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主要针对脑卒中患者康复阶段实施渐进式分级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由此验证护理方案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研究样本共筛选出120例脑卒中患者,均来自于2022年-2023年期间,按接收治疗顺序分为研究组(渐进式分级康复护理)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两组(每组各60例),对护理干预一段时间后,两组患者相关数据予以整合分析,以统计软件计算平均值及占比率,观察数据间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数据同时由于另一组,P值指标均达到<0.05标准,具备可比性。结论:渐进式分级康复护理临床应用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能力,使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有效保证,患者对此项护理方案表示一致认同,故建议临床推广、科学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产科门诊护理中情景式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总结一系列的产科门诊护理体会。方法:从2020年1月-2021年1月间在我院产科门诊就诊的产妇中随机抽选100例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以传统的宣教方式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即可,实验组则以情景式健康教育方式,注重提升产妇们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产科门诊护理效果显著,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情景式的健康教育,极有利于产科门诊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护理服务效果的整体优化。应用情景式健康教育,展开针对性、合理化的护理干预,宣教服务更到位,医院也将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一举实现医疗卫生事业长远规划进程的加快以及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应用AI辅助教学技术在外科护理教育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开封大学医学部 2020 级两个班共103名大专生为教学对象,A班为观察组,采用AI辅助式沉浸教学模式;B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完毕后,分别对两班学生进行理论测试和问卷调查,对比考试成绩及授课满意度。结果:A班的平均理论成绩为87.5+2.8分高于B班的81.6+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班的学生对授课形式满意率达到97.5%,高于B班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I教学在外科护理教育中可显著提高学生的成绩和积极性,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它能够明显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简介:摘要:观察改良自制水床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2019年1月~2021年2月我院新生儿科早产儿入院的70例为临床应用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在一次性静脉营养液袋里面加入灭菌注射用水750ml,排尽空气,夹紧进水口,“U”型套用双层纯棉布料缝制,U型边缘使用空气棉填充,形成光滑、柔软、隆起的边缘,中间成凹槽状,形似气垫船,把装满水的水袋放入内,平铺在暖箱内,将早产儿置入水袋上,达到模仿子宫环境。对照组将水袋放入暖箱内,水袋上层铺一层棉被,整理成中间凹,四面低形式鸟巢式。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期间24小时哭闹次数、每次哭闹时间、患儿撞伤暖箱壁次数、发生背部皮肤压红例次、2小时护士干预翻身次数、使用治疗呼吸暂停药物率均小于对照组,各组指标对比均p<0.05。结论:改良式自制水床在早产儿护理中提高新生儿舒适感和安全感,预防新生儿发生压力性损伤和撞伤暖箱壁,可预防新生儿发生呼吸暂停,减少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慢性胸腔积液患者时利用利用全面护理干预,分析临床效果。方法:按照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患者研究,研究中分为对照和观察组,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基础上分别进行普通护理和全面护理干预,研究中主要就患者引流状态和并发症引发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引流量、引流时间和并发症引发情况分别为(542.27±311.76)毫升/天、(4.02±3.16)天和0.00%,在引流状态和病人并发症引发情况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适合急诊ICU量化评估式交接班模式的实际效果。方法 接班护士使用量化评估式交接班模式,识别潜在危重症和护理风险。对比实施评估式交接班模式前后护士对潜在危重症患者病情判断符合率,抢救物品准备完备率,护理措施主动落实率及护理服务满意率。结果 实施护理量化评估式交接班后,护士对潜在危重症患者病情判断符合率为98.30%(对照组93.96%,P<0.05),抢救物品准备完备率为98.86%(对照组95.05%,P<0.05),护理措施主动落实率99.43%(对照组95.60%,P<0.05),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8.43%(对照组96.15%,P<0.05)。结论 采用评估式交接班模式有助于提高急诊ICU的交班质量、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管术后管道堵塞原因及针对性护理策略。方法:入选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共收治498例患者,且使用500根胸腔闭式引流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249例)和研究组(249例),常规组患者使用引流管249根对管道堵塞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使用引流管251根对管道堵塞采用在常规护理基础加用针对性护理策略。观察两组患者管道堵塞引流时间和发生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堵塞导管发生率10根(3.98%)显著低于常规组堵塞导管29根(11.65%)(P<0.05);研究组患者的引流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堵塞的原因主要包括引流管放置位置不正确、引流管堵塞以及胸腔内出血和感染等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策略,有助于降低管道堵塞的发生率并缩短引流时间。
简介:摘要:早产儿的神经发育一直备受关注,而袋鼠式护理作为一种早产儿护理模式,其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影响尚未有系统性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影响,并通过对袋鼠式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的实验设计,评估其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袋鼠式护理能够显著促进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各个方面,包括认知、运动和感觉等。袋鼠式护理中亲子皮肤接触、触觉、听觉和嗅觉等刺激有助于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提高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此外,袋鼠式护理还有利于维持早产儿体温稳定、促进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发育成熟,从而全面促进早产儿的神经发育。
简介:摘要: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的概念最早是在2013年由Shoo Lee所提出,属于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历经10余年的发展,家庭参与式护理已逐渐成为医疗护理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该护理模式强调家庭成员在护理过程中的积极参与,重在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并促进患者康复。近些年,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还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通过提高家庭成员的参与程度,可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为此,本文主要探讨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发展进程,旨在为家庭参与式护理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在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实施及其效果。方法 以我院2023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00例脑瘫儿童作为课题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A组(n=200)接受常规康复护理,B组(n=200)在常规康复护理下接受引导式教育理念指导,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成效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 两组接受GMFM能区评测,评测值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24周,B组的GMFM能区评测值相比A组显著提升,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的康复护理总有效率依次达到70.5%与85.5%,B组在康复护理疗效上较A组显著提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中推行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能够获得较理想的康复护理效果,且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4月到2024年4月期间在本医院进行足跟采血的60例新生儿,以双盲法分组,对照组30例,予以传统护理,研究组30例,予以袋鼠式护理。对比两组的疼痛评分、面容痛苦时间、哭闹时间、出血时间以及一次性采血成功率、血液标本采集合格率。结果:研究组的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面容痛苦时间、哭闹时间、出血时间比对照组短,一次性采血成功率(96.67%)、血液标本采集合格率(93.33%)比对照组(76.67%和73.33%)高,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足跟采血的疼痛程度、采血效果均有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