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建立3种不同内固定系统植入人体内的三维模型,互相之间进行力学参数对比,分析皮质骨钉道(CBT)螺钉系统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实验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于2020年6月30日招募的1名正常成年志愿者L2~L4腰椎的CT数据进行建模,在Ansys中对3种模型施加500 N压力,比较内固定系统、钛笼底部、末节椎体椎体的受力、位移、应力分布以及不同工况下椎体定点角度变化,从生物力学的角度解释CBT螺钉固定系统治疗腰椎结核的优势。结果结果显示,CBT螺钉固定系统在侧弯时最大应力为194.84 N,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最大应力为196.48 N,结果基本相同。后伸时,CBT螺钉固定系统在对抗后伸扭矩时最大应力为104.17 N,观察位移可以或得相同结果,这表明CBT螺钉固定系统可以获得更坚强的稳定性。相邻阶段的短椎弓根螺钉与CBT螺钉对比可以看出,CBT螺钉固定系统可以获得更满意的稳定性。结论与短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比较,CBT螺钉固定系统可以更有效重建腰椎结核术后的稳定性,同时保留了腰椎更多运动节段,在临床上应当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治疗中如何选择掌侧或背侧入路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我院自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对37例38侧患者,根据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不同类型,27例28侧采用掌侧入路,6例采用背侧入路,4例采用掌背侧联合入路。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于骨缺损较多的病例,植入人工骨来恢复局部的稳定性。结果术后疗效满意,平均随访时间28.62个月,总体优良率89.47%。结论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掌侧或背侧入路的选择,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应采用"尽量掌侧原则",大多数的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如A型(包括陈旧性骨折)、B3型、C1型、部分C2型及C3型骨折,都可以通过掌侧入路结合解剖锁定钢板,达到良好的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治疗,部分C2及C3型骨折需要背侧入路或掌背侧联合入路。陈旧性C2及C3型骨折多需背侧入路或背掌侧联合入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背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Barton伴Die-punch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我们对14例根据X线和CT确诊为桡骨远端背侧Barton伴Die-punch骨折患者行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X线片定期复查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4例患者均获得6~24个月的随访,平均16.6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y标准评定:优10例,良3例,可1例。无感染、肌腱磨损断裂、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背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Barton伴Die-punch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稳定,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够较好地恢复腕关节功能。
简介:目的探讨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8年4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11例青少年脊柱侧凸病例临床资料,11例患者均采用后路选择性双侧交替置钉或椎板钩、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进行手术治疗,对术前、术后脊柱侧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Cobb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侧凸Cobb角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58.36°±14.34°、23.27°±8.47°及28.82°±12.34°,侧凸Cobb角术前与术后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椎后凸、腰椎前凸Cobb角术前与术后、术前与末次随访、术后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选择性双侧交替置钉、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安全、经济,适合于普通医院开展。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儿童供者单侧供肾用于成人肾移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捐献单侧供肾用于成人肾移植受者病例,术后随访时间大于3年者纳入本研究。将受者分为0~5岁供者组(A组)及6~17岁供者组(B组),其中A组受者体重≤50 kg,B组受者体重≤70 kg。分析供、受者临床资料、受者/移植肾存活情况、移植物功能及生长、并发症情况。结果共入组45例成人受者,A组12例,B组33例。术后3年受者/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100%,96.9%)/(91.6%,93.9%)。术后1周B组受者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优于A组,血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其余各随访时间点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两组移植物持续生长,1年时均达到成人水平。两组受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受者蛋白发生率分别为(33.3%、6.1%),术后1年两组各1例仍存在蛋白尿,术后3年仅A组1例婴儿供肾受者存在蛋白尿。结论依据受者体重选择合适的供者,儿童单侧供肾移植可为成人尿毒症受者提供良好的移植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单侧经横突上椎体侧壁入路安全可靠性,与临床中运用最广泛的单侧经椎弓根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各项数据对比,探讨单侧经横突上缘椎体侧壁入路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3D Slicer印证经横突上缘椎体侧壁入路简单安全可靠;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的77例患者,分别为运用单侧经横突上缘椎体侧壁入路患者40例和单侧经椎弓根入路患者37例,对比两种入路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及远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无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ODI和VAS均显著降低(t=0.000,P<0.05),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VAS t=0.690,术后VAS t=0.231,术后3个月VAS t=0.866;术前ODI t=0.979,术后ODI t=0.563,术后3个月ODI t=0.375,P>0.05);椎体高度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4,P>0.05);术中骨水泥灌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2,P>0.05);而单侧经横突上椎体侧壁入路组在手术时长[15(14~16) min比22(20~24) min,t=0.000,P<0.05]、建立通道透视次数[5(4.00~6.00)比10(8.00~10.75),t=0.000,P<0.05]均优于单侧经椎弓根入路患者组;且术后X线回示骨水泥灌注位于椎体前缘正中线(35比5,t=0.000,P<0.05)。结论两种入路均能使患者得到满意治疗效果,椎体侧壁组可使骨水泥推注椎体前缘且过椎体中线,生物力学更稳定,且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不易伤及脊髓,操作简便且安全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患者术后影响高血压治愈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单侧原醛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肾上腺静脉采血明确诊断后行腹腔镜手术,56例行腹腔镜下肾上腺全切术,13例行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切除术。随访患者术后血压变化,随访时间6个月至39个月,根据患者血压情况,分为治愈组(27例)和非治愈组(42例),对可能影响血压治愈因素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具有统计学意义指标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压治愈独立因素。结果最终纳入69例原醛患者中;治愈组和非治愈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动态收缩压、动态舒张压、降压药剂量积分、高血压病程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05、χ2=8.472、F=6.980、F=9.819、F=4.238、F=16.160、Z=-2.19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越低[优势比(OR)=0.89,95%可信区间(CI)为0.81~0.99,Wald χ2=4.899,P<0.05],术后高血压治愈可能性越高;术前降压药物剂量积分越低(OR=0.11,95%CI为0.02~0.86,Wald χ2=4.468,P<0.05),术后高血压治愈可能性越高;肾上腺全切患者高血压治愈概率较肾上腺部分切的更高(OR=0.10,95%CI为0.01~0.85,Wald χ2=4.44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原醛患者早期准确诊断并及时治疗有助于提高术后高血压治愈;肾上腺全切手术方式较肾上腺部分切手术更利于单侧原醛高血压治愈。
简介: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炎症反应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模型组、金匮肾气丸治疗组、阳性对照药依那普利治疗组,UUO术后第1天开始灌胃,连续灌胃3d或7d后处死大鼠,取梗阻肾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68和CD3在肾组织的表达,组织匀浆ELISA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肾组织的蛋白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磷酸化核因子-κB(P-IκB)和IκB在肾组织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在3d、7d时肾间质损伤指数均明显增高,CD68阳性巨噬细胞、CD3阳性淋巴细胞增多,肾组织中MCP-1、TNF-α和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IκB-α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0.01);金匮肾气丸和依那普利治疗后,两药物组较模型组的肾间质损伤指数均明显降低,CD68阳性巨噬细胞、CD3阳性淋巴细胞明显减少,肾组织中MCP-1、TNF-α和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IκB-α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可以改善UUO梗阻肾组织的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有关。
简介: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可以为患者缓解疼痛、恢复步行功能,数年后步态是否能达到正常化仍存在争议。目的:分析单侧髋关节置换后遗症期患者平地步行中下肢的时空参数特征,探讨患者步行能力。方法:根据运动重建实验室检测病例数据库资料分析的方法,选择全髋关节置换后5-10年的患者14例为实验组,14例相匹配的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ViconNexus采集患者平地步行时下肢的步态参数,应用Polygon分析步态周期中下肢时空参数特征。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侧和健侧步速减慢,步频减小,步幅、跨步长变短,双支撑相延长,对侧足离地比增大(P0.05)。结果表明全髋关节置换后5-10年的患者步态对称性较好,但仍没有达到正常水平,步行能力差于正常人,需要系统康复训练以恢复其步行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单侧入路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1例,经皮伤椎仅行单侧入路穿刺建立工作通道,放置单枚可扩张球囊于伤椎,扩张球囊抬升终板,注入骨水泥强化椎体,记录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背痛缓解及活动恢复情况,观察是否有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后伤椎高度和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结果21例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5~45分钟,平均30.6分钟,透视次数15~28次,平均21.5次,手术前后伤椎前部、中部高度、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配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前后背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均能术后次日自行下床行走,未发现并发症。结论单侧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和术者放射暴露,对高龄患者特别有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正锁患者的髁突形态特点及对称性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7-2009年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收治的28例单侧正锁患者为试验组,其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14~39岁,平均(19.64±5.45)岁。选择同期收治的28例安氏Ⅰ类错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14~38岁,平均(18.93±5.13)岁。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拍摄数字全颌曲面断层片,并将其输入计算机后利用AdobePhotoshop软件测量,比较髁突形态特点。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髁突形态的不对称在性别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髁突上部高度(UH)的不对称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支高度(RH)以及上部高度与升支高度之和(URH)的不对称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和对照组每侧髁突上部高度与升支高度的比值(U/R)及髁突高度与髁突颈部宽度的比值(H/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正锁患者髁突上部高度存在不对称,提示我们单侧正锁应尽早矫治。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腔镜腋下入路经肌间隙单侧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6月—2020年6月 24例行腔镜腋下入路经肌间隙单侧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均在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16例为甲状腺腺瘤,8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均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手术时间(56±12.2)min;术中出血量(6±0.6)mL,术中显露喉返神经18例,喉上神经9例。术后无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术后颈部彩超无颈内静脉血栓形成。术后住院时间 2~3 d。术后第1dVAS疼痛评分0~1分,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对术野区感觉无异常,美容效果好。结论: 腔镜腋下入路经肌间隙对于单侧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简介:摘要:单侧唇裂一期修复术经过数年的发展,目前临床上最常用各种新术式仍然是在Millard的旋转瓣和推进瓣基础下修复唇裂畸形,其创新性和灵活性让唇裂修复术不断发展进步。这篇文章深入研究了Millard旋转推进技术,并回顾基于旋转推进技术改良的Mohler法和梯度旋转下降法,比较改良术式的创新点,讨论改良技术较传统术式修改的进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