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研究者医院提供的样本进行研究,共计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入院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随机分2组,抽签法。对照组予以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观察组予以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前列腺功能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IPSS得分较对照组低,残余尿量较对照组少,最大尿流速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病情,恢复前列腺功能,且术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炎症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补体C3、补体C4水平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指标在老年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中变化。[方法]选取2022年7-12月在包钢三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82名及无前列腺增生的男性7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检测血清HsCRP、C3、C4及全血的WBC指标。[结果] 血清补体C3、C4指标在BPH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和外周血WBC计数在两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PH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血清HsCRP、全血的WBC指标可作为BPH患者的炎症观察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注射区皮下脂肪增生的患者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23年3月到2024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胰岛素注射患者进行研究,调选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记为对照组(n=61)与实验组(n=61)。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采用皮肤预防护理,具体策略如下。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存在(P<0.05)。结论: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皮肤预防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胰岛素注射区皮下脂肪增生的发生率。本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证明皮肤预防护理策略在预防皮下脂肪增生中的积极作用。护理干预措施如定期更换注射部位、正确的注射技术以及对注射区皮肤的监控与保养,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针对目前临床现状,比较和分析对前列腺增生症围手术期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方案的实验成果。方法 本次研究样本为我院6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研究时间选择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所有研究样本以单双数字表法为分组标准将其划分两组,后统计研究数据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仅有2例出现并发症,占比率6.67%(2/30),且整体护理有效率高达30/30(100.00%),较另一组各项数据,组间P值均达到小于0.05标准。结论 临床针对前列腺增生症围手术期患者的治护过程中,为其提供优质护理干预方案,可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且整体护理有效性得以体现,对其预后质量的影响意义深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不同内镜微创手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其对预后的潜在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8年4月至2022年5月期间,本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200例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均分为四组,每组50例。通过对比四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治疗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复发率,来评估不同手术方法的效果。结果: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术后的最大尿流率均较术前有所提高,而残余尿量则有所下降,这些变化在统计学上均呈现出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内镜微创手术在BPH的治疗中均表现出一定的有效性,特别是等离子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PKEP)能更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过程,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检测中单核细胞异常结合散点图分析在恶性血液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SYSMEX XN2800血常规检测及血细胞分类计数(DIFF)散点图异常报警信息,选择庆阳市地区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1例初发恶性 血液病住院患者血常规进行分析。结果:101例恶性血液病中,76例(75.2%)单核细胞比例增高29例(28.7%)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101例(100%)DIFF散点图异常,45例(44.5%)白细胞增高,32例(31.6%)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全部减低,17例 (16.8%)血小板增高,59例(58.4%)血小板减低,进行血涂片复检,原始细胞符合率为69.3%,未成熟粒细胞符合率为 44.6%,散点图异常提示符合率100%,后对101例进行骨髓形态学、外送骨髓流式细胞学、骨髓活检、细胞遗传学确诊为新发恶 性血液病,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包括急性早幼粒细胞型和急性淋巴细胞型,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慢性淋巴细胞型髓系白血 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DIFF散点图具有各自明显的特点。其他疾病类型的DIFF散点图特征不明显。结论:血细胞检测中及 散点图异常在恶性血液病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 RNA Hotair 是否在胃癌细胞当中产生对巨噬细胞的作用,由此形成更多的癌症支持细胞,加速胃癌的增殖、侵袭。方法:纳入胃癌患者的时间段为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纳入胃癌患者总例数100例。所有患者病变组织切除后,将其存储在恒温-80℃的环境下。本次研究按照实验内容的差异对组别进行划分, 其中共培养实验的组别包括AGS 细胞组、参照组,转染实验的组别包括参照组、Hotair 过表达组和 RNA 干扰组。通过开展共培养实验,对巨噬细胞的表型转换进行检测。通过原位杂交实验,对 M2 型巨噬细胞与 lncRNA Hotair 进行共定位处理;在 RT- PCR 实验的支持下,实现对巨噬细胞表型转换的 lncRNA检测、筛选;在 RNA 干扰技术的支持下,将胃癌细胞 lncRNA 水平敲低,敲低完成后组织共培养实验。为进一步检测癌症巨噬细胞转型后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产生的实际影响,将研究数据代入统计学软件,并将输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P<0.05说明结果具有突出的差异性。结果:巨噬细胞不同表型数量,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巨噬细胞lncRNA水平,流式细胞不同表型细胞比例、450 nm 吸光度、侵袭细胞数量组间对比结果差异突出(P<0.05)。结论:在巨噬细胞的作用下,胃癌细胞当中的lncRNA Hotair被吞噬,为临床胃癌治疗提供了全新的突破口。
简介:摘要:目的: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其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传统的细胞形态学检查是淋巴瘤诊断的基础方法之一,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流式细胞术的广泛应用,其在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逐渐得到认可。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传统细胞形态学检查和流式细胞学检查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估两者结合在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的作用。方法:1. 细胞形态学检查: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淋巴结穿刺液或骨髓涂片,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分析。2. 流式细胞学检查: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样本进行免疫表型分析,识别淋巴瘤细胞。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敏感性(96.7%)也显著高于对照组(83.3%),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形态学结合流式细胞学在淋巴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两者结合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淋巴瘤。因此,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建议将细胞形态学结合流式细胞学作为淋巴瘤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