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康熙中期刊刻的笔记小说集《三冈识略》的成书背景进行考察,并对此书后来所经历的周折做了详细介绍。《三冈识略》的作者董是晚明高官董羽宸的长孙,他于1678年为《三冈识略》撰写序文,经过多年的扩大补充后,此书于1697年终于写完。《三冈识略》的第一次刻本之所以流传不广,是因为它的一位读者(很可能是松江举人金维宁)给《三冈识略》扣上了“谤讪朝廷”的罪名。这位读者的举报信声称,书内记录年代时仅写甲子而无顺治、康熙年号,是不正统的,同时指责董对清政权有抵触情绪。本文对《三冈识略》与《莼乡赘笔》的关系也进行探讨,认为《莼乡赘笔》是清代后期的一名编辑或书商在《三冈识略》的基础上擅自编出来的。

  • 标签: 董含 《三冈识略》 《莼乡赘笔 金维宁 文字狱
  • 简介:2012年12月7—9日,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京市博物馆、镇江博物馆、无锡市考古研究所、苏州市考古研究所、上海大学、湖州博物馆等10余家单位的2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苏州市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的“长江下游地区商周时期古城·土墩墓·原始”学术研讨会。

  • 标签: 长江下游地区 学术研讨会 商周时期 原始瓷 土墩墓 文物考古研究所
  • 简介:本文从关于古代瓷器相关问题的讨论、由古瓷窑址的发现而引发的研究、其它的专题研究与讨论三个视角出发,以专题形式对20世纪中国古瓷器以及古瓷窑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问题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梳理出清晰的脉络,以期为中国古陶瓷的深入研究做出自己的努力.

  • 标签: 古代瓷器 瓷窑址 专题研究 20世纪 文物考古研究
  • 简介:本文叙述了我国西北地区探测发现的铅白(类)、角铅矿、碱式硫碳酸铅、硫酸铅、氯化铅、羟基氯化铅、磷氯铅矿-砷铅矿(类)等九种铅白色颜料。它们在我国有丰富而悠久的历史。它们可能来源自矿物,也有可能是人造的。天梯山石窟有丰富的铅颜料品种;麦积山石窟大量使用磷氯铅矿-砷铅矿类颜料,是上述石窟使用颜料特征之一。

  • 标签: 石窟 壁画 彩塑 颜料 铅白 硫酸铅
  • 简介:垂直型陈列是以时间发展为序列,使参访者沿着同一主题线索按时间发展先后进行参观的现代展陈方式。对于陶瓷这样拥有悠久的烧造历史与深层的文化内涵的文物来说,垂直型陈列是较为适合的陈列方式之一。天津博物馆“青蓝雅静——馆藏明清青花瓷器陈列”专题展陈就是垂直型陶瓷文物展陈的典型案例。

  • 标签: 垂直型陈列 陶瓷 天津博物馆
  • 简介:为对陕西户县大王镇庙底沟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进行保护,在用X射线衍射测得表面风化物的成分及对彩陶湿量测定的基础上,用不同浓度(30%、20%、10%、5%)四元氟共聚物(F4-SS)溶液进行加固防护处理,观察加固后彩陶的外观颜色,机械强度、吸水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用F4-SS溶液加固处理后,彩陶的机械强度显著提高,外观颜色没变化,孔隙水蒸气通道无影响;5%-25%F4-SS用于酥松彩陶加固保护、5%-10%F4-SS用于硬质彩陶的表面防护处理,效果显著.说明F4-SS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彩陶的保护.

  • 标签: 含氟聚合物 新石器彩陶 颜色 强度
  • 简介:在一个大师泛滥的时代.你很难见识一位真正的大师,而当真正的大师就站在身边.你却很可能因为自己的浅薄不能幸识.这个城市则会因为缺少这样的人文风景而黯淡许多。

  • 标签: 关宝琮 工艺美术 陶瓷艺术 审美意识
  • 简介:本文试从艺术的角度,对会稽画像镜的艺术风格及其对早期越窑堆塑装饰所产生的影响作了探索。

  • 标签: 东汉 会稽 画像镜 堆塑瓷
  • 简介:用探针型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技术测定元-明年代的香港青釉瓷、元-明年代的广东青釉瓷、宋-元年代的福建青釉瓷样品的化学组成,用胎式、釉式和主成分分区的方法,研究了香港样品主要来源于广东青瓷窑场的制品,部分来源于福建青釉瓷产品。它们同属于南方青釉瓷系列,但是其胎质成分与浙江龙泉的正宗青釉瓷不同。然而,釉式的组成分布显示,香港、广东青瓷釉与龙泉青瓷釉的化学成分有部分的重叠,表明前两处的仿龙泉青瓷釉在外观上与正宗的产品有相似的质素。

  • 标签: 微探针型X荧光光谱技术 香港青釉瓷残片 化学组成 源区判别
  • 简介:李清照是蜚声神州的宋代词家,其在骚坛的地位,女界中罕有其匹。李章是清代中叶云南晋宁(今属昆明)才女,边陲出生的闺秀,知其名的学者不多,是否堪与李清照相提并论?这是本文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袁嘉谷《卧雪堂诗话》云:“滇中女诗人

  • 标签: 李清照 李含章 诗词理论 中国 文学评论 文学风格
  • 简介:本文首次刊布敦煌莫高窟北区B125窟出土的一件回鹘文残卷,对回鹘文原文进行拉丁字母转写、汉文翻译和注释,并对残卷的翻译年代、版本和翻译方式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 标签: 莫高窟北区 回鹘文《增壹阿含经》
  • 简介:为探讨河南巩义窑、河北邢窑出土的不同时期青瓷、白的原料来源,用显微观察、电子探针(EPMA)等手段,分析其原料来源及技术工艺进行分析,并探讨两窑之间的技术联系。分析可知,两窑在瓷釉、瓷胎的原料配置上存在差异:巩义窑瓷胎均使用当地高岭土一元配方,瓷釉中加入瓷胎原料为基体并加入高钙草木灰;邢窑瓷胎在使用当地高岭土的基础上加入长石类矿物原料,瓷釉中除瓷胎所使用的黏土以外,还加入含有高钙高镁的草木灰或矿物原料。两窑还存在一些共性如:两窑瓷釉均添加石英类原料以提高SiO2含量;巩义窑与邢窑两地早期、唐中期产品形制相似,原料配方有共通之处,说明当时两地在陶瓷的原料配方、制技术中有过交流。

  • 标签: 电子探针 白瓷 青瓷 原料 巩义窑 邢窑
  • 简介:甲午战后,英、德、日等国逐渐扩大对中国瓷器的倾销,以景德镇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制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有识之士提出了仿制西,以保卫业固有利权的设想.江西业公司是清末民初政府扶持传统业工业化转型的主要代表,规模较大但创办历程曲折漫长.自光绪二十二年起,历经多任大员兴办均告失败,最终在光绪三十四年成立,但开工仅半年就陷入困境,随后迅速走向衰亡.本文回顾了江西业公司从创办至衰败的历程,并指出清末民初政府财政匮乏及企业缺乏有效融资渠道是其创办艰难及迅速衰败的根本原因.清末民初时期,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刚刚兴起,民众对机器大工业发展没有信心,要想通过招股集资来获得较大数额资本非常困难.

  • 标签: 江西瓷业公司 清末民初 民族工业 瓷业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