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肌电图(EMG)联合监测技术在岩斜区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46例行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患者进行术中下肢SEP监测及眼轮匝肌、15轮匝肌、咀嚼肌和斜方肌EMG监测,并将术中监测记录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的记录进行比较,SEP潜伏期延长10%或波幅下降50%,EMG出现异常高电压作为预警参考值。结果46例患者中,34例(74%)患者术中SEP监测到病变切除后潜伏期缩短超过3%或/波幅上升超过10%;7例(15%)无明显变化;5例(11%)潜伏期在安全范围,波幅下降到麻醉诱导时的30%。46例(100%)患者术中EMG均记录到不同程度的异常高电压,均根据情况调整手术方案,术毕EMG监测结果示异常放电均消失;术前25例眼胀、耳呜、面部疼痛较重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6例无明显改变甚至呛咳增加、视力下降、复视更严重,3月后复查6例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余术前症状不明显者,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SEP和EMG联合监测可最大程度避免颅神经损伤,保护神经功能,降低手术风险。
简介:目的评价外科切除致痫皮质治疗脑穿通畸形相关性顽固性癫痫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脑穿通畸形病人的临床特征、电生理数据、术中所见及致痫皮质切除后的癫痫发作情况。本组均为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9例,复杂部分性发作3例。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显示:发作间期VEEG异常与囊肿位置吻合7例,分布弥散5例;发作期VEEG异常6例,其中5例与囊肿位置吻合。对术前VEEG和术中皮质脑电图(ECoG)显示的间期异常区、可能的症状区、硬化皮质和磁共振流体抑制翻转复原序列(MRI—flair像)上的高信号区等予以切除。结果随访6个月~7年,本组均获EngelⅠ级控制,其中2例仍有先兆发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脑穿通畸形病人中,致痫灶不仅涉及电生理异常区(包括术前VEEG及术中ECoG异常区),也可能涉及解剖异常区(包括术前MRI—flair像上的高信号区及术中所见硬化皮质)。这些异常区的充分切除和功能区的确切保护为脑穿通畸形性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办法。
简介:目的探索经蝶骨内镜辅助切除垂体腺瘤对患者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影响。方法网页检索PubMed、Webof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获取有关内镜切除垂体腺瘤的文献,根据文献纳人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经两位工作人员分别提取文献内资料,用Stata1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经文献筛选后,最终纳入7篇符合要求的文献,包括1080个患者。Meta分析结果:GH[危险度差值(RD)=0.18;95%可信区间(CI):0.06-0.27];PRL(RD=0.20;95%CI:0.14-0.27);ACTH(RD:0.02;95%CI:0.14-0.17)。小腺瘤和大腺瘤两组间,GH和PRL的术后恢复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镜治疗垂体腺瘤术后,ACTH恢复率在小腺瘤和大腺瘤间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GH和PRL的恢复率在小腺瘤要高于大腺瘤。
简介:目的探讨鞍膈下颅咽管瘤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13年3月显微手术治疗290例颅咽管瘤,其中29例为鞍膈下颅咽管瘤,行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116月,采用MRI评估肿瘤切除程度和复发。结果肿瘤全切24例,全切率82.8%;次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6例出现脑脊液鼻漏,2例行手术修补,4例行腰穿置管,均治愈。术后6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尿崩,2例出现电解质紊乱,3月后恢复正常。14例术前视力下降患者,12例术后得到不同程度改善。8例术前高泌乳素水平患者术后恢复正常,5例新出现垂体功能障碍,3月后复查恢复正常。1例复发再次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论鞍膈下颅咽管瘤经蝶入路手术可安全切除,创伤小,疗效好。
简介:目的探讨脑恶性胶质瘤切除术后结合间质内放疗并间质内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脑恶性胶质瘤均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全切除或次全切除,术中根据术前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在瘤床上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行组织间持续内照射,总量为50~60Gy,同时于瘤腔内放置Ommagy化疗囊,术后1周开始应用盐酸尼莫司汀(ACNU)行间质化疗,每周1次,连续6周.随访观察肿瘤复发率、患者生存率、中位生存期.结果32例患者1、2年复发率分别为31.2%、68.8%,1、2、5年生存率分别为94.3%、80.6%、29.1%,中位生存期为92.3周;无明显放疗、化疗并发症.结论在手术力争全切除肿瘤基础上结合术后间质内放疗、化疗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疗效较好,安全而且并发症少.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手术方式、手术疗效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2003年5月至2014年7月显微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33例,手术均采用单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23例,舌咽神经根及迷走神经根上部第1、2根丝切断术3例,微血管减压术+神经根切断术7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0个月至11年,平均5.1年。结果责任血管为椎动脉5例,为小脑后下动脉18例,为小脑后下动脉合并椎动脉8例,为小脑后下动脉合并小脑前下动脉1例;1例未发现责任血管。33例患者术后即刻疼痛全部消失。5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嘶,3例有阵发性干咳,1例有耳鸣,1例有复视;随访期间,除复视1例外,余9例患者并发症逐渐减轻至消失。结论显微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是有效、安全的,正确合理选择适宜的术式,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术后并发症是可控、可接受的。
简介:这是一篇反映贫困边远地区神经外科手术开展状况的报道,实际上也是一篇神经外科的临床病例分析。虽然内容主要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颅脑创伤疾病,其创新性和参考价值均尚待提高,但是,通过本文可以看到,近年来国家对贫困地区医疗设备的投入和加强专业医师的培养,已经取得了成效。过去必须转往城市大医院救治的颅脑创伤等急症患者,可以及时就地得到有效治疗,这不仅避免了病情的延误和提高了疗效,也大大减少了贫困地区患者的医疗负担。本文作者身处贫困边远地区,在参考资料匮乏、无人指导的情况下能收集、整理数十例病例资料,并写出比较规范、有专业性、有较好疗效的文章是难能可贵的。我刊本着贯彻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将继续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除刊出高水平的专业论文,同时亦为基层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发表论文的平台,选登一些来自基层的文章,以资激励基层医生,提高他们的医疗和理论水平。
简介:目的探讨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方法及其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5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6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标准,16例SimpsonⅡ级切除,6例SimpsonⅣ级切除;术后随访6~48个月,SimpsonⅡ级切除16例未见复发;SimpsonⅣ级切除6例中,4例术后0.5~2年复发,采用伽玛刀治疗2例,再次手术2例。新增对侧肢体感觉障碍5例、肌力下降2例,随访半年恢复正常。术前5例有癫痫发作,术后不再服用抗癫痫药物4例,药物使用明显减量1例。结论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有效保护重要引流静脉及静脉窦,是提高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术中无需强求SimpsonⅠ级切除和上矢状窦重建,会增加手术风险;对残留肿瘤术后可酌情辅以伽玛刀治疗或二次手术。
简介:目的评估CT血管造影(CTA)在脑动脉瘤(AN)手术和栓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11例行CTA检查并进行了手术或栓塞治疗的AN,196例患者同期接受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所有患者根据CTA的结果确定治疗方案和指导手术或栓塞的进行.结果7例CTA出现技术性失误,其余CTA影像均被手术或栓塞所证实.CTA发现了DSA漏诊的2例小型AN.CTA提供的AN的部位、瘤体、瘤颈、瘤体/瘤颈比等参数,有利于早期确定治疗方案.66例行夹闭术,依据CTA所模拟的手术入路影像均可顺利找到AN,CTA能有效地提供AN与载瘤动脉、周围分支及颅底骨结构之间的三维关系信息.145例行栓塞治疗,CTA的结果均被DSA所证实,对前交通、基底动脉顶端AN,CTA均准确指导导引导管进入的方向,能清晰显示瘤颈的投射角度和瘤体瘤颈比,辅助确定工作角度和是否需要支架植入.结论CTA有助于AN治疗方案地迅速确定,为早期治疗提供确切依据和指导信息,对AN手术或栓塞具有重要的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自发性颅内血肿伴有凝血功能障碍手术治疗的时机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自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20例凝血功能障碍自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临床表现重,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以及血小板计数等有不同程度异常,其中轻度凝血功能异常16例,重度凝血异常4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均急诊全麻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轻度凝血功能异常患者,15例在术后未出现迟发性血肿并且恢复良好,1例处于植物生存状态;而重度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均出现迟发性血肿,3例处于植物生存状态,1例死亡。结论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自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术中及时输成份血,可改善预后。
简介:目的:分析信息技术在手术部质量安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构建医院手术部质量安全管理创新模式。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将2016年1-3月15750例手术设为对照组,2017年1-3月20225例手术设为实验组,对照组基于传统手术部人工单个信息系统管理方法,实验组基于信息技术手段的管理方法。结果:实验组首台手术准点切皮率达92.62%;手术安全核查分时段执行率在麻醉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有差异;患者输注血制品时间缩短;物品质量追踪率达95.45%;一、二级护理质控频次增加;住院患者满意度(96.41±12.64)分,各项评价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基于信息技术构建医院手术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在临床管理实践中应用效果良好,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实时信息资源共享、构建了智能化手术室信息管理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