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宋代等级安排的基本理念,是在优先保证务实性的前提之下,最大限度地维系官僚集团内部的稳定、协调,以达到巩固统治秩序的目的。班位,是彰显官员身份、排定等级的重要工具之一。北宋前期,以无权责的本官为班位的“衡量基准”,根据不同的等级季体“官与差遣分离”程度的不同,采用“分层”的安排模式;元丰改制期间,等级结构发生了改变,以注入职掌的职事宫为“重心”,此时,影响班位高下的“基准项”与“优先项”二者走向了合一,班位安排的繁琐程度也随之降低。元佑以後,为了使君主控御臣下的手段更加多元,避免频繁的等级下调对朝臣构成较大的心理冲击,资序、贴职、“二府旧臣”、“曾任侍从”等要素再次介入到等级安排之中,这也使排班的原则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简介:以征管改革、机构改革、信息化建设为主题的“三位一体”综合改革是我省国税系统的一次全面大变革,阵痛过后的国税干部队伍更趋精简,征管效率极大提高,信息化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改革促进了队伍活力,推动了税收征管,带来了国税机关的崭新面貌。但在具体运行中,改革也难免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下面笔者就此谈一些个人看法。一、存在问题“面面观”(一)机构设置“框架大、线条粗”、影响征管效率。一是征收局架构设置不合理。综合改革后,县级国税局征收局负责全县国税系统的税款征收及入库,涉及范围之大,战线之长空前。就叶县国税局而言,全局下辖个18乡镇、200多个行政村,2000余个体工商户。例征
简介:摘要胎头位置异常是造成难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持续性枕后位(POPP),是产程中最常见胎头位置异常,并且对其诊断极其具有挑战性,该异常与孕妇及新生儿相关疾病发病率有关。目前,用于POPP孕妇产程旋转胎头的方法包括3种:徒手旋转、器械助产旋转和孕妇体位干预。徒手和器械助产旋转,均可能对母儿产生潜在危害,而孕妇体位干预作为一种无创方法,成为目前国内外产科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临床较常用的POPP孕妇产程体位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手膝卧位、侧俯卧位(LAD)及系列性体位干预。笔者拟对POPP的定义及其发生率、高危因素、对母儿的危害及其产程处理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简介:摘要:疏水箱的正常疏水阀切换到应急疏水阀过程中,对罐子液位变化影响,因此从液位控制逻辑、阀门控制及罐体结构方面进行分析,并且通过运行人员的控制进行优化,以便能够有效控制罐体的液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在产程中持续性枕后位的应用对产妇分娩过程和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选取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产程中持续性采用自由体位枕后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产程体位。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过程、产程疼痛评分、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情况以及产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产程疼痛评分较低,分娩时间较短,顺产率较高,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产后康复情况较好。而对照组产妇在这些方面表现相对较差。结论:在产程中持续性采用自由体位枕后位对产妇的分娩过程和产后恢复均有积极影响,可以减轻产程疼痛、缩短分娩时间、降低产后出血风险,并促进产后康复。因此,推广自由体位在产程中持续性枕后位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产妇的产后生活质量和促进产妇的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白血病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杂合性丢失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法和聚合酶链反应测序方法对患者移植后外周血、头发毛囊、口腔黏膜拭子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HLA分型。采用23位点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STR)测定试剂盒和本实验室建立的HLA区域内的6个STR位点方法对患者移植后的外周血、口腔黏膜拭子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STR位点检测。结果患者经父亲源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外周血标本HLA基因型与父亲完全一致。患者头发毛囊标本HLA结果为HLA-A*02:01,24:02, C*03:03,03:04, B*13:01,15:01, DRB1*08:03,12:02, DQB1*03:01,06:01。口腔黏膜拭子为HLA纯合子,只存在父亲单倍型HLA-A*24:02-C*03:03-B*15:01-DRB1*08:03-DQB1*06:01,丢失了母亲单倍型HLA-A*02:01-C*03:04-B*13:01-DRB1*12:02-DQB1*03:01。患者移植后外周血23个STR位点与父亲完全一致。口腔黏膜拭子23位点短串联重复位点无丢失,但6号染色体上HLA区域的6个STR位点至少有4个发生了丢失。结论发现1例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患者的口腔黏膜拭子发生HLA杂合性丢失。
简介:为探索有效分离两样品间差异甲基化片段的方法,以DNMT1(DNAmethyltransferase1,DNMT1)表达抑制前后的肝癌细胞系7721-sMT1和7721-pMT1为研究对象,结合消减杂交和磁珠分离的方法,在两细胞系全基因组DNA范围内进行扫描差异性甲基化片段;将这些片段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所获38条差异甲基化片段分布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但集中于重复序列、基因的启动子区,此特点符合DNA甲基化位点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证明消减杂交结合磁珠分离的方法,能筛选出两样品间的差异甲基化片段,该方法的建立为筛选肿瘤细胞中特异性差异甲基化片段作为肿瘤诊断的标志物提供了可能性.
简介:目的调查汉族骨髓供者中常见的HLA-Cw等位基因.方法对115例骨髓捐献者采用PCR-SSP方法进行HLA-Cw低分辨和高分辨分型.结果115例汉族骨髓捐献者中,HLA-Cw位点基因频率分布由高至低依次为Cw*03(0.2598)、Cw*01(0.2142)、Cw*07(0.1978)、Cw*08(0.1154)、Cw*12(0.0582)、Cw*14(0.0399)、Cw*15(0.0399)、Cw*06(0.0399)、Cw*04(0.0309);进一步检测到16种等位基因,其中Cw*0101、Cw*0304、Cw*0302、Cw*0401、Cw*0602、Cw*0702、Cw*0801、Cw*1202、Cw*1402、Cw*1505、Cw*1502为对应抗原最为常见的等位基因.结论本研究在DNA水平上,提供了中国汉族人群中HLA-Cw位点基因分布频率及常见等位基因资料.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hereditaryopticneuropathy,LHON)线粒体DNA(mtDNA)14484位点突变患者的发病率和临床特征.方法:对来自117个家系的119例临床确诊或疑诊LHON的患者进行mtDNA检测.对3例证实为14484位点突变的家系做深入调查并收集相关病史及临床资料,抽取15例家属的血样进行mtDNA检测.结果:存在线粒体DNA突变的62例(62/119,52.1%)中,14484位点突变仅3例(4.8%).该3例3个家系56例中,28例有眼部症状,外显率50%.发病经过和临床表现类似11778位点突变的LHON,但其中视力恢复者17例(60.7%).15例家属的血样检测再次证实为14484位点突变.结论:我国LHON患者中14484位点突变者少见,其临床表现与11778位点突变者相似,惟视力恢复率高.
简介:摘要采用锥度安装的舵杆与舵柄之间,或舵杆、舵销与舵叶承座之间在锥度压装前相对理想状态位置存在一定偏差,该偏差一定程度上影响压装的最终压入值。如何确定偏差的大小?
简介:为丰富太子参分子标记库、开发太子参SSR标记、寻找有效的太子参种源鉴定方法。本研究运用MISA、Primer3等分子生物学分析工具,从太子参转录组中搜索获得11297个SSR位点,其出现频率为8.87%,分布距离为平均每10kb有1.47个SSR位点,其中主要重复类型是单核苷酸重复;11297个SSR位点中不同核苷酸基序类型的SSR有259种,主要以单核苷酸重复基序A/T为主,其次是三核苷酸重复基序AAT/ATT。在此基础上设计、筛选得到16821对特异性引物,其中针对高多态性SSR序列的引物有8706对,随机挑选其中的20对引物对来源于贵州、江苏、福建的6个太子参样品DNA进行PCR扩增,其扩增成功率达70%~80%。太子参转录组SSR分布密度大、类型丰富、多态性潜能高、通用性好,可为开发太子参功能性标记提供前期基础,在太子参种质资源评价和优质种源筛选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简介:简单重复序列(SSR)广泛存在于基因组中,是亲缘关系分析、DNA指纹图谱构建和遗传多样性研究领域中非常重要的遗传标记之一。红豆树群体已处于濒危状态,且属无参基因组,其近缘种开发的SSR引物亦很少,为满足红豆树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制定合理的保护策略,本研究基于SLAF-seq(specific-locusamplifiedfragmentsequencing)技术对天然群体中典型红豆树进行简化测序,利用MISA软件对测序获得所有SLAF片段进行SSR位点搜索,并对SSR位点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利用PrimerPremier5.0软件进行引物批量设计。与日本晴水稻的测序数据相比,红豆树参考基因组的双端比对效率为90.14%,酶切效率为92.37%,说明SLAF建库正常;测序Q30为92.32%,GC含量为37.17%,说明达到测序要求。本研究共获得6426462reads和592221个SLAF标签,其中16653个多态性SLAF标签,含有17868个SSR位点,平均每6.98kb就分布有1个SSR位点。不同核苷酸重复类型的基元类型数量及SSR位点数量间差异较大,除单核苷酸外,二、三核苷酸重复类型数量较多,分别占总SSR位点的17.15%和15.02%,其中AT/TA和GAA/TTC基元重复数量最多,分别为1090个(43.1%)和349个(15.2%)。通过批量引物设计共得到2817对引物,以二、三核苷酸类型较多,两者所占比例高达94.8%。结果表明:SLAF-seq技术可以很好的应用于红豆树(无参基因组)SSR位点的开发,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数据发掘的SSR位点能够为SSR分子标记开发提供信息,并有助于后续群体遗传多样性和交配系统分析等。
简介:【摘要】目的:大量研究文献表明患牙拔除后,患者前牙区的牙槽骨在体积、质量、形状方面会出现若干变化。拔牙位点保存技术能够预防患者牙槽嵴出现萎缩吸收以及牙龈软组织退缩,使患牙区域软硬组织满足后期义齿种植之所需,达到口腔修复美学要求的目的,故而研究和探讨此技术在前牙口腔种植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8月1日至9月2日期间,选取本院诊治的100例前牙口腔种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数法作为分组方式,将10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患者(共62颗患牙),分别采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和常规治疗方式。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牙槽骨宽度及高度、牙槽骨吸收情况及美学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牙槽骨宽度及高度水平、美学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牙槽骨吸收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拔牙位点保存技术能够为前牙口腔种植提供良好组织条件,改善术后前牙区的牙槽骨高度及宽度,有效保护残余牙槽骨的骨量且有助于提升美学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一个高度怀疑为青少年发病的成人糖尿病7型(MODY7)家系进行信息收集及基因检测,寻找其基因突变位点,并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对1例病程20年、长期胰岛素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无酮症倾向、有3代糖尿病家族史的28岁女性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发现其携带KLF11基因变异,遂对其家系进行调查,收集家庭成员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致病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方法为:首先对先证者采用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方法寻找致病基因,然后使用Sanger测序技术验证基因突变位点,并对其他家系成员使用Sanger测序技术筛查有无相同基因突变位点。结果该家系共检出2例成员存在KLF11基因杂合突变c.920C>T(编码区第920号核苷酸由胞嘧啶变异为胸腺嘧啶),导致氨基酸改变p.P307L(第307号氨基酸由脯氨酸变异为亮氨酸),为错义突变。这与其临床被诊断为糖尿病相符合。结论本研究的家系为KLF11基因c.920C>T(p.P307L)错义突变导致糖尿病家系,该突变位点可能是MODY7新突变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