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组织检查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新乡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患者36例,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组织检查。统计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分析二者符合率及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超声图像特点。结果36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患者中,超声引导下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显示恶性病变11例(导管原位癌8例,浸润性癌3例),良性病变25例;手术病理结果证实恶性病变13例,良性病变23例。穿刺活组织检查误诊4例,诊断符合率为88.89%(32/36)。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恶性病变11例中,超声可见微钙化1例(9.09%),低回声2例(18.18%),低回声伴微钙化8例(72.73%),低回声伴微钙化者占比高于微钙化者、低回声者(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活组织检查对非肿块型乳腺病变诊断准确率高,可提高乳腺癌检出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S-FNA)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郑州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均进行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及US-FNA诊断,有完整的US-FNA、超声弹性成像的资料。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式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效果。结果65例患者共检出甲状腺结节120个,其中良性75个,恶性45个。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检出良性甲状腺结节53个,恶性甲状腺结节67个;US-FNA诊断检出良性甲状腺结节73个,恶性甲状腺结节47个。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比较,US-FNA诊断甲状腺结节的特异度、准确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方法诊断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并联诊断试验可提高诊断灵敏度,为91.11%;串联诊断试验可提高诊断特异度,为92.00%。结论US-FNA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病变有较高的价值,其诊断特异度与准确度高,可与超声弹性成像进行联合诊断,从而提高早期诊断效能,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成像特征在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magnetic resonance guided focused ultrasound, MRgFUS)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术前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行MRgFUS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28例(共32个病灶)的术前超声造影特征。评价病灶的二维灰阶超声成像的回声强度、超声造影成像灌注强度、灌注分布、造影剂进入模式、动脉期病灶内是否有迂曲走行的血管、环样灌注及灌注消退等7个指标与消融坏死范围的关系。结果术前二维灰阶超声显示68.75%(22/32)病灶呈低回声;术前超声造影检查显示81.25%(26/32)病灶呈等/低增强,65.63%(21/32)病灶灌注不均匀,68.75%(22/32)可见有迂曲走行的血管,71.88%(23/32)可见周边环状增强,75%(24/32)造影延迟相呈快退。以上6个指标对子宫肌瘤消融率≥50%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成像可评价子宫肌瘤内血流特征,为子宫肌瘤MRgFUS消融术前筛选提供重要信息。
简介:摘要评估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诊断继发性胰腺肿瘤的有效性。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因胰腺占位性病变行EUS-FNA,且病理证实为继发性胰腺肿瘤的患者资料。统计患者的临床特征,肿瘤EUS表现,病理类型和分布,以及后续治疗及随访情况。11例患者经EUS-FNA最终诊断为继发性胰腺肿瘤,其中肾脏来源4例,肺来源4例,结肠、乳腺、膀胱来源各1例。EUS主要呈均匀低回声表现(10/11),周围边界不清晰(6/11)。近半数患者(5/11)可在转移灶附近发现淋巴结肿大。转移灶诊断与原发肿瘤发现的时间跨度从6 d至27年不等。EUS-FNA可有效诊断继发性胰腺肿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导式放松疗法开展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临汾市骨科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与参考组(5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引导式放松疗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下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VAS评分、ODI评分明显下降,SF-36评分明显增加,观察组改善程度均大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放松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使用有助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轻疼痛,对腰椎功能恢复、病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IINB)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在英德市人民医院行择期单侧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的老年患者70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其中男63例,女7例,年龄(77.61±9.85)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IINB联合TAPB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传统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毕即刻与术后6 h、12 h、24 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观察并比较两组入室时(T0)、麻醉完成5 min(T1)、切皮后(T2)、术后6 h(T3)、术后12 h(T4)5个时点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满意度和安全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术后6 h、12 h、24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15±0.12)分比(2.26±0.21)分,(1.56±0.14)分比(4.26±0.42)分,(2.01±0.19)分比(4.47±0.41)分,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T1、T2两个时间点的MAP[(83.26±8.11)mmHg(1 mmHg=0.133 kPa)比(62.06±6.39)mmHg,(84.22±8.31)mmHg比(60.29±6.03)mmHg]和HR[(68.92±6.32)次/min比(81.26±8.33)次/min,(65.29±6.26)次/min比(78.64±7.62)次/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为88.57%(31/35),对照组为85.71%(30/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满意度得分为(2.96±0.2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8±0.22)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尿潴留、恶心呕吐和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尿潴留4例,发生率为11.4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IINB联合TAPB用于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镇痛效果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图像和二维X线荧光图像配准,评估超声引导机器人辅助关节突关节穿刺术动物实验的准确性。方法取成年绵羊腰椎新鲜标本6个,浸泡于明胶溶液,分为左右侧关节突关节各24个,共计48个关节突关节,依据穿刺方式分为机器人组和徒手组(n=24),机器人组和徒手组均穿刺左右侧关节突关节各12个,机器人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穿刺关节,徒手组穿刺对侧关节;机器人组左侧关节突关节左侧L1 3个,L2 3个,L3 3个,L4 3个,右侧关节突关节L1 2个,L2 3个,L3 5个,L4 2个;机器人组和徒手组均在同一标本上进行,采用自身对照实验,记录和比较两组定位误差、方向误差、扫描时间、路径规划、总穿刺时间、总操作时间。结果机器人辅助穿刺的定位误差[(2.21±1.12)mm]、方向误差(1.51°±0.47°)显著小于徒手组[(3.26±1.44)mm、2.24°±0.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所有模型均在首次成功实现关节突关节穿刺,徒手组则需要多次校正;机器人组总操作时间[(463.84±34.93)s]显著长于徒手组[(298.40±27.48) s],但总穿刺时间[(37.97±6.87)s]显著短于徒手组[(261.61±33.1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下的关节突穿刺术可以在较少的针头调整次数下实现精准穿刺。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循证医学构建超声引导下关节腔穿刺术的标准化护理流程,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于2021年1月在循证医学指导下构建超声引导下关节腔穿刺术的标准化护理流程。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200例骨科门诊超声引导下关节腔穿刺术患者,将实施标准化流程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实施标准化流程后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各100例。比较实施标准化流程前后两个时间段护理人员超声引导下关节腔穿刺术操作评分差值、关节腔穿刺术操作时间,以及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肿胀程度、穿刺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标准化流程后,护理人员在操作前准备、操作过程、熟练程度、理论总分评分及总分5个方面的关节腔穿刺操作评分差值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关节腔穿刺术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的肿胀评分、疼痛程度、穿刺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医学构建的超声引导下关节腔穿刺术标准化护理流程能帮助护理人员提高操作理论及操作熟练程度,缩短术中操作时间,减轻患者术后肿胀、疼痛程度,避免穿刺相关不良事件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超声造影(CEUS)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经皮穿刺纵隔肿瘤的诊断效能及影响因素,探讨CEUS引导穿刺纵隔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经皮穿刺活检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CEUS引导穿刺组54例、CT引导穿刺组75例,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对纵膈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CEUS组的取材有效率98.1%高于CT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引导组的取材有效率与坏死面积占比(A%)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56,P<0.001)、与肿瘤的有效厚径(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44,P=0.002),临界值分别为A%=46.7%,P=0.001,T=20.5 mm,P=0.002。CEUS引导组并发症发生率1.9%,CT引导组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气胸发生率:CT引导组中经皮穿刺途径为2.1%,经皮-肺穿刺途径为29.6%(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超声可探及的纵隔肿瘤,尤其是其中坏死程度较广泛的肿瘤,超声造影能够有效引导穿刺肿瘤活性区域,可作为CT引导穿刺活检的有效补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TcMRgFUS)治疗药物难治性特发性震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19例药物难治性特发性震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TcMRgFUS进行单侧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术后1、3、6个月对所有患者行临床随访,包括复查头颅MRI,判断病灶的消融情况;行临床震颤评定量表(CRST)评分,评估震颤的缓解情况;同时询问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缓解情况。结果19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术后即刻复查头颅MRI,所有患者均可见消融灶,其大小在X、Y、Z轴方向上分别为(5.8±0.9)mm、(6.0±1.3)mm、(6.1±1.7)mm。术后发生感觉障碍14例;味觉减退5例;平衡障碍4例;右手肌力下降1例,8 d后肌力恢复正常。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的中位时间为5.0(1.0,6.0)个月。术后6个月,10例患者复查头颅MRI,其消融灶均消失。19例患者CRST总分和治疗手部运动评分均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有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均P<0.001),但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均P<0.05)。存在不良反应的患者,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正常或仅有轻微症状。结论采用TcMRgFUS治疗药物难治性特发性震颤,术后震颤改善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引导激光间质热疗(MRgLITT)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手术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经MRgLITT治疗的15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包括颅内肿瘤2例、下丘脑错构瘤2例、海马硬化4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3例、灰质异位症2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1例和双侧枕叶软化(行胼胝体切开术)1例。患者术前均经多学科评估。术后评价指标包括消融体积比率、消融有效率以及术后3个月的癫痫无发作率、癫痫发作降低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15例患者的MRgLITT治疗均顺利完成。计划消融体积为785.4~10 716.0 mm3,实际消融体积为851.4~14 717.8 mm3,消融体积比率为91.2%~98.1%,消融有效率为100%,消融时间为136~6 345 s。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均为轻度出血,后期恢复良好。15例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为3~6 d。15例患者术后3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8例无癫痫发作,3例癫痫发作减少>50%,3例癫痫发作减少<50%,1例癫痫发作无变化。结论临床应用MRgLITT应严格筛选适应证,术中通过结合立体定向、实时温度监测等技术,以及合理规划光纤路径和毁损范围,可安全、有效地毁损致痫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三针定位穿刺"法在经皮肾镜手术中精准穿刺目标肾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诊治的9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观察组42例采取俯卧位超声引导下"三针定位穿刺"法精准穿刺目标肾盏而建立经皮肾镜工作通道,对照组56例在超声引导下行常规定位穿刺,两组均建立18~20 F通道,采用钬激光和(或)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收集围手术期相关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98例均一期成功建立穿刺通道。观察组与对照组二期手术者分别为3例和8例,两组间患者的年龄、BMI、结石类型、结石最长径、结石CT值、肾积水程度、术后并发症、手术次数、一期结石清除率以及最终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穿刺针数、穿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1例出现明显肾周积液,对症处理后痊愈;对照组中1例术后出现严重血尿,经介入栓塞后治愈。两组均无肾周器官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超声引导下"三针定位穿刺"法在经皮肾镜手术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作为经皮肾镜取石术定位方法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任务驱动联合行为引导教学在内镜中心实习护生带教中的作用。方法将2019年实习的38名护生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将2020年实习的38名护生设为观察组,采用任务驱动联合行为引导教学。比较两组实习生实习成绩、综合护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课堂氛围。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91.43±3.31)vs.(84.52±4.16)]及实际操作成绩[(93.37±2.26)vs.(88.46±2.54)]均优于对照组;教学后两组实习护生沟通能力、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量表评分均提高,且教学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课堂氛围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任务驱动联合行为引导教学应用在内镜中心护理带教中,可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实习护生的综合护理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课堂氛围评分均较好,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强度聚集超声(HFIU)消融治疗结合宫腔镜检查及超声引导下清除子宫壁妊娠的效果。方法对广州市越秀区妇幼保健院2021年收治的1例子宫壁妊娠患者进行HFIU消融治疗结合宫腔镜检查及超声引导下清除。结果总共治疗时间仅需要2 d,手术出血仅10 ml;术后阴道流血持续5 d干净;血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术后第1天即明显下降,3周左右血降至正常;术后6周左右恢复正常月经,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子宫壁妊娠HIFU消融治疗+超声引导下病灶清除术治疗时间短、损伤小、恢复快且治疗效果满意,可以作为子宫壁妊娠治疗方案的一种好的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胫神经阻滞下内热针导热治疗跖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确诊为跖筋膜炎患者90例,年龄31~77岁,男38例,女52例,将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胫神经阻滞下内热针组(IHB组,n=45)和内热针治疗组(IH组,n=45)。IHB组患者超声引导行胫神经阻滞后给予内热针治疗,IH组患者仅行足底内热针治疗,两组患者均为单次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7、30及90 d时NRS评分,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和跖筋膜起点厚度;对两组患者治疗后90 d时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1、7 d时NRS评分,IHB组分别为[(3.5±1.2)和(2.5±0.8)]分,明显低于同时点IH组的[(8.8±1.4)和(3.9±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 d时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IHB组(45±5)明显高于IH组(3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跖筋膜起点厚度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90 d时,IHB组和IH组优良率分别为91.1%(41/45例)和88.9%(40/4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胫神经阻滞下内热针治疗跖筋膜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针刀联合超声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疼痛科收治的腕管综合征住院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针刀组(NK组,n=40)和针刀联合脉冲射频组(NKP组,n=36)。NK组在超声引导下行针刀治疗,NKP组在超声引导下联合脉冲射频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收集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腕部相同距离的正中神经远端感觉潜伏期(Mndsl)和尺神经的远端感觉潜伏期(Undsl);并在治疗后1、3、6个月时评估比较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不同观察时点,组间比较:NK组有效率为85%(34/40例),与NKP组有效率100%(36/36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时,两组临床各项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NKP组临床各项症状评分显著低于NK组(P<0.05)。治疗后1、3、6个月时,NKP组患者VAS评分随访均显著低于N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KP组治疗1、3、6个月时的Mndsl水平均显著高于NK组。Undsl治疗前后各时间段,组内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刀联合超声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腕管综合征近期疗效较好,疼痛程度显著降低,正中神经的远端感觉潜伏期指标恢复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SLNB)用于老年患者全麻短小手术的改良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的患者64例,性别不限,年龄≥6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2):对照组(C组)和超声引导SLNB(S组)。S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SLNB,各注射1%利多卡因3 ml,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依托咪酯和米库氯铵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术后行机械通气。静脉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吸入七氟烷行麻醉维持。气管插管后即刻至气管插管后2 min内SBP或HR升高>基础值的30%定义为气管插管反应,记录气管插管反应发生情况。于麻醉诱导前和气管插管后5 min时采集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浓度。记录苏醒期呛咳发生情况,记录气管拔管时间和气管拔管后咽痛、咽喉麻木及声音嘶哑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S组气管插管反应发生率降低,气管插管后5 min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浓度降低,苏醒期呛咳反应及气管拔管后咽痛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SLNB可抑制老年患者全麻短小手术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减少苏醒期不良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