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以分组对比为实验原则,探讨CT与MRI的临床诊断价值,并深入分析将其应用于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验证其有效性、可行性。方法 研究时间截点在2019年至2023年间开展,取我院60例鼻咽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行以CT与MRI检查,以相关研究数据为支撑,验证其诊断有效性,为临床医学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针对本研究鼻咽癌患者,采用MRI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无论从鼻咽部或颅底部两种途径进行检查,其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CT组,指标间P值达到小于0.05标准。结论 针对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相较CT诊断效果,MRI检查占据优势性,可通过患者鼻咽部与颅底部变化等确定病灶范围与病灶位置,且能够明晰病理特征预判病变情况及发展程度,以保障诊断准确性,降低误诊概率,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值得在临床放射诊断中推广、应用,且可作为诊断该类疾病的首选途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结直肠病人实施常规开腹手术的近期疗效,同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结直肠癌病人进行数据研究,选取时间是近三年,从2021年1月开始,到2023年12月结束,实施常规开腹手术,对相关临床数据进行统计记录。结果:此次实验中,手术时间(138±44)min,术中出血量(128±66)ml,胃功能恢复时间(3.8±1.4)d,住院天数(8.8±1.5)d。对比术前以及术后的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发现P<0.05,术后1d的IgA、IgM、IgG均更低,术后1d的C反应蛋白、IL-6均更高,P<0.05,术后7d的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均有所回缓,向术前数据趋近,其中IgA、IgM、IgG对比是P>0.05,而C反应蛋白、IL-6对比是P<0.05。对比术前以及术后的CEA及白细胞、血小板发现P<0.05,术后1d的CEA、血小板均更低,术后1d的白细胞更高,P<0.05,术后7d的CEA及白细胞、血小板均有所回缓,向术前数据趋近,对比CEA为P<0.05,对比白细胞、血小板为P>0.05。此次实验中,术后并发症是9例术后感染、7例术后出血、22例排尿功能障碍、32例排便功能障碍。此次实验中,总有效率是97.50%(78/80)。结论:结直肠病人实施常规开腹手术的近期疗效理想,安全性还需要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应用于基层医疗机构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一家基层卫生院2022年12月-2023年11月期间各科室收治的85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2组,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风险管理下的护理,对比2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评分。结果:经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相较于参照组患者更低,且对护理工作的评分更高,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疗机构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更好地保障护理工作顺利实施,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应用效果良好,可进行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检验在消化内科患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到2019年某医院收治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时间依次分为参照组48例和研究组52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不良情绪、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治疗依从性进行研究。结果:研究组语言态度、护患沟通、环境护理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躯体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及生理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各项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消化内科患者,既能够改善患者不良情绪,还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某社区1000例0~2岁的儿童为研究对象,时间节点为2020年11月到2023年11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根据年龄段分为0岁、1岁以及2岁组,分析两组儿童在1年后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以及神经系统发育情况、症状,以及两组幼儿的营养元素摄入量。1年后两组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以及胸围均有显著变化,但是观察组中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以及胸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的同龄儿童(P<0.05);在神经系统发育方面,观察组中儿童的不会说话人数、不会行走人数、记忆力辨别能力低人数以及大小便无反应人数在1年后逐步减少(P<0.05);按照人体营养元素摄入量标准来看,观察组中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与标准更加符合,相比较于对照组而言有显著的差异(P<0.05)。由此可见,社区保健干预对儿童膳食及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早期影响,通过实施健康教育、膳食指导等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儿童的膳食习惯和营养摄入水平,从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绵阳市各类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寻找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为控制和降低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23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要求,结合本地人口比例及食物消费量,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原则采集样品227件,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和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手册,对10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 共抽检食品样品227件,从33份样品检出致病菌43株,样品不合格率为15.54%,检出17株沙门氏菌,15株单增李斯特菌,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副溶血性弧菌、1株创伤弧菌。结论 2023年绵阳市预制菜和即食药食同源食品卫生状况较差,对此应引起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绵阳市2023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监测和归因分析,掌握我市食源性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绵阳市2023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暴发系统上报的事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23年绵阳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29起,总暴露人数4544人、总发病人数396人、住院人数102人,罹患率为8.71%,事件规模平均为3.07人/每起。暴发事件集中在7-8月份,暴发场所以家庭为主,已查明事件中,真菌及其毒素导致的事件起数最多为82起,占总报告起数的63.57%,其次是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发事件的因素主要是误食误用,全年暴发事件规模以患病人数/起<10人为主。结论 根据监测结果,我市制定针对性较强的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宣传规划,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宣传野生蕈中毒及皮蛋中毒等食品卫生相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加强对学校、工地食堂等餐饮场所的监管力度,降低绵阳市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自闭症儿童康复行音乐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76例自闭症患儿分为实验组(38例,应用音乐治疗)、对照组(38例,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治疗满意度、治疗前后临床指标评分变化。结果 实验组总满意度(97.37%,37/38)高于对照组(78.95%,30/38),P<0.05;经治疗,实验组情绪评分(4.35±0.18)分、行为评分(10.18±1.02)分、社交评分(16.33±1.52)分、感知评分(15.04±2.31)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音乐治疗用于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明显,利于其情绪与行为等症状的改善,家属满意度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