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在对中医辨证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探讨提升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方案,从而进一步提升其预后水平。方法以随机法选择本院2013年08月-2015年08月接收的44例血液透析患者(A组),予以中医辨证护理;同期选择44例血液透析患者(B组),予以一般护理。结果本研究入选患者中,A组入选患者生存质量分数(61.11±6.37)分,B组(51.99±7.14)分,比较有差距(P<0.05)。结论就血液透析患者而言,于其治疗中加强中医辨证护理具有重要价值,除了可以提升患者疗效,还可以提升其生存质量,可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量负荷与营养状态的关系。方法通过超声测量下腔静脉直径(inferiorvenacavadiameter,IVCD)评价容量负荷状态,以超过健康志愿者下腔静脉内径P95且下腔静脉塌陷指数〈40%定为容量超负荷,将120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以上标准分为容量正常组(normalvolume,NV组,33例)和容量超负荷组(overloadedvolume,OV组,87例),采用改良的主观整体综合评价法(ModifiedQuantitativeSubjectiveGlobalAssessment,MQSGA)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并应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价容量负荷与MQSGA的关系。结果OV组与NV组相比,OV组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升高[OV组72.41%(63/87),NV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轻度营养不良发生率较低[OV组5.75%(5/87),NV组51.52%(17/33)]、中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也较低[OV组21.84%(19/87),NV组48.48%(16/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NV组患者MQSGA为(13.64±3.19)分,OV组患者MQSGA为(24.37±5.0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MQSGA与容量负荷呈直线回归关系(回归系数b=2.466,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与容量负荷相关,容量超负荷组严重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随着容量负荷增加,营养状况更差。改善容量超负荷有利于纠正患者营养不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实施心理护理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尿毒症需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30例,另一组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观察组在焦虑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两项内容的比较结果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需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且提升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舒适程度,值得临床上加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的患者为观察组,择期选其未行血透的尿毒症患者100例为对照组,选择100例健康者为标准组。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Ferritin检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它各个肿瘤标志物水平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综合相比,Ferritin、CA125以及CA19-9检测水平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肿瘤标志物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的患者肿瘤标志物Ferritin、CA125以及CA19-9水平具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血透不能有效的对肿瘤标志物进行清除。
简介: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脑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脑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病例选自四平市中心医院、吉林省脑科医院,持续血液透析治疗并发脑出血的患者104例,询问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并使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问卷调查。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脑出血患者生存质量SF-36的总体评分为:41±16,患者的年龄、原发病、家庭里有无配偶的支持、在职情况等因素与生存质量有关。血液透析合并脑出血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生存质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患者年龄与生存质量有关联,高年龄往往呈现低生存质量,年龄大,体质差,预后较差。年龄小,体质好,预后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高钾血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对47例高钾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健康教育,形式包括集体小讲课、个别指导、健康处方、病友交流、饮食记录等。比较健康教育前后患者透析前血钾的情况。结果教育前有47例高钾透析患者,血钾为(5.84±0.30)mmol/L;教育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时患者血清钾均逐渐下降,且均低于教育前,并且3个月时有9例(19.14%)患者血钾升高,教育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及家属对高钾的认知,采用控制血液透析患者进食钾摄入量,增加透析频率等方式,及时有效清除血钾,从而减少高钾血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