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骨折手术方式和手术持续时间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老年髋部骨折276例患者资料,男140例,女136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3.3岁。按照手术方式及手术持续时间不同分组,其中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骨折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骨折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100例,B组(骨折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骨折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98例,C组(人工髋关节置换-非骨水泥型)78例;根据手术时间分为3组:X组(手术时间〈60min)140例,Y组(手术时间60~120min)90例,Z组(手术时间〉120min)46例。分别比较手术方式(A、B、C)3组及手术持续时间(X、Y、Z)3组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在不同手术方式上,A组100例中2例发生DVT,发生率2%;B组98例中2例发生DVT,发生率2.04%;C组78例中9例发生DVT,发生率11.54%;C组DVT的发生率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12)。在手术持续时间上,X组140例中2例发生DVT,发生率1.4%;Y组90例3例发生DVT,发生率3.3%;Z组46例中8例发生DVT,发生率17.4%;Z组DVT的发生率高于X组和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7)。结论老年髋部骨折较大创伤手术方式比较小创伤手术方式增加术后DVT的发生率,手术持续时间超过120min明显增加了术后DVT的发生率,术后口服利伐沙班10mg,每天1次不能完全避免DVT的形成,应重视术后DVT的综合预防及筛查。
简介:目的探讨调强放疗与顺铂及紫杉醇(UT)化疗方案联合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为食管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案.方法选取40例接受UT化疗方案与普通放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40例接受调强放疗与UT化疗方案联合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作为观察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3年内生存率以及临床不良反应,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联合治疗后观察组食管癌患者有效率和生存率均高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和皮肤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食管癌患者治疗后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可溶性MHC-I分子链相关基因A(sMICA)水平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细胞因子(CRP、sMICA、IL-6和IL-8)水平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结论调强放疗与UT化疗方案联合治疗能够提高食管癌临床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
简介:目的:评价奥沙利铂(OXA)联合亚叶酸钙(LV)和氟尿嘧啶(5-Fu)方案治疗国人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28例晚期胃癌,给予FOLFOX改良方案,即OXA120mg/㎡、静脉滴注4小时,LV200mg、静脉滴注2小时,5-Fu500mg于LV滴完后静脉推注,5-Fu3.0g持续静脉滴注46小时,每3周重复.按WHO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同时观察TTP和MST.结果:可评价疗效者26例,获得PR11例(42.31%),SD11例(42.31%),PD4例(15.38%),总有效率(CR+PR)为42.31%.中位TTP5.6个月,MST9个月.主要毒性反应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及一过性感觉异常,全组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OXA联合LV/5-Fu组成的FOLFOX改良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有效,临床缓解率较高,不良反应轻,可以耐受.
简介:近年来发现肿瘤组织相关糖蛋白的异常糖基化作用与肿瘤的发生,转移及免疫调控密切相关,本实验收集手术切除病人肝癌组织标本,应用Tris-HCl溶液抽提人肝癌组织中的碳水化合物,以ConA-Sepharose4B亲和层析方法,纯化人肝癌组织ConA相关的N-糖基化糖蛋白,经SDS-PAGE电泳后,考马斯亮兰染色,与低分子量标准蛋白比较,发现用ConA纯化的人肝癌组织糖蛋白有三条电泳带,分子量分别为70kd,30kd和20kd,细胞毒试验(LDH释放法)结果提示肝癌N-糖基糖蛋白对正常人NK和LAK细胞杀伤其靶细胞K562和H7402细胞性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肝癌相关糖蛋白剂量增加抑制作用无明显增加。
简介: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有丝分裂关卡基因BUB1和BUBR1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36例大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BUB1和BUBR1mRNA表达水平。结果大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BUB1mRNA拷贝数/β-actinmRNA拷贝数比值分别为0.67±0.33和1.24±0.37;大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BUBR1mRNA拷贝数/β-actinmRNA拷贝数比值分别为0.53±0.25和1.03±0.48。BUB1和BUBR1mRNA的表达水平在大肠癌中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结论BUB1和BUBR1基因是大肠癌的肿瘤相关基因,可能在大肠癌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简介:背景与目的: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手术全切难度大,并发症较多,是颅底外科的难题之。本研究探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中血管和神经的保护,进一步减少并发症.以提高肿瘤切除率。方法:采用经翼点入路对35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进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观察疗效和并发症,对与手术相关的血管和神经保护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本组SimpsonⅠ级切除22例(62.9%),SimpsonⅡ级切除9例(25.7%),SimpsonⅢ级切除4例(11-4%),无手术死亡。术前视力明显减退或视野缺损的22例中,术后明显好转16例,术后轻瘫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经积极治疗出院时恢复良好。结论:准确全面的术前评估,术中对视神经、海绵窦及其内神经、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保护.是提高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全切率、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恢复和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技术.
简介:目的探讨存活蛋白(survivin)和Ki-67在喉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喉癌组织标本120例及癌旁组织标本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喉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urvivin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喉癌组织中survivin和Ki-67蛋白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喉癌组织中survivin和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不同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的喉癌患者喉癌组织中survivin和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的喉癌患者喉癌组织中survivin和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urvivin和Ki-67蛋白在喉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喉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简介:目的:检测Survivin和Caspase-3、p5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探讨三者在NSCLC中的意义及关系。方法:NSCLC的标本45例,常规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Caspase-3和p53的表达。结果:Survivin、Caspase-3和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5%、55.6%和40.0%。Survivin的表达率与NSCLC的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Survivin在鳞癌和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也无显著性差异。在NSCLC组织中,高中分化组的Caspase-3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组(P<0.05),且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与NSCLC的组织学类型有关(P<0.05);p53蛋白的阳性率与NSCLC的病理分级及组织类型均无关(P>0.05)。Survivin和Caspase-3统计学上无相关性,而Survivin和p5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和Caspase-3及突变型p53蛋白协同作用,抑制细胞凋亡,对NSCLC的演进起着重要的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与化疗不良反应、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对80例胃癌化疗患者应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评估其营养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营养风险组(NRS2002〈3分,n=42)及营养风险组(NRS2002≥3分,n=38),比较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近期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无营养风险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营养风险组(P﹤0.01);无营养风险组胃肠道、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及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营养风险组(P﹤0.05);无营养风险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营养风险组(P﹤0.05);无营养风险组患者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5个维度评分及总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营养风险组(P﹤0.01)。结论营养不良状况可能增加胃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患者化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因此化疗期间应加强患者营养干预。
简介:目的了解24h尿蛋白(Upro)水平和血清白蛋白(Salb)水平对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99(CA199)、糖蛋白抗原125(CA125)、糖蛋白抗原724(CA724)、糖蛋白抗原153(CA153)、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化素蛋白片段19(CYFRA21-1)和鳞癌抗原(SCC)血清浓度的影响。方法根据Upro将232例CKD患者分为Upro〈1.5g/d组,Upro1.5-3.5g/d组和Upro〉3.5g/d组,比较各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再根据Salb水平将上述患者分为Salb〈25g/L组、Salb25-35g/L组和Salb〉35g/L组;对其中的男性患者亦按上述方法分组,比较各组PSA和fPSA水平。结果CA125、CA153、CYFRA21-1NSE和SCC水平在不同蛋白尿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其血清水平均与Upro呈正相关,而CEA、CA199、AFP、CA724、PSA和fPSA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199、CA125、CYFRA21-1、NSE和SCC水平在不同salb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其血清水平均与Salb水平呈负相关,而CEA、AFP、CA153、CA724、PSA和fPSA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大量蛋白尿伴或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中,部分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相应肿瘤的假阳性率增高。
简介:目的观察紫杉醇(PTX)联合奈达铂(NDP)和氟尿嘧啶(5-Fu)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晚期食管癌30例,PTX135~1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NDP80~100mg/m^2,静脉滴注,第2天;5-FU50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21天为1周期,连续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全组30例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7例,总有效率63.3%(19/30)。主要毒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及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较轻,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结论PTX联合NDP和5-FU治疗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高,耐受性好,值得进一步观察应用。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氟达拉滨+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FLAG)和米托蒽醌+依托泊苷+阿糖胞苷(MEA)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R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VIP、WanFangData、CNKI、CBM等数据库发表的关于FLAG和MEA方案治疗RRAML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研究,29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FLAG方案和MEA方案治疗RRAML时,两者的CR[RR=1.49,95%CI(0.92,2.43),P=0.11]及PR[RR=1.38,95%CI(0.82,2.32),P=0.23]无明显差异,但FLAG方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MEA方案治疗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98,95%CI(1.21,3.24),P=0.006],其真菌感染率亦高于MEA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17,95%CI(1.09,4.31),P=0.03]。结论:FLAG方案治疗RRAML的总有效率高于MEA方案,但其真菌感染率亦高。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限制,本系统评价结论仍需进一步开展更多大样本、严格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简介:目的探讨胃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l)基因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对40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抗人MMP-2单克隆抗体和Tiaml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手术切缘区正常组织各区域MMP-2和Tiaml蛋白表达,并分析二者之间及二者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MMP-2和Tiaml蛋白表达在癌组织与手术切缘区正常组织、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癌旁组织与正常手术切缘区组织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癌组织中MMP-2和Tiaml蛋白表达在患者性别、年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临床TNM分期均呈正相关;且两种蛋白表达彼此间具有相关性,即同时表达阳性的胃癌病例具有更为恶性的生物学特征。结论MMP-2和Tiaml在胃癌的发生和侵袭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检测MMP-2和Tiaml的表达有望成为判断胃癌病变发展、预测肿瘤转移潜能的客观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