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严重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16例接受化疗的血液病患者。结果116例患者中有11例并发严重肺部感染,发病率9.48%,粒细胞缺乏≥7天患者中,严重肺部感染发生的发病率为%,并发真菌感染的患者中,严重肺部感染的发病率4.28%。结论粒细胞缺乏≥7天、真菌感染是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严重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粒细胞缺乏≥7天、真菌感染预后差,粒细胞恢复正常者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此次研究选择了10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本文研究的基本资料为所有入选患者的医疗数据。采用问卷调查与患者病历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入院方式、由资深护理人员提供服务、两种或以上器官功能衰竭均是患者出现感染的单因素(P<0.05);年龄、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机械通气均是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为预防脑卒中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症状,可以从加强环境与器械无菌化管理、实施良肢位摆放干预以及强化抗菌药物用药管理等方面进行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管理绩效考核现状,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7年1至4季度医院感染管理绩效考核及相关质量控制指标的情况。结果1至4季度临床考核扣分率与医院感染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病原学送检率及手卫生依从性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卫生”扣分数最高且依从性小于75%,“院感病例监测”及“多耐病例防控”等6个考核项目扣分数和多重耐药菌(MDRO)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临床医疗组扣分数高于护理组。结论该院医院感染管理绩效考核体系构建取得初步成效,今后应加强手卫生和医疗组“院感病例监测”及“多耐病例防控”等方面的绩效考核。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并在我科手术的患者15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参观人员、无菌控制、接台手术、切口类型这7个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选取P小于0.05的指标作为手术切口感染在手术室中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参观人员、无菌控制、接台手术、切口类型且P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切口感染在手术室的影响因素包括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参观人员、无菌控制、接台手术、切口类型这7个指标,护理人员针对这些指标进行有针对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手术切口的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尿常规检验在诊断尿路感染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所有受检者均行尿常规检验,记录其检测结果,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三项尿常规检验指标(WBC、LEU、NIT)单独或者串联、并联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约登指数等。结果三项指标并联诊断尿路感染的的敏感性最高为88.0%,三项串联诊断尿路感染的特异性最高,为97.5%,WBC单独诊断的总体准确率和约登指数均最高,分别为79.5%和55.4%。结论尿路感染的诊断过程中使用尿常规检验不仅操作简便,时间短,而且有良好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理想的快速筛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感染性休克的手术麻醉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感染性休克患者64例进行研究,按照麻醉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接受气管插管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情况。结果(1)手术中观察组心率(71.3±12.6)次/min、血压(112.8±11.3)mmhg、呼吸次数(17.3±2.6)次/min、血氧饱和度(96.5±6.6)%,对照组心率(63.6±12.0)次/min、血压(100.3±12.9)mmhg、呼吸次数(15.2±2.4)次/min、血氧饱和度(97.1±3.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共出现3例并发症(心动过速1例、高血压1例、恶心呕吐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4%,对照组共出现3例并发症(心动过速3例、高血压2例、恶心呕吐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复合全身麻醉比较适合感染性休克患者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间收治的60例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控制措施分成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用药,观察组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采取治疗措施,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和疾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对尿路感染的诊断准确率为7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3.3%,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P<0.05);对比两组尿频尿急尿痛、膀胱不适、尿道烧灼感缓解时间,数据间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在提高尿路感染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展开更为广泛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合理治疗。方法将17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反复咳嗽的患者,经静滴抗生素治疗5天后,未见缓解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90例气道反应增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4例采用口服氯雷他定片、茶碱缓释片及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治疗;B组46例采用口服氯雷他定片、茶碱缓释片及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联合倍氯米松吸入剂吸入治疗,疗程7天,观察2组患者的咳嗽及胸闷、气紧和气道反应性分级情况。结果常规抗感染治疗未见好转者,93.8%患者气道反应性增高;A、B2组治疗后咳嗽及胸闷、气紧和气道反应性降低,均为P<0.05,但A组与B组同期治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气道反应性增高的患者,抗生素治疗无效者,用氯雷他定、茶碱缓释片及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治疗可有效缓解咳嗽及胸闷、气紧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