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收纳58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入组病人中有26例为上颌前牙唇侧凹陷,32例为上前牙缺失或缺损,病人均伴有牙槽骨缺损及骨损失,采用浓缩生长因子(CGF)辅助的骨组织再生手术(GBR),并于术前、术中及术后加强临床护理,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 总共植入76颗种植体,其中2颗种植体发生脱落,其余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结合情况良好。种植体成功率为97.37%(74/76),咀嚼功能恢复正常,且牙体美观,病人满意度良好。结论 CGF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手术中,能够促进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结合,加速手术切口愈合,而在种植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病人精心护理,能够确保种植手术的顺利完成,有利于预后向好的方向发展。

  • 标签: 浓缩生长因子 口腔种植修复术 骨组织再生手术 护理配合
  • 简介: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tumornecrosisfactor-αinducedprotein8,TNFAIP8)是新近发现的由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产生的一组蛋白.该蛋白家族拥有四个高度同源性的成员:TIPE(TNFAIP8)、TIPE1(TNFAIP8L1)、TIPE2(TNFAIP8L2)、TIPE3(TNFAIP8L3).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TNFAIP8家族在细胞凋亡、信号转导、肿瘤细胞增生、侵袭及转移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TNFAIP8蛋白家族的结构、机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Α 生物学 综述 诱导蛋白8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风后肩袖损伤应用康复训练联合物理因子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从 2017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本院收治的中风后肩袖损伤患者中任意选择 70 例患者参与研究,按照单双号分组原则,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 35 例 。一般资料无太大差异的情况下, 对照组接受超声波治疗、中频电治疗等物理因子治疗 ,观察组接受康复训练联合物理因子治疗 ,对比两组肩袖损伤患者经过治疗后的 Neer 评分 。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肩袖损伤患者的 Neer 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肩袖损伤患者的评分 ,两组肩袖损伤 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 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中风后肩袖损伤患者接受了康复训练联合物理因子治疗后,肩关节功能康复情况非常显著,不仅仅提升了临床治疗有效率,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肩袖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 ,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肩袖损伤 康复训练 物理因子 中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Chemerin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没有缺血性脑卒中的作为对照组,80例患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的80例患者分为单纯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并IR患者,各有40例,检测所有患者的Chemerin因子等生化指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Chemerin水平、CRP水平以及收缩压等逐步下降,组间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Chemerin水平和CRP水平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r=0.752,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hemerin因子表达不断提升,和CPR有着正相关关系。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血清Chemerin因子 表达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临床诊断策略中的意义。方法1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临床资料和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non-CAD)组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8例。其中57例ACS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19例、双支病变组16例、三支病变组22例,并根据Jenkins积分分为0。7分组23例、8~15分组27例、16—32分组7例。分别检测各组入院时血清PLGF水平,并进行比较。40例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分别检测术前30rain、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血清PLGF水平。结果AMI组血清PLGFTR平为(38.33±10.14)ng/L,uA组血清PLGF水平为(37.44±13.32)ng/L,均显著高于SA组的(20.90±3.88)ng/L及non—CAD组的(20.34±4.53)ng/L(P〈0.01);AMI组与uA组、sA组与non—CAD组血清PL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血清PLGF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Jenkins积分0.7分组、8。15分组、16~32分组血清PLGF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接受PCI的患者术后第1天血清PLGF水平为(32.03±7.41)ng/L,显著高于术前的(23.86±6.91)ng/L(P〈0.05),术后第2天血清PLGF水平[(29.37±6.99)ng/L]较术后第1天呈回落趋势(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AMI患者血清PLGFTg平与心肌肌钙蛋白T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水平无显著相关性(r=-0.158,P=0.421;r=0.302,P=0.118)。结论血清PLGF水平是反映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失稳定或斑块破裂的一个炎性标志物,对ACS疑似病例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硬化 血管造影术 胎盘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军队高血压疗养员采取自然疗养因子结合优质护理对改善疗养员病情的实际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择陆军昆明特勤疗养中心的100例军队高血压疗养人员,研究时间为2020年10月——2021年4月,将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进行分组,每组各50例,对待不同组别人员采取不同方式,分析对比两组人员在干预之后的护理效果和血压情况。结果:对比两组疗养人员的血压情况,在采取不同方式干预之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血压情况对比不具备统计学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实施压力疗法联合物理因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8例我院收治入院的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展开研究,入组时间在2020.3-2021.2月,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接受压力疗法治疗,实践组加用物理因子疗法,对比两组VSS评分结果。结果:实践组治疗后瘢痕VSS各项评分较参照组更低,P<0.05。结论:压力疗法联合物理因子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能有效改善患者瘢痕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参考。

  • 标签: 烧伤后增生性瘢痕 压力疗法 物理因子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细胞因子检测用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患者诊断的价值。方法  从本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住院的FN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按照血培养结果分组,A组(26例,G-)、B组(32例,G+),对比两组细胞因子检测结果。结果 B组IL-2、IL-4水平低于A组(P>0.05),B组IL-6、IL-10水平低于A组(P<0.05)。结论  细胞因子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FN、制定FN患者治疗方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细胞因子检测 粒细胞缺乏 发热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儿童矮小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6月-2023年5月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医院60例进行矮小症诊断的生长发育迟缓的儿童展开研究,根据诊断结果分为矮小组和正常组,对比两组儿童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水平、身高情况、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结果:诊断出的矮小症儿童有31例,纳入矮小组,健康的儿童有29例,纳入正常组。结果显示,矮小组儿童平均身高(111.23±5.43)cm,低于正常组的(131.65±5.62)cm,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矮小组儿童平均IGF-1水平为(65.67±10.77)ng/mL,正常组儿童平均IGF-1水平为(142.66±12.67)ng/m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H对比,矮小症为(5.92±1.01)ug/L,正常组为(6.73±1.05)ug/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矮小症儿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水平较低,与GH和身高呈正比,可作为诊断矮小症的指标。

  • 标签: 儿童矮小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细胞因子在HPS中的诊断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23年4月-2024年4月期间的18例HPS患者与18例非HPS患者,将其分为联合诊断组与健康诊断组。最后并对两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比较以及外周血IFN-γ、IL-2、TNF-α水平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经数据统计分析,联合诊断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情况明显高于健康诊断组;联合诊断组患者外周血IFN-γ、IL-2、TNF-α水平情况明显优于健康诊断组,数据对比在统计学上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细胞因子在HPS中的诊断具有实际临床治疗价值。

  • 标签: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HPS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免疫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02月--2020年0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胆囊切除术50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给予生理盐水)和观察组(25例,给予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输入麻醉剂量为0.5ug·kg/h)。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淋巴细胞、炎症因子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淋巴细胞和炎症浓度并无明显差距,P>0.05)。术后观察组淋巴细胞CD4+、CD8+、CD4+/CD8+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炎症因子水平并无明显差距,(P>0.05);观察组术后炎症因子CRP、TNF、IL-1β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6并无显著差距(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改善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免疫及炎症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炎症性肠病病患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干预的运用价值。方法:此研究的56例炎症性肠病病患选取时间为2020/7-2021/6,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n=28)与给予个性化护理模式的实验组(n=28),评价护理对提高疗效的价值及病患症状缓解用时及病患家属就医满意度。结果:给予个性化护理模式的实验组病患比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取得的疗效更高(P<0.05),实验组病患发热、脱水、腹泻等症状缓解用时及住院时间更短(P<0.05),实验组家属满意度评分高(P<0.05)。结论:对炎症性肠病病患运用个性化护理模式有助于疗效提升并能够切实缩短病患临床症状改善用时,缩短病患住院时间,家属满意度高,该种护理方案更值得推广。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个性化护理模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纵切横缝术对慢性肛裂患者炎症指标及切口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11月诊治的210例慢性肛裂患者,其年龄范围均在21-60(37.2±1.2)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患者。对照组实施陈旧肛裂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开展改良纵切横缝术。对比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肛管直径以及不良反应出现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的时间短,肛管直径比对照组的长(p

  • 标签: 改良纵切横缝术 慢性肛裂患者 炎症指标 切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患有妇科炎症性疾病的患者微生物检测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妇科炎症性疾病的患者72例,为进一步观察微生物检验对该类患者的诊断效果,对选取的所有患者采用培养法、镜检法及凝集法三种方式进行检测,观察其检测的结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培养法的方式对其进行检测后的阳性检出率更高,其次为凝集法,最后为镜检法,且采用培养法检出的假菌丝和菌孢子的阳性率更高,其他两种检测方式的差异较小。结论:对患有妇科炎症性疾病的患者采用上述三种方式的检出率均有良好的效果,但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案,进而确保检测结果的精准程度。

  • 标签: 微生物检测 妇科炎症疾病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危重患者采用重症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危重患者100例,利用计算机随机抽样的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重症血液净化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获得较高的治疗满意度(P<0.05)。结论: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危重患者采取重症血液净化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荐。

  • 标签: 重症血液净化治疗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一类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境等多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基因组学与免疫检验相结合在慢性炎症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准确、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方法: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技术,筛选与慢性炎症性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同时,利用免疫检验方法检测患者体内的炎症标志物水平。将基因组学数据与免疫检验结果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通过GWAS技术,我们成功鉴定了多个与慢性炎症性疾病风险相关的基因变异,这些变异涉及免疫反应、细胞信号传导等关键生物学过程。免疫检验结果显示,这些患者体内存在特定炎症标志物的异常表达。将基因组学与免疫检验数据相结合,我们发现某些基因变异与特定炎症标志物的水平存在显著关联,这些关联有助于更精确地诊断慢性炎症性疾病,并预测患者的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结论:基因组学与免疫检验的结合在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综合分析基因变异和炎症标志物水平,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患者的疾病状态,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有力支持。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据的积累,基因组学与免疫检验的联合应用将在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诊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为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基因组学 免疫检验结合 慢性炎症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