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规律非常明显,交通在运营时需要的时间是非常久的,运营的范围也很广泛,整个运营过程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在这个动态的运营中,每一个部分的运行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且这些风险是很难避免。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历史事故和目前实际运营情况的调查,认为运营安全状态的改变主要是由人员、设备、环境及其管理四类影响因素造成的,而且这四类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让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状态发生一定的变化。在这四个影响因素中,人员、设备和环境影响因素是直接原因,管理影响因素是间接原因。这些风险因素划分方法反映了保障运营安全必须要全员行动起来,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必须从全过程进行保障。人员、设备、环境及其管理这四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管理因素是控制和协调的手段,能够有效协调设备、人员和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运行状况的有效反馈,可以建立起一个反映城市轨道交通运行事故发生的原因的相关体系。
简介:近年来,目标显著性检测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极大关注,并涌出了一些基于低秩矩阵恢复理论的检测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人们一般使用核范数约束低秩部分.但是,由于秩函数是非凸且不连续的,由此导致核范数不能很好地逼近秩函数,使得检测效果往往不佳.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基于加权Schatten-p范数与低秩树结构的稀疏分解模型.一方面,利用加权Schatten-p范数对图像背景进行低秩约束.另一方面,采用具有树结构稀疏特性的l2,1范数和图像拉普拉斯正则化对显著性目标进行稀疏约束,以此提高显著性检测精准度.经过与4种已有的常用显著性检测方法在3个不同数据库中的实验结果对比,证实现提出的方法具有更好的检测性能.
简介:【摘要】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最大的科技成果。现如今网络已经融入了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公民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是当今我国社会运行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网络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真的像一张网将我们每一个人裹挟其中且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与实体世界相对应的复杂体系——网络生态。网络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效率、便捷是我们乐意看到的,解决了许多棘手的难题。但是发展如此之迅速,以至于相关的管理制度 、管理规范并没有跟上节奏,出现漏洞,甚至空白地带,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挑战。网络治理主体公共性缺失、网络客体场域建设不足、网络载体支撑性建设不足,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让我们意识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刻不容缓。于是在2020年3月1日这一天,《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正式实施。
简介:目的研究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技术在病毒性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应用价值并予以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病毒性脑炎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脑电图监测、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以及脑脊液检查。分别比较两组脑电图异常率情况以及癫痫样放电现象发生率情况。此外,根据患者是否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分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40例,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70例。以脑脊液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测方式诊断病毒性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敏感度、特异性以及准确度。结果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轻度异常率为0.00%(0/110),明显低于常规脑电图组的10.91%(12/110),而脑电图重度异常率与癫痫样放电现象发生率分别为46.36%(51/110)、56.36%(62/110),均明显高于常规电脑组的25.45%(28/110)、16.36%(18/11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脑电图监测诊断病毒性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真阳性以及真阴性人数占比均明显低于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脑脊液检查为金标准,常规脑电图诊断病毒性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57.50%、60.00%、59.09%,均明显低于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的85.00%、84.29%、84.5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技术应用于病毒性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可作为临床治疗预后的指标,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