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成形术(Vertebral-basilararterystenosisstentangioplasty)对后循环供血障碍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评价其治疗价值。方法对于诊断明确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60名,随机分为血管内支架置入成形术治疗组及内科药物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结果支架置入成形术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内科治疗可发生TIA、后循环梗死等并发症。结论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成形术安全可靠,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能给后循环供血障碍患者带来更好远期预后,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动脉临时阻断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2014年1月1日到2017年6月30日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术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子宫动脉临时阻断术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都少(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极度疼痛、重度疼痛的构成比低于对照组,且无疼痛感的构成比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0.0%,观察组是2.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子宫动脉临时阻断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出血量与并发症,减轻术后疼痛,且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行并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动脉夹闭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行脑动脉瘤夹闭手术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泵注。比较两组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后、手术期间以及拔管后5min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维持脑动脉夹闭瘤的血液动力学稳定,且术后的镇静作用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进展情况。方法收集近年来有关颅内动脉瘤治疗的参考文献,分析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结果众多文献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主要有两种方法,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众多学者认为,此治疗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较开颅夹闭术优越。结论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方案根据肿瘤的大小、形状、部位,以及患者的年龄和病情而定,根据以往的传统开颅夹闭术组织损伤大,手术难度大。因此具有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手术难度低、成功率高、手术并发症少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越来越受临床医生所青睐。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心血管重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科室收治的82例心血管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将其均分为两组(n=41),对照组给予西地兰治疗,观察组给予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和血氧饱和度要高于对照组,心率则慢于对照组,组间对比依次为t=3.688,t=14.726,t=3.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应用于心血管重症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改善其左室射血状态,提高其血氧饱和度,减缓患者心率,应用疗效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假性动脉瘤(PSA)的诊治方法。方法在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选取5例LC后假性动脉瘤患者,探讨其诊治、预防措施。结果5例患者表现为右上腹疼痛、黄疸、消化道出血等,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选择性血管造影明确,接受栓塞治疗和开腹止血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假性动脉瘤诊断方面,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选择性血管造影诊断价值较高,介入栓塞疗法和开腹止血为常见治疗方法,假性动脉瘤的发生和手术操作密切相关,临床需加强预防,减少LC后假性动脉瘤发生,保障手术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颅内动脉狭窄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例颅内动脉狭窄病变患者经MRI检查确诊并经全脑血管造影确定病变程度。然后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基底动脉狭窄病变2个,椎动脉狭窄病变6个,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病变4个,大脑中动脉狭窄病变7个。结果19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血管成形术,无手术死亡及脑梗死,1例发生近端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经支架植入后夹层消失。对全部患者进行6个月以上的临床随访,无脑梗死发生。结论对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成功率高,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减少患者的脑梗死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全身麻醉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全身麻醉下行DSA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同时选取2014年50例此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共同发生头晕、头痛6例,颅压升高1例,尿潴留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明显低于对照组(3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围术期护理能够显著减少颅内动脉瘤患者DSA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中加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瘤夹闭手术中尼莫地平注射液冲洗的对治疗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6例动脉瘤夹闭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手术夹闭动脉瘤后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10分之一稀释液反复冲洗术腔。结果治疗组术后脑血管痉挛缓解程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结论术中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冲洗的治疗组术后脑血管痉挛缓解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减少了术后病残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评价膝下动脉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治疗重症下肢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患者,采用膝下动脉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患肢。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平均年龄(66±10)岁,根据患者病变部位选择手术方法,膝下动脉病变首选PTA,合并髂股动脉病变则同时进行血管重建,结果髂股动脉重建术一期均成功。手术主要并发症为小腿血肿4例(6.7%),膝下截肢4例(6.7%),患者随访时间平均为(16±10)个月,患者一期通畅率为58.3%,25条肢体发生再狭窄(41.2%),其中10条肢体再次接受外科干预,二期畅通率为75.0%,总的救肢率93.3%。结论膝下动脉球囊扩张血管成行术是治疗重症下肢缺血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