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8 个结果
  • 简介:本刊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浙江省文史馆主办的“丹青翰墨颂辉煌——浙江省文史研究馆迎国庆60周年书画展”于9月16日在西湖美术馆开幕。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省文史研究馆馆长梁平波致欢迎词,省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主任陈金寿主持。原省领导王其超、鲁松庭、徐志纯等也应邀参加了开幕式。

  • 标签: 美术馆 书画展 丹青 西湖 国庆 史馆
  • 简介:随着非特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的深入,张家口市工艺美术协会不断进取,在整理记录,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整理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推动民间工艺品走市场之路,走向产业化目标。

  • 标签: 行业协会 工艺美术 张家口市 市场发展 会长 品牌
  • 简介:赵延年老是我们浙江文史馆的“馆宝”。我由馆里指派去采访这位中国美术界的“国宝”前辈。2010年一个春寒料峭的早上,我们横穿城市,终于在9点钟准时赶到了赵家。果然一生守时的赵老早已等在那里了。86岁的赵先生身材依然修长,腰背笔挺,面色白里透红,举手投足间无不透出谦谦君子的文人气质,还兼有几分隐隐的世家的遗风。

  • 标签: 中国美术 终身成就奖 获得者 旗帜 艺术 2010年
  • 简介:中国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海的国家,在古代科技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可以说是高山大海阻隔了中国的对外交流,不过这种封闭也形成了华夏的初始文明具有本土的特色,成为世界六大古文明之一。而至汉代,强大的中国已不甘于自我封闭,于是便有了张骞通西域的举动。从此打开了中外交流的渠道。当然,文化交流是最能代表民族间的交往,

  • 标签: 中国美术 澳门科技大学 讲座 敦煌 自我封闭 古代科技
  • 简介:今天,市政府召开广州市第六次修志工作会议。我市第五次修志工作会议是1998年5月召开的,距今已有4年时间。四年间,我市修志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志编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属各单位、中央及省驻穗有关单位以及区、县级市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新进展。我们胜利完

  • 标签: 修志工作 续修 志书 胜利 中央 质量意识
  • 简介:本文概括归纳了最近20多年来北美中国学界所流行的“新清史”研究的学术理路及其依据的语境资源。笔者认为,貌似巍峨壮观的“新清史”学术大厦决非建立在对于多语种文献史料进行审慎而严格的实证考察基础之上,而对其学术著述进行分析评估的结果也表明难于相信该学者群业已具备了将传统的中国断代史研究与自伯希和以来得到纵深发展的内亚史研究相贯通整合的卓尔不群的考据兼综合的治学功力。实际上“新清史”学术共同体的研究工具及其依托的学术资源更多地来自各种以后现代面目大行其道的社科理论,他们还进一步将其整饬建构并打造强化成凸现意识形态色彩的学术话语以指导统合其具体研究,因此带有鲜明的为现实服务的趋时性而非传统汉学研究和内亚史研究共同讲求倡导的实证性。不妨说,就这一群体的学术共性而论,族性(ethnichy)/民族主义语境下的认同决定论、帝制晚期的征服叙事和后帝制时代的“民族帝国主义”话语才是真正构筑支撑起整座“新清史”大厦不可或缺的三大基石。故该学派的着力点不在于史实重建而在话语构建。

  • 标签: 意识形态化 学术理路 实证考察 多语种 清史 史料考辨
  • 简介:一墓志与社会流动的关系1.墓志的历史发展墓志是中国古代社会礼制舆葬俗造成的重要随葬品之一。对於墓志铭的研究,在学术界关于古代社会史面貌及其发展的考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墓志也可以看成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这种历史过程。

  • 标签: 墓志铭 意识形态 节度使 道德 阶级 五代
  • 简介:“天下”原指中国领域,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肇端於五胡建国华北,逐渐形成了将四夷也包含在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之内的新“天下”意识。这种新天下意识随着当时规模巨大的人口移动,被传播到高句丽、百济、新罗、倭国等国,并影响到古代朝鲜、日本的国家建设。正是在这样一种国际动向中,倭国王从倭王武时代既向中国皇帝称臣,同时又自称“治天下”之王,到隋炀帝时代倭王自称“天子”,倭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天下”意识。伴随着新天下意识在东亚的形成和传播,魏晋南朝的世界秩序最终被北朝隋唐的世界秩序所取代,东亚各地区也进入新的中华、天下纷然丛生的时代。

  • 标签: “天下”意识 倭国 中国 东亚 世界秩序
  • 简介:"生物艺术的美学特征会表现得与众不同,它有生命力,是活的艺术,在不断的生长变化,同时需要被关心呵护。"这次,久居美国长滩的王教授,回到上海,以一个美术家的身份,与我们侃侃而谈:"美术家和媒体人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情——收集世界,传播世界。"

  • 标签: 王教授 设计学院 美学特征 艺术语言 现实主义风格 长滩
  • 简介:红色经典与浙派人物画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具体形式,美术与其他文学艺术一样,都是外部的社会存在经由美术家头脑(心源或主观)的能动作用之后诉诸画笔所外化或物化的产物。把浙派人物画视为“红色经典”,正是基于产生这一美术学派或中国画学派的外部社会存在条件或时代特色。

  • 标签: “红色经典” 浙派人物画 中国美术史 《粒粒皆辛苦》 代表作 解读
  • 简介:2018年4月12日至22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承办的'时代印迹——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第四届院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中国国学中心主任连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蒙古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特木尔·巴特,蒙古

  • 标签: 中国画院院 中国美术馆展出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
  • 简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产生以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为基础和开端,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渐形成并确立起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内在逻辑发展的最高成就。"中华民族"作为现代民族符号与中国既有疆域相对应,以国家认同为基础,也就获得了确定性的内涵和稳定的边界,这一民族符号符合中国社会整体利益,获得广泛认同,成为重要的精神力量和政治资源。中国共产党如何利用这一符号阐发其凝聚民族力量、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主张,修正和限制民族主义的内在缺陷,指引和塑造民族主义的发展方向,成为当代中国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关注的重要议题。

  • 标签: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共产党 民族国家 民族主义 形塑与修正
  • 简介:从菲利普王之战到独立战争结束的一个多世纪里,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印第安人囚掳叙事。对于被印第安人掳获的殖民地人而言,这些叙事不仅是其建构印第安人作为"野蛮人"的"他者"形象的重要载体,也暗含了对自身角色与身份认同的理解。殖民地人运用清教、自由和权利话语,使印第安人的"他者"形象从"崇拜撒旦、堕落邪恶的异教徒"到"迷信愚昧、酗酒食人的野蛮人",从"好战残忍、热衷杀戮的嗜血恶魔"演变为象征"专制暴政、贪婪腐败的文化符号"。这种建构的复杂流变内含了野蛮与文明、宗教与世俗、他者与自我之间的对立,激发了殖民地人的危机想象与自我审视。它不仅加速了殖民地人对印第安人身份的排斥,还深化了殖民地人对自身特质的认知,促进了其身份认同由殖民地人、英国人向美利坚人的过渡与转变。

  • 标签: 殖民地人 印第安人 囚掳叙事 “野蛮形象” 身份认同
  • 简介:抗战时期,是中共在28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对于"国家统一"目标和模式问题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之非常重要的"过渡时期":一方面,中共仍然没有放弃二大以来确定的以"民族自决"和"地方自治"为基础建立"联邦制"共和国的政治主张;但是,另一方面,中共在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和国家理论与中国"国家统一"实践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已经逐步认识到教条主义地照搬"苏联模式"有违中国历史传统和基本国情的弊端,因此在处理实现"国家统一"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少数民族问题、国家结构和国家形式问题等方面,开始逐步扬弃客观存在的导致中国四分五裂、导致中华民族离心离德隐患的"民族自决"的理念和概念,开始明确提出并日益强化"民族区域自治"的理念和概念并付诸实践——当然,此一时期中共"民族区域自治"的理念和概念还是被置于"复合制"之国家结构、国家形式——"联邦制"的大框架内,有其自身不可解的逻辑矛盾。但是,也正是基于此一"两难"因而难以"两全"之"困境",中共这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突破和创新,为中共在其后的解放战争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前夕,彻底摒弃"联邦制"之"国家统一"的国家结构、国家形式,而全面代之以具有鲜明而突出的中国风格和气派,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以"中央集权"为主导,以"民族区域自治"为特色的"单一制"共和国之"国家统一"目标和模式,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内驱力。

  • 标签: 中共 国家统一 民族自决与民族区域自治 联邦制与单一制
  • 简介:9月7日,辽宁省第七届少数民族美术书法摄影展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在辽宁美术馆隆重举行。少数民族美术书法摄影展是辽宁省民族文化工作品牌之一,现已成功举办六届,对于丰富和活跃全省各族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少数民族艺术创作水平,繁荣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民族团结进步 少数民族美术 辽宁省 摄影展
  • 简介:2006年5月18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第467号令,正式颁布施行《地方志工作条例》至今已一周年了。今天,我们开展纪念《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施行一周年活动,旨在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该条例精神,增强法制意识,依法编纂地方志,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广西作出新的贡献。

  • 标签: 《地方志工作条例》 国务院 法治意识 纪念 编纂 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