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需重建患侧髋关节,其中颈干角是重要的解剖学结构,但临床使用不同颈干角股骨假体的治疗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明确。目的:分析THA中采用不同颈干角股骨假体的疗效差异。方法: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94例THA患者,根据使用不同颈干角的股骨柄将患者分为颈干角为127°的小颈干角组和颈干角为135°的大颈干角组各47例,对患者术后生物力学指标、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小颈干角组1例和大颈干角组2例共3例失访,其余小颈干角组46例和大颈干角组4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5~30个月,平均(26.2±3.1)个月。小颈干角组术侧股骨偏心距(FO)相对于健侧的变化值(xFO)、该变化值与健侧FO的比值(sdFO)显著大于大颈干角组(P<0.05),而两组的FO、股骨头旋转中心高度相近(P>0.05)。术前及术后1、3、6、12、24个月进行Harris评分及双下肢长度的测量,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及双下肢长度差均得到明显改善(P均<0.05);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小颈干角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大颈干角组(P<0.05),而小颈干角组假体脱位、松动的发生率与大颈干角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不同颈干角的股骨柄假体均能较好的恢复髋关节功能,但颈干角为135°的假体能够更好地重建髋关节解剖结构,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 .方法:选取 2018年 5月至 2019年 5月接受治疗的 5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人工晶体植入和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人工晶体植入和房角分离术治疗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不同手术方式运用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的白内障治疗中具有可行性,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的眼压恢复。
简介:目的探讨靶区血管与声轴成角对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PHIFU)表面消融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获取胸主动脉。采用仿组织蛋清体模,在预定消融靶区埋入兔胸主动脉,根据其与声轴成角分为0°、45°和90°组,并设空白对照组,每组10个。在B超监控下采用PHIFU行表面消融,每组治疗参数设置相同。消融过程中对血管面靶区测温,消融后逐层切开体模行肉眼和超声观察,计算每组总体积(V)并进行比较,对辐照区血管行病理检查。结果空白对照组体模边缘为完整强回声带,而0°、45°、90°组血管周围部分呈低回声。空白对照组血管后面最高温度为(98.60±5.76)℃,0°组为(98.90±7.09)℃,45°组为(71.10±13.85)℃,90°组为(70.20±9.14)℃;空白对照组与45°组、90°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空白对照组总坏死体积为(40709.70±3193.31)mm3,0°组为(40029.02±3580.17)mm3,45°组为(34562.59±3883.26)mm3,90°组为(36737.01±3278.68)mm3;空白对照组与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病理检查示部分弹性纤维断裂,45°和90°组可见碎裂的细胞核。结论当靶区血管与声轴夹角为0°时,对靶区能量沉积影响最小,夹角为45°、90°时对血管壁破坏作用更强。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术治疗对视力水平的提升作用。 方法 40 例 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均在本院接受 超声乳化术治疗,比较患者在术后 视力水平提升的效果。本研究开展时间为 2019 年 4 月— 2020 年 4 月。 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视力水平均得到提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 P<0.05 ) 。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例数为 6 ( 15.00% ),但接受针对性治疗后并发症症状均完全消失。 结论 超声乳化术治疗 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 , 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视力 ,同时 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与房角分离术联合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PACG(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00例,所选时间为2016年2月-2017年1月,按照是否为急性分组,其中实验组50例为急性PACG合并白内障,对照组50例为慢性PACG合并白内障,其均接受超声乳化与房角分离术联合治疗,对其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组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IOP、视力、CCT水平、房角形态均较术前改善(P<0.05),2组之间相比,差异较小(P>0.05);同时,2组并发症几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与房角分离术联合治疗,可促进患者视力的提高,降低眼压,且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单切口和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6例(138眼),其中行单切口术式组44例(72眼),双切口术式组42例(66眼)。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面积以及术后滤过泡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眼压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双切口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单切口组(P<0.05),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均相应增大,但单切口组增大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切口和双切口两种术式的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并发症少;但双切口三联手术在角膜内皮细胞损失方面较单切口组更具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并发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并发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护理方法和效果。结果出院后经过1—6个月复查,所有患者视力均未下降,前房深度形成良好,眼压均低于2.80kPa,治疗总有效率达100.00%。治疗后患者对治疗效果和护理的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治疗前的35.00%(P<0.05)。结论给予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并发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快速恢复视力,改善预后状况,增加患者对治疗效果和护理的满意度程度。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 对护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SAS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8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认知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SAS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5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0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护理干预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护理中作用显著,可以缓解患者焦虑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应在临床大范围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围术期降低眼压及改善负性情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日到2017年3月20日7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提供传统护理)和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提供积极的护理干预),每组各36例,对比两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情绪状态和眼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时的眼压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值>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2h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0.05);观察组患者入院时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与对照组均大致相同(P值>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2h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围术期接受积极的护理干预,不但能够有效降低眼压,而且可以明显改善负性情绪,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的疗效观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8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控制完全成功率为94.12%、条件成功率为5.88%、失败率为0;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后,患者的矫正视力、前房深度及房角开放程度均显著高于手术前水平,眼压显著小于手术前水平;手术前后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闭角型青光眼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延缓症状及提高视觉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治疗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6例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时间2021年04月-2022年04月,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38例,行三角韧带修复治疗,观察组38例,行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TFO、TFCS、MCS、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状态及术后恢复的影响[1]。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医院收治的4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通过随机分配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SDS、SAS)评分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通过分析对比,两组护理前心理状况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与SAS评分好过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2],可以有效的改善不良心理状况,有助于术后恢复,值得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房角分离手术结合超声乳化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到2022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以及手术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和眼压,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白内障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近3年来收治的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2例为研究样本,根据数字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组采取单纯白内障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视力(0.81±0.19)度高于对照组(0.49±0.11)度,且眼压(11.24±3.76)mmHg低于对照组(16.26±3.74)mmHg,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12.20%,治疗组9.76%)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纯白内障手术能促进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且能降低眼压,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寻找一种新的辅助检查方法。方法56名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6只眼)分别行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激光房角成形术、周边虹膜切除术,利用EAS-1000眼前段图像分析系统测量手术前后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等眼前段参数。结果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实施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激光房角成形术、周边虹膜切除术后中央前房深度明显加深,前房角明显增宽。EAS-1000眼前段图像分析系统能够获得手术前后清晰的眼前部图像,并能够非接触、连续、客观地进行量化测量,可重复性好。结论EAS-1000眼前段图像分析系统能获得清晰的眼前段图像,所测量的眼前段各项参数将有助于强化对手术前后眼部变化的认识及对手术方法的改进,为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种新的辅助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