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盐霉素是一种从白色链丝菌培养物中分离提取的聚醚类离子载体型抗生素,它广泛应用于畜禽类动物鸡球虫病的防治,并且还能作为饲料添加剂以促进畜禽的生长。最近新发现盐霉素具有特异性抑制肿瘤干细胞的作用。目前盐霉素钠的价格只是盐霉素的十分之一,但两者在抑制肿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方面的异同却未见文献报导。本研究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及其干细胞为模型,通过SRB实验对盐霉素及其钠盐的细胞毒性进行了评价和比较。首先,通过流式细胞仪从MCF-7细胞中分选得到了SP细胞;然后用乳腺癌干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物CD44~+/CD24~-对SP细胞进行了鉴定;最后,分别测定了盐霉素和盐霉素钠对分选得到的肿瘤干细胞和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率。结果表明,与乳腺癌细胞相比较,盐霉素和盐霉素钠对肿瘤干细胞均表现出了更强的抑制作用,在同样的给药浓度下,盐霉素和盐霉素钠对肿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的抑制作用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本研究结果提示,在抑制肿瘤干细胞的相关研究中,可以用盐霉素钠替代盐霉素而不会影响抑制效果。
简介:目的研究并分析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的骨髓细胞学特征和病因,为该类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其骨髓细胞进行检验,分析其骨髓细胞学特征和病因。结果92例患者中,65例患者的病因是造血系统疾病,所占比例为70.7%,27例患者的病因是非造血系统疾病,所占比例为29.3%。其中3例患者的病因尚未明确,所占比例为3.3%,经过其他检查后,诊断其为免疫相关性疾病。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均出现异常,中性粒细胞、红细胞以及巨噬细胞均出现病态造血情况。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均呈感染骨髓象。结论引起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因素主要为造血系统疾病,但在进行诊断时不能忽略非造血系统疾病因素。骨髓细胞学检验对诊断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为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简介:目的:研究天麻素(Gastrodin)对谷氨酸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以谷氨酸建立体外培养PC12细胞损伤模型并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AO/EB双染法经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含量以及AnnexinV/PI染色后的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天麻素可明显抑制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在0.1~10μmol/L剂量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同时,天麻素可明显抑制谷氨酸引起的活性氧(ROS)的累积,降低谷氨酸诱导的活性Caspase-3蛋白的表达,降低PC12细胞的凋亡率,在0.1~10μmol/L剂量呈量效相关性。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天麻素对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ROS的生成,阻止氧化损伤的发生,抑制Caspase-3途径依赖的细胞凋亡相关。
简介:目的分析成熟性卵巢畸胎瘤的CT征象,提高CT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15个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的CT表现。结果12个病例共15个成熟性卵巢畸胎瘤。15个病灶全部为囊性,其中单房6个(40%),双房或多房9个(60%),病灶最小13cm×15cm.最大22cm×31cm。15个病灶均发现含有脂肪密度组织,其中有6个囊内为均匀的脂肪密度组织,1个囊壁上有脂肪滴。8个囊内为脂肪及混合软组织密度,其中5个有脂-液平面。5个显示有头结节灶。7个有钙化影,位于囊壁或头结部。1个病灶壁有出血灶。结论成熟性卵巢畸胎瘤有特殊的CT征象,CT定性诊断有很高的价值。个别病灶内脂肪密度组织很少,诊断时应引起重视。
简介:目的:通过总结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资料,探讨分析CIN的诊断与治疗。目的回顾分析90例各级CIN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目的,比较术前宫颈刮片、液基细胞学检测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符合率,以及阴道镜下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并分析治疗方式的选择。结果病人年龄35—45岁占80%,有2次以上人流史者占43.3%。46.7%无临床症状,46.7%有分泌物异常,或接触性出血,有6例表现为不规则出血或绝经后出血。术前TCT与阴道镜活检符合率高于宫颈刮片符合率,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部病例均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诊断率为95.5%,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64.4%,无浸润癌漏诊。全部病例行宫颈LEEP锥切术,有12例术后病理提示CINⅢ级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未见浸润癌。结论对年龄35.45岁性生活相对活跃时期,尤其有多次人流史的育龄妇女,临床上要警惕CIN。TCT作为一项筛查技术,效果优于传统的宫颈刮片,但费用相对较高,实际应用不足,病例数相对较少。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具有较高的诊断率,而宫颈锥切术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有利于选择适宜的进一步治疗目的。对于锥切术后切缘(+)病例,原则上高级别的CIN患者应行全子宫切除术。
简介: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SIST)临床病理特征,以期指导SIST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普外科及术后病理确诊的SIST病人的一般资料、影像学特征、术后病理等临床资料,依据胃肠间质瘤(GIST)恶性潜能分级标准(改良的NIH标准)进行危险度分级。采用x2检验(Fl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高度危险组与中低度危险组临床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共28例SIST人选,男性占60.7%(17/28),女性占39.3%(11/28),平均年龄(50.8±14.9)岁,SIST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首发症状有:体检发现腹部包块7例,消化道出血7例,慢性腹痛9例,急性腹痛5例,以空肠、十二指肠、回肠多见。16例高度危险性(57.1%),12例中低度危险性(42.9%),高危组急性腹痛比例明显高于中低危组(P<0.05),中低度危险组出现消化道出血比例明显高于高度危险组(P<〇.〇5),两组年龄、性别、慢性腹痛、腹部包块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超检查对SIST的检出率不高,CT检出率高于B超。高危组CT检出率明显高于中低危组。结论SIST首发症状以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多见,高度危险性多见,不同恶性程度SIST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存在差异。CT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B超,SIST首选手术切除,疑诊SIST应及早手术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