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首诊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其预后。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37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37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诊动眼神经麻痹37例病因分析颅内动脉瘤5例(13.5%)包括后交通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C段及海绵窦段动脉瘤3例;糖尿病12例(32.4%);神经炎8例(21.6%)包括急性脑神经炎1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5例,Tolosa-Hunt综合征2例;脑血管病4例(10.8%);肿瘤4例(10.8%);头部外伤2例(5.5%);原因未明2例(5.5%)。结论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病因复杂,尽早期明确了解动眼神经麻痹常见原因及其临床特点,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查明病因并有进行针对性、准确的治疗,是临床治疗的基础和关键。
简介:目的研究杜鹃素在正常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杜鹃素单剂量ig给予大鼠后,采用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的杜鹃素,通过DAS软件程序模拟计算,得出杜鹃素在大鼠体内相应的药动学参数。结果杜鹃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模型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0.33±0.10)h,t1/2β=(15.22±8.98)h,CL/F=(14.89±3.45)L/(h.kg),Cmax=(1.61±0.14)mg/L,Tmax=(0.25±0.01)h,MRT(0-t)=(2.35±0.08)h,AUC(0-t)=(3.06±0.16)mg.h/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方法专属性强,简便、准确,可用于杜鹃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大鼠ig给予杜鹃素后,其在血浆中分布较快,半衰期较短。
简介:脑网络异常被认为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潜在神经生物学机制。目前,借助功能性核磁共振技术、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等无创脑功能神经影像技术,ADHD儿童脑功能特点和脑功能网络机制的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本研究综述了ADHD儿童脑功能网络多模态研究的最新成果。在脑网络的结构特征上,ADHD儿童在默认网络、突显网络、中央控制网络的核心节点以及皮质下核团上存在脑灰质特征异常(例如额叶、扣带回皮层更薄,杏仁核、尾状核灰质体积更小),也存在白质纤维束连接发育异常。在静息态下的脑功能网络特征上,ADHD儿童表现出各网络间功能整合的非典型发展,并且与不良的ADHD症状表现有关联。在突显网络和默认网络相关区域,与正常发育儿童相比,ADHD儿童脑结构与静息态下脑功能耦合更强。在执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EG)术前放疗,胃充盈状态与肿瘤分次内动度和分次间动度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2019年间行全新辅助治疗的10例局部晚期AEG患者,均于治疗前在胃镜下标记肿瘤上下界,共获20枚钛夹。全部患者均在定位及治疗期间行空腹和充盈两种状态下的4DCT扫描,每次扫描均由系统自动重建出0%~90%呼吸时相的10套图像,每个患者可获得100套图像。结果胃充盈状态并不显著影响肿瘤近胸端的分次内动度与分次间动度,而在肿瘤远胸端,空腹状态下头脚方向的分次间动度较充盈状态下更大[(6.22±4.67) mm∶(4.13±3.68) mm,P=0.013]。为保证AEG的近胸端在放疗期间90%的CTV累积剂量接受95%处方剂量,口服300 ml半流质后胃充盈状态下建议左右、腹背、头脚方向分别外放9、8.5、12.1 mm。另纳入有近胸端钛夹的6例AEG术前放疗患者作为验证组,显示治疗期间93%的钛夹在外扩范围内。结论对于AEG的术前放疗,也可考虑定量充盈胃的方式完成放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鉴别诊断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贫血患者9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贫血类型分组,其中缺铁性贫血患者44例,地中海贫血患者共48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开展健康体检的健康人50例设为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均开展血液检验,检测红细胞参数。结果地中海贫血组与缺铁性贫血组MCHC、RBC、MCV、RDW、MCH及H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中海贫血组MCHC、Hb高于缺铁性贫血组,RBC、MCV、RDW低于缺铁性贫血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C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地中海贫血确诊率为79.2%,缺铁性贫血确诊率为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可有效反映贫血情况,在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方面临床价值较高,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IOLMaster 700测量白内障患者眼部相关生物参数,并与Lenstar LS900进行对比,评估IOLMaster 700在临床使用中的可行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9年9-10月于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白内障患者,完成IOLMaster 700和Lenstar LS90测量的有71例。测量得到对应的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白到白距离(WTW)、平均角膜曲率(Km)等相关生物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对各参数的差异性作比较,采用Bland-Altman图作一致性分析,采用McNemar检验对AL检出率作分析。结果:IOLMaster 700和Lenstar LS900测量得到的AL、K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28,P=0.088;t=0.804,P=0.424);二者测量得到的ACD、LT、WTW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62,P<0.001;t=3.333,P=0.001;t=4.709,P<0.001);二者测量得到的AL、ACD、LT、WTW及Km的一致性欠佳。IOLMaster 700对AL的检出率较Lenstar LS900高(P=0.016)。结论:在临床白内障患者中,IOLMaster 700与Lenstar LS900测量眼部生物参数的一致性较低;在AL的检出率中IOLMaster 700优于Lenstar LS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