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注射流程再造在预防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渗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实行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的13598例患者,经随机双盲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99例。观察组实行注射流程再造,对照组实行常规注射流程,对比两组渗漏、肿胀情况。结果两组注射位置的渗漏发生率、肿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高压注射用造影剂再造流程,能够在第一时间观察到患者造影剂渗漏情况,还可预防造影剂渗漏情况的发生,以及对组织构成的不良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急诊输液室应用优化护理流程后对门急诊输液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并分析当前形势下,护理人员实施护理流程的依从性研究。方法将2013年01月-2014年08月符合入选标准的400例门急诊输液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200例(2013年01月-10月),实验组200例(2013年11月-2014年08月)。对照组采用优化护理流程(患者分区管理、输液护士的合理配置、护士技能培训、建立输液患者巡视卡、弹性排班);护士的满意度为93.2%,低于护理部年度规定的95%;实验组采用优化护理流程的基础上,加强护士的依从性,重点改善护士对患者药物作用的宣教;提高护士的穿刺技术;采用视频教育指导患者如何按压针眼;结果2014年1-9月份平均满意度为96.7%,比2013年提高3.5%。结论对门急诊输液室优化护理流程后,必须要关注到护士执行流程时的依从性,才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谐了护患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给予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患者规范化护理流程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放置深静脉导管治疗并伴有相关感染的患者86例,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规范化护理流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流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治疗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人数17,满意20例,不满意6例,满意度为86.05%;实验组患者非常满意人数33,满意8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5.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629,P=0.0021<0.05)。结论在临床上应用深静脉置管治疗时,规范化各项护理流程,可以大大降低患者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出院流程的改造,缩短患者出院滞留时间。方法运用PDCA质量管理方法,对2018年3月—4月300例白内障日间手术出院患者的离院时间进行记录,并对患者离院迟问题进行逐一分析汇总,运用PDCA循环予以相应改善措施,对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的出院流程进行改造,达到服务质量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患者离院的时间由原来的131分钟缩短为现在的63分钟,缩短了68分钟。患者满意度也得到较大的提高。结论通过应用PDCA循环法对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的出院流程进行合理科学的改造后,缩短了患者出院当日滞留医院时间,从而减少新旧病人重叠时间,减少护理差错或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兵团八家血站过去6年的献血情况,探讨无偿献血人群结构和分布特征,为制定合理有效的献血者招募策略,为今后开展无偿献血招募提供依据。方法从采供血信息采集软件(血站部分)管理版数据库中调取2012年—2017年期间献血者数据,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学历以及献血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2017年共有128233人参加献血,其中男、女性比例为1.951;18~25岁年龄段献血者所占比例最高占32.05%,其次是36~45岁段,占25.77%;文化程度主要以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和初中为主,占献血者人数的91.74%;献血者职业中其他职业29.30%,学生17.06%,工人15.24%,农民14.77%;献全血量以400mL和300mL为主,合计占85.97%,献机采单份占53.89%,双份占46.11%。结论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人群结构特征对无偿献血有影响。就兵团采供血机构而言,无偿献血者年龄以18~45岁为主,其他职业、大学生、农民、工人是献血的主体人群。制定针对女性、公务员、教师、医务工作者的招募策略,使这部分人群加入无偿献血队伍,对壮大无偿献血者队伍、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深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强无偿献血宣传,提升捐献400毫升献血比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压疮风险评估流程在急诊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7年2月-2018年2月实施常规急诊临床护理期间就诊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于2018年3月-2019年4月期间,实施规范压疮风险评估流程就诊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诊临床护理实施规范压疮风险评估流程,能明显降低压疮发生率,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步吸痰法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即插管时关闭负压,当吸痰管插深部(15cm)时再后退0.5~1.0cm后打开负压将痰液吸尽。观察组用两步吸痰法,即第1步带负压插管将气管套管内的痰液吸尽,第2步更换吸痰管后按常规吸痰法吸尽气管深部的痰液。观察比较两组吸痰次数、吸痰时间和黏膜损伤情况;观察组痰培养中铜绿假单胞菌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观察组应用改进的吸痰方法与对照组比较,每日吸痰次数和气道黏膜损伤发生较少,痰液吸净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应用两步吸痰法能保持患者吸痰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稳定,可节省吸痰时间,减少吸痰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患者黏膜损伤,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安全性,并能降低肺部感染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用八珍益母胶囊及暖宫贴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早孕妇女共4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米非司酮25mg2片/d,并于首次服药后72h加服米索前列醇600μg;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八珍益母胶囊每次3片,3次/日,同时下腹贴暖宫贴一片,每日一换,连用7天,比较分析两组孕妇治疗效果及其相关指标。结果本次研究中在孕囊自行排出时间、出血时间、完全流产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后表明在各项指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联用八珍益母胶囊及暖宫贴在终止早孕方面,不仅可以提高流产的成功率,而且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对孕妇的伤害较小,可在短时间内保证妇女正常的月经周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管状小叶癌八例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予以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例乳腺管状小叶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病理资料,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对雌激素受体(ER)、CK8、HER2、孕激素受体(PR)、CK34βE12、p53等的表达方式予以检测。结果乳腺B超检查显示低回声结节呈现不规则形态,边缘有较多毛刺存在;镜下小管状是由均匀一致的小细胞交织排列形成,在导管周围侵润纤维性小叶间质呈现环靶状排列,周边伴有低、中级别上皮肿瘤,与细胞形态比较相似,主要有导管内乳头状癌、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等;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其中7例患者存在ER表达,8例患者存在PR表达,所有患者均不表达HER2、p53,条索状结构、管状结构其中7例患者存在E-cadherin表达,5例患者存在CK34βE12表达,8例患者存在CK8表达;8例患者中,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有2例,术后28-75个月随访,7例患者身体明显好转,术后60个月,1例患者对侧乳腺出现新生肿瘤。结论乳腺管状小叶癌属于侵润性乳腺癌,其病理特征兼具小叶癌与小管癌,比较少见,而免疫组织化学均能一致表达出雌激素受体(ER)、CK8、HER2、孕激素受体(PR)等,以便及时、准确的对乳腺管状小叶癌做出病理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正交试验综合多指标对八味茵术颗粒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干法制粒制备颗粒剂。方法以6,7-二甲氧基香豆素、白术内酯III为指标性成分,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八味茵术颗粒提取效果的影响,优化提取工艺。减压干燥得到的干浸膏进行干法制粒,单因素考察压轮压力、压轮转速、送料速度,并且对处方进行工艺筛选,制备八味茵术颗粒。结果正交试验优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10倍、8倍,提取2次,提取时间0.5h、0.5h。干法制粒处方和条件为干燥浸膏粉99.0%;硬脂酸镁1.0%;压轮压力20MPa、压轮转速4.8r/min、送料速度为15r/min,得到了比较理想的颗粒。结论综合多指标优化了八味茵术颗粒的提取工艺,实验证明可行性、重复性良好。单因素考察得到了比较理想的八味茵术颗粒干法制粒制备工艺。
简介:摘要本研究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0~6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用针刺加火罐治疗,治疗组同时练习健身气功八段锦。两组疗程为3周,观察发现针刺加火罐结合健身气功八段锦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简化SF-MPQ疼痛总分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简化SF-MPQ疼痛总分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针刺加火罐结合健身气功八段锦能有效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疼痛症状,改善颈部功能活动,提高生活质量。研究发现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一种简单、便捷、有效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值得在社区患者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提高急性脑梗塞治疗效果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于脑卒中中心于2016年12月—2017年8年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护理、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康复率、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用于急性脑梗塞患者,可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急诊救治的46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由救护车接入院作为观察组;12例由家属自行送入医院作为对照组,深入思考院前急救流程的规范应用,具体包括正确评估病情、现场急救护理、安全转运等步骤。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治疗效果,病死率等情况。结果经院前急救护理流程救治的患者其治疗效果,有效救治时间明显好于自行就诊的患者,而病死率明显低于自行就诊的患者。结论院前急救护理流程规范应用可以缩短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