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辽宁省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患者中分离到的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 group 6 type, CV-A6)VP1区基因特征。方法收集2014—2018年辽宁省14个市送检的HFMD患者非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 group 71 type, EV-A71)和非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A16, CV-A16)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的阳性标本,通过细胞培养法分离EV,提取病毒RNA,用RT-PCR法对EV VP1区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利用Blast对测序结果比对后确定病毒基因型别。对鉴定为CV-A6的分离株利用软件DNAStar和MEGA5.0进行VP1区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2014—2018年辽宁省共收到非EV-A71和非CV-A16其他EV的阳性标本7 379份,用人横纹肌瘤细胞(rhabdomyosarcoma cells, RD)分离出111株CV-A6。通过遗传进化分析显示,CV-A6流行株形成A、B、C、D分支,D分支分为D1~D3亚分支,2014—2018年43株辽宁省CV-A6分离株处在D2和D3亚分支,D2亚分支11株,D3亚分支32株。辽宁CV-A6分离株间的VP1区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1%~100%和95.5%~100%;与处在A分支的原型株Gdula的核苷酸同源性为79%~82%,氨基酸同源性为90.9%~92.4%,亲缘关系较远;与2008年芬兰变异株KM114057共同处在D分支,亲缘关系近,核苷酸同源性为93%~96%,氨基酸同源性为93.9%~98%。结论辽宁省CV-A6分离株有D2和D3分支共同流行传播,其中D3分支是优势流行株。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CT血管造影(CTA)辅助下,采用含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血管的筋膜岛状皮瓣修复足底负重区域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2011年5月至2019年10月采用含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血管的筋膜岛状皮瓣修复足底负重区域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患者术前均行足部CTA检查,通过计算机软件重建足底血管三维数字化模型,了解供区穿支解剖情况,设计与受区缺损形状、大小相适应的个性化修复方案。术后随访皮瓣修复效果、足部功能及感觉功能。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术前CTA与术中实际测量的穿支血管管径、足跟缘距穿支起始距离的差异。结果共纳入9例患者,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6~65岁,平均41岁。创面缺损范围为2.0 cm×2.0 cm~4.0 cm×5.0 cm,穿支筋膜皮瓣切取面积为6.0 cm×4.0 cm~12.0 cm×8.0 cm。术后9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半年~5年,皮瓣满意度评分达(8.7±3.1)分,患者均表示满意。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3例,良5例,中1例。周围神经损伤临床效果评价:感觉恢复达S4级3例,S3级5例,S2级1例;感觉恢复范围达R4级4例,R3级4例,R2级1例。术前测量的各穿支血管管径及足跟缘距穿支起始距离与术中实际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血管的筋膜岛状皮瓣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是修复足底负重区域中、小范围软组织创面缺损的较好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借助双极射频效应联合小切口提升手术用于下面部颊、颏、颈部区域塑形年轻化的效果。方法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北京黄寺医疗美容诊所对要求年轻化美容就医者26例(年龄35~60岁,平均45岁)采用下面颊部、下颌缘、颏下颈区精细吸脂,用双极侵入射频设备——EMBRACE RF(钻石精雕)facetite面部手具射频皮下收紧皮肤,耳屏前至耳后隐蔽小切口,面部浅表肌肉腱膜浅层剥离,折叠收紧悬吊。去除多余皮肤同时多层次减张,美容缝合切口。结果26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皮肤坏死和感觉障碍等并发症。24例术后随访6~12个月,瘢痕隐蔽轻微、皮肤紧致、上提效果明显、口角囊袋消失或减轻、下颌缘轮廓清晰、颈颌角清晰显现、颈部显现修长形态、下颏臃肿得到显著改善,面部年轻化效果明显。2例有效果但患者自觉未达预期效果,6个月后进行二次手术调整后满意。1次手术满意24例,满意率92.3%。结论借助双极射频效应联合小切口提升手术对下面部颊、颏、颈区塑形年轻化效果显著、创伤小恢复快、瘢痕隐蔽轻微,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国6地区家庭主厨及家庭成员24 h尿钠、尿钾及钠钾比水平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我国6地区共1 576名家庭主厨和家庭成员,进行调查问卷、体格测量及24 h尿液收集,检测24 h尿钠、尿钾水平。结果排除不合格尿液样本后,共1 530人纳入本研究。本研究调查对象24 h尿钠值为(4.39±1.93)g,24 h尿钾值为(1.59±0.62)g,钠钾比值为5.02±2.18。对调查对象的24 h尿钠值、尿钾值及钠钾比分别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24 h尿钠值与年龄、女性、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家庭年总收入呈负相关(P<0.05),与自觉口味偏咸、BMI、SBP呈正相关(P<0.05);24 h尿钾值与几乎每天外出就餐呈负相关(P<0.05),与BMI、愿意减盐呈正相关(P<0.05);钠钾比值与年龄、女性、初中文化程度、家庭年总收入呈负相关(P<0.05),与自觉口味偏咸、SBP、每周3~5 d外出就餐呈正相关(P<0.05)。结论我国6地区家庭主厨及家庭成员的24 h尿钠值及钠钾比值仍处于较高水平,而24 h尿钾值较低,它们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对家庭主厨及家庭成员进行长期综合减盐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胸经口联合入路腔镜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清扫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4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收治,行经胸经口联合入路腔镜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清扫术的10例cN1b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例,女9例,年龄22~53岁。手术方式为经胸入路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加患侧中央区淋巴清扫术,并行患侧Ⅱ、Ⅲ、Ⅳ区淋巴清扫术,随后经口入路追加补充淋巴清扫。总结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等。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1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62.5±79.7)min,出血量为(23.0±14.9)ml,术后住院天数为(5.1±1.3)d。颈侧区淋巴结获得总数(34.2±25.8)枚,阳性淋巴结总数(6.5±4.9)枚。有6例患者通过经口入路补充清扫出淋巴结,其中2例患者经口入路补充清扫出颈侧区淋巴结共9枚,其中3枚为阳性淋巴结。术后3例患者出现短暂性下颌区域皮肤麻木感,于2周内恢复;1例患者出现暂时性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于2个月内恢复;无二次出血、喉返神经麻痹、乳糜漏、颈部感染、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随访时间中位数为42.5个月(16~66个月),期间未出现肿瘤复发、转移,且患者胸部、颈部和口腔无明显外观畸形,无感觉及活动异常。结论经胸经口联合入路腔镜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清扫术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美容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咽癌侵袭甲状腺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探讨其对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初治的124例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122例,女性2例,年龄36~78岁。采集资料包括:肿瘤部位、病理T分期、病理N分期、甲状腺受侵情况、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及手术术式等。根据甲状腺是否受侵及中央区淋巴结是否转移分组。随访入组患者的生存状态及肿瘤复发转移等情况,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124例中经病理证实12例患者有甲状腺受侵,5例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有转移。不同肿瘤原发部位甲状腺受侵的比例为:梨状窝8.16%(8/98),咽后壁1/18,环后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5.076,P=0.008);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比例为:梨状窝1.02%(1/98),咽后壁3/18,环后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1.205,P=0.008)。是否有甲状腺受侵或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性别、烟酒暴露史、肿瘤病理分化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80.65%,3年无复发生存(relapse-free survival,RFS)率为85.48%。3年总死亡人数为24例,其中甲状腺受侵组4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1例。3年总复发人数18例,均为局部复发,其中甲状腺受侵组4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1例。与是否有甲状腺受侵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间生存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T分期、N分期、病理分期及分化程度组间的3年OS率及RF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是否有甲状腺受侵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间钙离子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下咽癌侵及甲状腺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比率不高,发生危险度与肿瘤原发部位相关,对其综合评估、正确决策、精确实施治疗,才能在根治肿瘤、预防复发的同时,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传染病示范区基层医疗机构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准确性,为准确评估示范区乙型肝炎流行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在全国6个乙型肝炎示范区内,定额抽取乙型肝炎普通人群观察队列并采集相应的血标本,由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检测HBsAg和抗-HBs,同时送第三方平台进行检测,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和一致性。采用SAS 9.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HBsAg指标检测5 756份,抗-HBs指标检测5 263份。基层医疗机构HBsAg和抗-HBs指标的检测结果与第三方平台检测结果对比,HBsAg指标符合率为97.13%,抗-HBs指标符合率为77.33%。HBsAg和抗-HBs指标的Kappa值分别为0.56(95%CI 0.50~0.62)和0.54(95%CI 0.52~0.56),McNemar检验提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各示范区检测结果与第三方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江苏和广东示范区HBsAg指标一致率较高(Kappa值分别为0.87和0.81),甘肃和广东示范区抗-HBs指标一致率较高(Kappa值均为0.74)。以第三方平台检测结果作为参照,基层医疗机构检测HBsAg的敏感度为40.51%,特异度为99.96%;抗-HBs的敏感度为73.18%,特异度为84.31%。广东和江苏示范区HBsAg指标鉴别能力较高(约登指数分别为0.69和0.80),甘肃和广东示范区抗-HBs指标鉴别能力较高(约登指数分别为0.78和0.76)。结论乙型肝炎示范区基层医疗机构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与第三平台检测结果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基层医疗机构当前的检测手段适用于排除HBV感染者,检测实施过程中假阴性的情况需要加以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二代动力化前路方形区钛板螺钉系统(dynamic anterior plate-screw system for quadrilateral area,DAPSQ)的标准化置钉方法及其稳定性。方法截取6具防腐保湿处理的全骨盆标本,制作左侧髋臼高位双柱骨折模型,随机行第二代DAPSQ或前路重建钛板+1/3管型固定。将标本装载于Zwick Z100电子万能试验机,模拟坐位以200 N、300 N、400 N、500 N、600 N、700 N、800 N垂直载荷加载,分别测试完整骨盆组、DAPSQ固定组和管型固定组轴向压缩位移、髋臼前后柱应变值变化,并计算刚度。结果随垂直载荷从200 N增加至800 N,三组标本轴向压缩位移均呈增加趋势(F=68.581,P<0.001;F=91.795,P<0.001;F=33.819,P=0.002)。管型固定组在各级载荷下轴向压缩位移均大于完整骨盆组和DAPSQ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完整骨盆组和DAPSQ固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0 N垂直载荷下完整骨盆组整体刚度为(220.72±70.33)N/mm、DAPSQ固定组为(185.68±48.49)N/mm、管型固定组为(135.83±60.58)N/mm,管型固定组骨盆整体轴向刚度低于完整骨盆组和DAPSQ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5,P=0.003;t=6.443,P=0.001),而完整骨盆组和DAPSQ固定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38,P=0.086)。在200 N~800 N各级载荷下,三组前柱测量点应变值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00 N~800 N各级载荷下,管型固定组后柱测量点应变值均大于完整骨盆组和DAPSQ固定组(P<0.05),而完整骨盆组和DAPSQ固定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重建钛板+1/3管型固定相比,第二代DAPSQ固定髋臼双柱骨折模型后骨盆轴向压缩位移更小,轴向刚度更大,髋臼后柱应力的变化更接近完整髋臼应力分布情况,具有更为安全、可靠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卒中(IS)是脑卒中的主要亚型,它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疾病,由多种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影响,因此了解IS的遗传危险因素是阐明IS发病机制、优化预防策略、确定新的治疗靶点的重要步骤。2012年和2015年2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结果显示在染色体6p21.1区存在与IS发病相关的风险位点,但后续的重复验证研究结果却存在争议,而且染色体6p21.1区遗传变异影响IS易感性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机制的探索目前尚处于初始阶段。本文对染色体6p21.1区遗传变异与IS易感性之间的关联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阐明其在IS中的作用机制,从而为IS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大骨节病病情变化和考核验收情况,为制订大骨节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2017年,在扎兰屯市下辖的每个县抽取5个病区乡镇,每个乡镇抽取3个病区村,调查病区村内全部7 ~ 12岁居住6个月以上的常住儿童的大骨节病患病情况。按照《大骨节病诊断》(WS/T 207-2010)标准进行临床和X线诊断,比较2016和2017年扎兰屯市7 ~ 12岁儿童的大骨节病患病情况;并依据《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国卫疾控发[2014]79号)对大骨节病病情及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考核验收。结果2016 - 2017年共检查7 ~ 12岁儿童1 697名,未检出临床大骨节病病例,X线阳性改变病例11例;其中,2016年检查儿童844名,X线阳性率为0.24%(2/844),干骺端阳性率为0.24%(2/844),未检出骨端阳性改变及三联征病例;2017年检查儿童853名,X线阳性率为1.06%(9/853),干骺端阳性率为1.06%(9/853),未检出骨端阳性改变及三联征病例。2017年7 ~ 12岁儿童大骨节病X线阳性率、干骺端阳性率均高于2016年(χ2 = 4.409、4.409,P均 < 0.05)。所有调查病区村均达到国家消除标准(7 ~ 12岁儿童无临床病例,X线阳性率≤3%且无手部骨端改变病例);2016、2017年扎兰屯市大骨节病防治工作组织管理评分均为88分,达到合格标准( > 85分)。结论扎兰屯市大骨节病病情达到病区消除标准,为呼伦贝尔市进一步实现大骨节病全面消除奠定了基础。
简介:摘要为提高射频热凝治疗对上颌神经痛的效果,本研究探索半月神经节上颌区的CT定位穿刺技术。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4—9月收治9例上颌神经痛患者,根据术前CT影像分析结果定位射频靶点和靶灶边界,以卵圆孔为必经点设计穿刺路径,然后据此实施穿刺和射频热凝损伤。9例患者均穿刺成功,经射频治疗后上颌区疼痛均消失。所有患者随访13~18个月,无一例复发。依解剖标志设定半月神经节穿刺靶点,可为上颌神经痛射频治疗达到持久止痛提供一个新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现阶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于2018年11月21—22日,选取北京市密云区全部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称“中心”)及来自4家中心的65名全科医生参与调研。采用自主设计的调查问卷,包括《医疗机构现况调查问卷》(简称“机构问卷”)和《全科医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知识调查问卷》(简称“医生问卷”)。机构问卷由密云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组织发放,中心负责人填写;医生问卷由密云区卫健委推荐4家中心,通过各中心负责人发放二维码至全部全科医生,全科医生自愿填写。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结果向各中心发出19份机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份。其中,18家中心负责人认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应纳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并应建立健康档案做到定期随访监测,但仅1家中心开展了哮喘建档工作;9家中心已购置肺功能仪;药物配备方面,8家中心配备吸入性糖皮质激素,1家中心仅配备β2受体激动剂。知识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65/65),全科医生对3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知识回答得分分别为(63±19)、(64±23)、(62±2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87, P>0.05);年龄<30、30~50、>50 岁全科医生的总得分分别为(57±15)、(66±13)、(42±16)分,初、中、高级职称全科医生的总得分分别为(54±19)、(67±12)、(68±11)分,不同年龄、职称的全科医生知识总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582、6.079,均P<0.05),年龄>50岁,初级职称的全科医生平均成绩较低。结论密云区各中心负责人对开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治工作的必要性有明确认识,但仍存在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重视程度不足、疾病管理基础设施相关投入不足、全科医生慢性呼吸疾病专业知识缺乏等问题。希望未来能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引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相关疾病基础设施投入,尽早普及适合基层全科医生的、完备的呼吸系统知识能力培训课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传染病示范区基层医疗机构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准确性,为准确评估示范区乙型肝炎流行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在全国6个乙型肝炎示范区内,定额抽取乙型肝炎普通人群观察队列并采集相应的血标本,由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检测HBsAg和抗-HBs,同时送第三方平台进行检测,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和一致性。采用SAS 9.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HBsAg指标检测5 756份,抗-HBs指标检测5 263份。基层医疗机构HBsAg和抗-HBs指标的检测结果与第三方平台检测结果对比,HBsAg指标符合率为97.13%,抗-HBs指标符合率为77.33%。HBsAg和抗-HBs指标的Kappa值分别为0.56(95%CI 0.50~0.62)和0.54(95%CI 0.52~0.56),McNemar检验提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各示范区检测结果与第三方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江苏和广东示范区HBsAg指标一致率较高(Kappa值分别为0.87和0.81),甘肃和广东示范区抗-HBs指标一致率较高(Kappa值均为0.74)。以第三方平台检测结果作为参照,基层医疗机构检测HBsAg的敏感度为40.51%,特异度为99.96%;抗-HBs的敏感度为73.18%,特异度为84.31%。广东和江苏示范区HBsAg指标鉴别能力较高(约登指数分别为0.69和0.80),甘肃和广东示范区抗-HBs指标鉴别能力较高(约登指数分别为0.78和0.76)。结论乙型肝炎示范区基层医疗机构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与第三平台检测结果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基层医疗机构当前的检测手段适用于排除HBV感染者,检测实施过程中假阴性的情况需要加以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HBOT)对未行血肿清除手术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紫金医院与东部战区空军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41例,部分患者因出血量小而未行血肿清除手术,其中18例患者(治疗组)进行了早期HBOT;其余23例(对照组)于出血2周后接受同样条件的HBOT。采用定期头颅CT扫描观察血肿量及血肿周围水肿的变化,并于出血后第10天比较2组患者脑血肿周围水肿扩大发生率。所有患者于入院当天及3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在定期头颅CT扫描检查过程中未发现有再出血现象。入院第10天与第1天的头颅CT检查结果比较,治疗组血肿周围水肿扩大者比率占16.7%,而对照组血肿周边水肿扩大者比率为91.3%(P<0.01)。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GOS评分均升高,但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未行血肿清除手术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行HBOT是安全可行的,早期HBOT可有效减轻血肿周围水肿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单侧大脑中动脉(MCA)M1段慢性闭塞后不同脑实质区域脑血流量(CBF)的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经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提示单侧MCA M1段闭塞且无其他颅内外动脉中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52.6±15.7)岁。入组患者均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 ASL)序列灌注成像检查,于CBF伪彩图测量闭塞侧额叶、顶叶、颞叶皮层及深部白质区CBF值,并与镜像区相比较。结果入组患者中,左侧MCA闭塞13例,右侧MCA闭塞12例,闭塞侧额、顶、颞叶深部白质区每100 g CBF值分别为(21.265±7.836)ml/min、(19.741±6.972)ml/min、(19.741±6.972)ml/min,均低于镜像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闭塞侧额、顶、颞叶皮层CBF值略低于镜像区,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侧MCA M1段慢性闭塞后,供血区深部脑白质区CBF降低更为明显,3D ASL技术通过量化CBF可客观评估脑灌注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西藏自治区2013年8月至2018年7月包虫病的发病人数,采用X-12自回归移动平均(X-12-ARIMA)乘积模型拟合时间序列模型,对发病人数进行预测,为包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X-12-ARIMA乘积季节模型对西藏自治区包虫病月度发病人数进行趋势分解,并自动选择ARIMA季节调整乘积模型,以赤池信息准则(AIC)和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值最小为最优模型选择标准。结果X-12选择的最优乘积季节模型为ARIMA(1,1,0)×(1,1,0)12;预测方程为,拟合模型结果显示2013至2018年包虫病的月发病人数不仅呈现季节性波动,而且呈现波动性下降的趋势。结论ARIMA(1,1,0)×(1,1,0)12能够应用于西藏自治区包虫病发病人数的预测,西藏自治区包虫病的发病人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并且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现阶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于2018年11月21—22日,选取北京市密云区全部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称“中心”)及来自4家中心的65名全科医生参与调研。采用自主设计的调查问卷,包括《医疗机构现况调查问卷》(简称“机构问卷”)和《全科医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知识调查问卷》(简称“医生问卷”)。机构问卷由密云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组织发放,中心负责人填写;医生问卷由密云区卫健委推荐4家中心,通过各中心负责人发放二维码至全部全科医生,全科医生自愿填写。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结果向各中心发出19份机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份。其中,18家中心负责人认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应纳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并应建立健康档案做到定期随访监测,但仅1家中心开展了哮喘建档工作;9家中心已购置肺功能仪;药物配备方面,8家中心配备吸入性糖皮质激素,1家中心仅配备β2受体激动剂。知识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65/65),全科医生对3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知识回答得分分别为(63±19)、(64±23)、(62±2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87, P>0.05);年龄<30、30~50、>50 岁全科医生的总得分分别为(57±15)、(66±13)、(42±16)分,初、中、高级职称全科医生的总得分分别为(54±19)、(67±12)、(68±11)分,不同年龄、职称的全科医生知识总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582、6.079,均P<0.05),年龄>50岁,初级职称的全科医生平均成绩较低。结论密云区各中心负责人对开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治工作的必要性有明确认识,但仍存在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重视程度不足、疾病管理基础设施相关投入不足、全科医生慢性呼吸疾病专业知识缺乏等问题。希望未来能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引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相关疾病基础设施投入,尽早普及适合基层全科医生的、完备的呼吸系统知识能力培训课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针对性护理对糖尿病足溃疡区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清创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创面血管新生指标、SAS、SDS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6.12±2.66)d,明显短于对照组(20.54±2.72)d,创面愈合率为(65.26±10.45)%,明显高于对照组(38.98±1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创面组织中血管新生分子指标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5、7 d时,观察组创面组织中血管新生分子VEGF、VEGFR、CD105、MMP9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4.68±5.50)分、(42.56±5.5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0.21±5.45)分、(52.16±5.4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VSD可调节糖尿病足溃疡创面VEGF、CD105等血管新生分子因子表达,促进溃疡创面血管新生;联合针对性护理,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缩短DFU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修复率。
简介:摘要为提高射频热凝治疗对上颌神经痛的效果,本研究探索半月神经节上颌区的CT定位穿刺技术。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4—9月收治9例上颌神经痛患者,根据术前CT影像分析结果定位射频靶点和靶灶边界,以卵圆孔为必经点设计穿刺路径,然后据此实施穿刺和射频热凝损伤。9例患者均穿刺成功,经射频治疗后上颌区疼痛均消失。所有患者随访13~18个月,无一例复发。依解剖标志设定半月神经节穿刺靶点,可为上颌神经痛射频治疗达到持久止痛提供一个新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构式心理干预对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围术期行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行结构式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围术期心理应激反应、不良情绪、自我感受负担及自我效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水平、皮质醇、肾上腺素等水平、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身体负担、情感负担、经济负担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构式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反应及自我感受负担,增强患者自我效能,减轻患者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