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联合CBL教学法在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3月至5月我院149名参与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见习生作为研究组,将2017年3月至5月我院149名参与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见习生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及对照组分别行传统教学法及PBL联合CBL教学法,比较两组见习生的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平均笔试成绩及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教学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BL联合CBL教学法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法复苏用于胎粪污染致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和讨论。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因为胎粪污染导致发生窒息的新生儿43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复苏方法,观察组采用新法复苏。对两组患儿的抢救时间、成功率、病死率、转新生儿科治疗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和病死率与对照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且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儿的抢救时间、转新生儿科治疗数等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胎粪污染导致窒息的新生儿使用新法复苏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有效缩短抢救时间,减少病死率,降低新生儿因为窒息引发的各类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例跳湖轻生女性患者呼吸心跳停止10分钟后复苏成功的院前急救体会。方法通过对溺水患者就地给予头低足高位、开放气道、控水处理及运用现场演示的方法告知年轻体健的围观人员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深度、节律等简单的急救方法后,运用多人接力胸外心脏按压15分钟等措施。结果持续胸外心脏按压15分钟后,恢复自主呼吸、心跳,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结论只有加强群众性的溺水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培训,使得不论男女老幼,人人都了解溺水的危害,加强群众性的监督和管理,掌握一定的溺水急救知识和抢救流程,只有这样,一旦发生溺水事件,才会有更多的人员参与进来,对溺水患者第一时间进行简单有效的院前急救,通过单纯有效、持续的胸外心脏按压,即使呼吸心跳停止超过6分钟,仍有心肺复苏成功的希望,大大降低其死亡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心肺复苏及无缝隙连接急救中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诊科呼吸心跳停止行心肺复苏的患者100例,均为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常规急救干预(对照组,n=50)与应用急诊护理流程干预(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急救信息平均受理用时、呼叫-出车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一般情况判断平均用时(30.2±3.2)s,对照组(45.2±1.9)s,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气管插管、心电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完好率、器械摆放合理率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88%,86%,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出诊速度(3.8±1.2)min,对照组(6.1±2.4)min,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急救技术实施成功率、患方满意度率均高于对照组,差错事故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及无缝隙连接急救中应用急救护理流程,可增强院前、院内急救时效性,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O用于脓毒性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接受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39例,根据患者经济承受能力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9例给予传统液体复苏治疗,实验组20例通过PICCO监测数值指导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动脉血乳酸水平(Lac)、尿量、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等指标。结果当复苏后24h,两组患者Scvo2、Lac、尿量、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PICCO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能避免盲目补液对机体造成损害,为临床治疗脓毒性休克提供更为客观的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出本院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60例心脏骤停患者,按照不同院前急救护理模式分为常规组与规范组,每组30例,常规组运用常规心肺复苏术,规范组运用规范化心肺复苏术,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与自主心跳恢复时间。结果常规组的总有效率是70.0%,规范组是86.7%,规范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规范组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与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与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值得推行。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急诊科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试验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干预后GCS评分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中连续动态监测血乳酸并联合中心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2—2014年于我科救治的55例脓毒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入科后均按照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规范抢救后,根据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是否≥6mmHg,分为高Pcv-aCO2组(21例)和低Pcv-aCO2组(34例)。同时监测2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前以及液体复苏治疗之后6、12、24小时心排量(CO)、血乳酸(Lac)及乳酸清除率、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结果比较治疗后12、24h低Pcv-aCO2组,CO及MAP、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高Pcv-aCO2组(P<0.05),Lac明显低于高Pcv-aCO2组(P<0.05);APACHEⅡ评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积极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Pcv-aCO2≥6mmHg时仍提示全身组织灌注不足,Pcv-aCO2可以作为经过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ScvO2>70%的脓毒症患者进一步液体治疗的复苏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