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突发性耳聋患者发病之间的关系及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诊断明确、发病在3天以内的突发性耳聋患者,根据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为2组血浆D-二聚体升高组(>0.5mg/L,38耳)和血浆D-二聚体正常组(<0.5mg/L,22耳),比较两组应用巴曲酶溶栓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组患者急诊溶栓后有效率为81.58%(31/38),血浆D-二聚体水平正常组患者急诊溶栓治疗有效率为27.27%(6/22),血浆D-二聚体升高组疗效明显高于血浆D-二聚体正常组(P<0.05)。结论伴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在发病3天内可采用降纤溶栓治疗,且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服汉防己甲素和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用药治疗矽肺的疗效。方法50例矽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止咳、平喘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药物同时给予汉防己甲素与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汉防己甲素每天口服2次,每次100mg,服药6天停药1天。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一次0.3g(1粒),一日3次,用于餐前半小时。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血氧饱和度、X线胸片影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其用药后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的好转率明显相对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上意义(P<0.05)。结论汉防己甲素与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应用对治疗矽肺有一定较好疗效,由于目前在对于矽肺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情况下,可以认为是对于矽肺治疗较有效的联合用药途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3月-2016年8月我科纳入的7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例,根据奇偶数字分组原理,对78例病例进行分组试验与对照各39例。试验组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照组行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期间有无并发症发生,比较血管再通率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血管再通率为92.31%、胸痛缓解率为79.49%,对照组分别为15.38%、74.36%、56.4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阿替普酶作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首选药物,可提高血管再通率,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发病2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所具有的研究价值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患者30例。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尿激酶的方式进行溶栓;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病症改善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的发生率(96.67%)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的发生率(53.33%)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尿激酶溶栓的方式治疗发病2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疾病对患者造成的困扰、安全性高等特点,深受患者及家属的青睐与信任,值得在临床上继续研究与广泛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主要研究对象,对其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研究其临床有效性。结果在治疗后,50例患者中血管再通的患者有45例,血管再通率为90.00%,在治疗后2h出现了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有38例,发生率为76.00%。50例中血管再通患者在出现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上与与血管未通的患者比较有一定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给予对症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康复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海拔地区使用尿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就诊的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对其使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分别对起病<2小时(30例)与起病2到3小时(20例)实施常规加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小时组(30例)的再通成功数共有20例,再通成功率为66.67%。而2小时~3小时组(20例)的再通成功数共有6例,再通成功率为30.00%。冠脉溶栓再通成功共26例,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2小时组(66.67%)对比2小时-3小时组(30.00%),再通成功率明显更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海拔地区使用尿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及心肌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自2016年5月—2017年5月来我院进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后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的全身麻醉,而观察组患者采取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以及心肌的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以及心肌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及心肌的影响较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血栓患者治疗中使用奥扎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的疗效。方法抽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99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划分为实验组(49例)与对照组(50例),实验组患者使用奥扎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奥扎格雷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NIHSS、BI评分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00%,并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NIHSS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并且P<0.05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总不良反应率8.16%和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为6.00%无过多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血栓患者使用奥扎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治疗效果较好,患者NIHSS有所降低,BI有所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栓塞患者在尿激酶融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在对比阿替普酶融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县某社区卫生院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肺栓塞患者,采用随机抽取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尿激酶结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使用阿替普酶结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实验组患者差,然而,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症状情况较严重,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和生命体征都优于对照组。结论肺栓塞患者采用阿替普酶结合瑞替普酶溶栓方法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还能缓解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而提高患者的各项体征指标,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和治疗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性ST段抬高心梗患者接受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近年来收治应用瑞替普酶(rPA)溶栓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梗(STEMI)患者89例,设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本院同期应用重组链激酶治疗的STEMI患者75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79.8%高于对照组54.7%,1周内再闭塞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概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心梗患者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出血性并发症少,不会对疗程和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加阿斯匹林治疗超早期非溶栓脑梗死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首发脑梗死超早期非溶栓(不同意、或不符合溶栓条件)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入院后首次氯吡格雷300mg+阿斯匹林300mg,次日起氯吡格雷75mg+阿斯匹林100mg每天1次;对照组40例单用阿司匹林300mg每天1次,5天后改为100mg每天一次,7天内进展或复发率;治疗4周时有效率;治疗4周和3月时的死亡或不良反应率;安全性指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7天脑梗死进展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20%),P<0.05。4周时或出院时治疗组4周时有效率39/40(97.5%),对照组有效率36/40(87.5%),P<0.05,为治疗组出血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似(8%,4%),P>0.05。无严重出血事件。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加阿斯匹林治疗超早期非溶栓脑梗死降低脑梗塞进展,临床疗效确切,出血等不良反应少。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短期预后效果,并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用mRS量表评价患者溶栓后90d内的短期预后,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短期预后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预后良好患者有127例,预后良好率为62.56%;统计学分析提示“溶栓时间窗、入院时NIHSS评分、房颤史、糖尿病史”是影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短期预后较为肯定,但是在临床中,还应充分考虑患者溶栓时间窗、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和有无房颤病史,这对于预测溶栓后的短期预后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