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腐败零容忍的社会环境是实现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基础。十八大以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反腐败措施,但反腐败效果是否会降低公众的腐败容忍度则有待经验研究验证。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受访者对腐败的容忍度,尤其是黑色腐败的容忍度普遍较低;利益相关度和黑色、灰色和白色三种腐败现象的容忍度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反腐效果显著影响公职人员对黑色腐败的容忍度,但对非公职人员不显著;反腐非预期后果显著正向影响黑色和灰色腐败容忍度,对非公职人员的影响更显著。另外,地方经济发展和个人经济状况与灰色腐败容忍度负相关,但与白色和黑色腐败容忍度关系不显著。这些发现表明,社会的腐败容忍度普遍偏低,但短期内反腐效果越好,公职人员腐败容忍度反而会更高。只有持之以恒的严厉反腐才能缓慢改变腐败风气,形成零容忍的政治生态。发展经济和打击影响公众利益的腐败,在反腐败的同时改善政府回应性和治理为官不为现象,也能有效降低社会的腐败容忍度。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非医学院校学生对艾滋病(简称AIDS)知晓的现状,为制定更有效的教育计划并实施更佳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形式对非医学院校学生进行AIDS相关的调查分析。结果非医学院校学生对AIDS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全面的掌握,对深入认识AIDS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有较高的需求,14.8%的学生有过性行为。结论非医学院校在常规系统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时,要加强宣传薄弱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并将提高自我保护的技能列入教育的重点,促使他们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有效地遏制AIDS的流行和蔓延。
简介:为了让卷烟感官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精准把握消费者真实需求,通过网络评论爬取和在线问卷调查两种途径获取代表性卷烟的消费者感官评价数据,采用语义分析法和相关统计学方法,从感官描述词匹配频率和词汇数、指标理解度和几何平均值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初步验证了中式卷烟消费体验感官评价指标的实用性和适用性。研究发现:(1)网络评论分析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的验证结果较为一致,并相互补充;(2)对于一级指标,消费者对描述满足感特征的指标最为关注,其次为舒适感和轻松感;(3)对于二级指标,从消费者关注和感知程度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核心指标,包括"浓郁"、"醇厚"、"刺激"、"柔和"、"清新"、"劲头"、"甜润"、"顺畅"、"余味"、"杂气"、"嗅香"和"细腻"等12个关注多、易感知的指标;第二类为延伸指标,包括"成团"、"丰富"、"绵长"、"透发"、"均衡"和"愉悦"等6个关注少、难以感知和理解、但起到深化和综合作用的专业性指标。
简介:摘 要:目的 了解新冠疫情前后医学生对中医的认识情况,为中医传承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对四川省某大学654名医学生发放关于新冠疫情前后医学生对中医认识情况的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02张。结果 新冠疫情后,完全不相信中医(1.0% vs. 2.0%)和认为中医只有保健作用而无治病作用的医学生人数(3.3% vs. 6.5%)较疫情前明显减少,认为中医疗效确切的人数较疫情前明显增加(95.7% vs. 91.5%);同时,新冠疫情后,医学生也更愿积极参与中医的研究(91.0% vs.73.1%)和中医的推广(94.0% vs.81.1%);在影响中医就医行为的因素中,主要是中药的使用疗程较长(66.8%)、中药口感较差(79.2%)和中药不方便携带(63.8%);另外,94.35%的调查对象认为中医值得推广,96.01%认为中医有发展前景,91.86%认为中医人才就业形式可观,90.53%认为中医的现代研究相对滞后。结论 新冠疫情后,医学生对中医的认可度明显提高。优化中药的口感以及保存方式,缩短中医治疗周期,降低中医治疗费用,加强中医的基础研究,均可能有利于中医的传承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放射性直肠损伤患者合并焦虑、抑郁及躯体症状障碍的发生率及治疗。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以《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编委会编委收治的放射性直肠损伤患者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患有盆腔肿瘤,接受过盆腔放疗;(2)肠镜提示直肠有炎性反应或溃疡。排除标准:(1)放射治疗前有心身疾病史;(2)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阅读和理解手机展示的问卷中的问题;(3)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主客观管理分析(SOMA)自评量表、躯体症状健康量表(PHQ-15)、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和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来设计《放射性直肠损伤心理调查》电子问卷。通过微信群将该问卷发给编委管理的放射性直肠损伤患者。本研究观察指标:(1)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评估:采用SOMA自评量表,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分级:轻度(≤3分)、中度(4~6分)和重度(≥6分);(2)焦虑和抑郁及躯体症状障碍的发生率:分别采用GAD-7、PHQ-9和PHQ-15自评量表进行评估;(3)焦虑、抑郁、躯体症状障碍与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分级相关性。结果共回收71份合格问卷,41份(56.9%)来自广州。71例患者中,男6例,女65例;年龄(55.7±9.3)岁,<60岁者48例(67.6%),确诊放射性直肠损伤中位病程2.0(1.0,5.0)年。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评估:轻度18例(25.4%)、中度27例(38.0%)、重度26例(36.6%)。焦虑和抑郁及躯体症状障碍发生率:无合并症的患者共12例(16.9%);发生焦虑、抑郁或躯体症状障碍的患者共59例(83.1%),其中2例患者只合并焦虑、1例患者只合并抑郁、9例合并躯体症状障碍、2例合并焦虑+抑郁、4例合并焦虑+躯体症状障碍、2例合并抑郁+躯体症状障碍、三者并发者40例。焦虑、抑郁、躯体症状障碍与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分级相关性:与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轻-中度组患者相比,重度患者的焦虑和躯体症状障碍的严重程度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3,P=0.032;Z=-2.045,P=0.041);但两组患者间抑郁程度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Z=-1.176,P=0.240)。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评分与患者的焦虑(r=0.300,P=0.013)、抑郁(r=0.287,P=0.015)及躯体症状障碍(r=0.344,P=0.003)程度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放射性直肠损伤患者的焦虑、抑郁、及躯体症状障碍的发病率极高。有必要加强躯体症状障碍的诊断及治疗,以减轻患者盆腔会阴疼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生长迟缓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2019年4月至5月在全国8个IBD医疗中心患者微信群内招募并筛选确诊年龄小于18岁的IBD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临床及生长相关的资料,计算两个时间点(诊断时和调查时)生长迟缓的发生率。根据调查时是否存在生长迟缓,将患者分为生长迟缓组和无生长迟缓组,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97例IBD患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8例,克罗恩病(CD)89例。UC患者均无生长迟缓。89例CD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41例;年龄15.5(1.0,21.0)岁。调查时生长迟缓患者共14例(15.7%),设为生长迟缓组,无生长迟缓者75例,设为无生长迟缓组;诊断时生长迟缓发生率为19.0%(16/84)。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无生长迟缓患者比较,生长迟缓患者诊断年龄更低[5.0(1.0,13.8)岁比14.0(12.0,16.0)岁,P = 0.003],疾病活动度更重(P = 0.006),急性消化道穿孔比例更高[28.6%(4/14)比2.7%(2/75),P = 0.005)],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比例更高[64.3%(9/14)比33.3%(25/75),P = 0.029)],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更长[1.5(0,6.5)个月比0(0,3.0)个月,P = 0.040],而使用生物制剂的患者比例更低[42.9%(6/14)比80.0%(60/75),P = 0.010],生物制剂使用时间更短[0(0,6.3)个月比7.0(1.0,12.0)个月,P = 0.0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诊断年龄为CD患者生长迟缓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6.909,95%CI:1.250 ~ 38.195,P = 0.027)。结论诊断年龄低的儿童起病IBD患者较易发生生长迟缓,临床应予以重视。
简介:摘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英国民众对中医药的认知与态度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后续中医药国际传播提供数据参考。2021年6月5日—11月1日,采用滚雪球抽样法从英国的诺里奇、伦敦抽取200名当地普通民众,采用一般人口学变量与中医药认同量表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民众中医药认同量表得分为(71.53±0.76)分,89.2%的被调查者目前对中医药的信任度未发生变化,10.8%的被调查者更加信任中医药;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教育水平是影响民众是否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主要因素(P值均<0.05)。可见,目前英国民众对中医药的态度较为积极。今后可在保持中医药在英国现有治疗优势的同时,加大针对当地居民不同年龄段中医优势病种调研,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推广,并注意打造中医药在英国的特色品牌,提升中医药知名度,还需借助新媒体等更多手段,加强中医药在英国民众中的宣传,争取当地主流媒体的报道,努力提高当地民众对中医药的认知水平。
简介:目的了解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某中医高校的581名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进行匿名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对象中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基本知识、传播途径知识知晓人数分别为455人、445人和464人,知晓率分别为78.3%,76.6%和79.9%。在艾滋病基本知识方面,大学生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外表看起来健康的人有可能携带HIV""艾滋病可以预防""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及"检测艾滋病应到正规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90.4%,89.7%,83.1%,92.6%及94.7%;但大学生对"我国目前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出现了艾滋病疫情""世界艾滋病日"和"尚无疫苗可以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41.7%,59.2%和66.8%。在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方面,大学生对"输入含有HIV的血液会感染艾滋病""正确使用安全套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机会""感染HIV的妇女生下的小孩可能会感染艾滋病"等知识的知晓率均较高,分别为94.0%,90.0%和92.9%;但大学生对"蚊虫叮咬不会传播HIV"和"与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共用泳池、浴池和马桶不会感染艾滋病"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40.3%和55.6%。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还不够全面,高校应加强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