,以后者作为管理组,对两组生产的药物的质量情况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结果管理组的药品经过一阶段的质量管理后,整理出这些药品的质量情况,与以前的档案做对比。可以看出,管理组的药品在质量上要优于对比组,其中在药品的成色、净度、气味、有效成分、有毒成分以及水分等质量问题都有着显著的提高。结论质量管理机制对于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监督以及疗效都有着帮助,比以往施用的常规管理效果要好,值得在医药生产机构的管理工作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