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探究p16/Ki67细胞学双染检测应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与筛查效能。方法 对184例入院行宫颈癌筛查的妇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组织病理学活检结果分为宫颈癌组(n=9)、CINⅢ组(n=17)、CINⅡ组(n=34)、CINⅠ组(n=50)及阴性组(n=74),比较五组妇女p16、Ki67单染及p16/Ki67双染结果差异,分析细胞学单染与双染法试验筛查CIN的诊断效能差异。结果 宫颈癌组、CINⅢ组、CINⅡ组p16、Ki67细胞学单染阴性率均明显低于CINⅠ组、阴性组(P均<0.05),p16/Ki67细胞学双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INⅠ组、阴性组(P均<0.05)。p16/Ki67细胞学双染诊断特异度、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单纯p16或Ki67细胞学单染(P均<0.05)。结论 p16/Ki67细胞学双染技术能有效提高宫颈上皮细胞学染色检查效率与诊断效能,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16和Ki-67免疫组化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病变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2年12月,入组观察对象100例,均为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根据患者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组(CINⅠ组)、中度组(CINⅡ组)与重度组(CINⅢ组),再对其进行P16和Ki-67免疫组化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不同病情程度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p16检测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病情程度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Ki-67检测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16和Ki-67免疫组化检测在宫颈疾病的诊断中具有显著意义,且指标越高,患者的患病率越高,病情越程度越严重,免疫组化检测对于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的诊断、治疗具有积极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在采取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与液基细胞学检测时的影响。方法: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选择我院2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选择液基细胞学检测患者,并应用宫颈活检组织病理检测进一步确诊,对比诊断结果。结果:液基细胞学检测检出CIN I及HPV感染伴CIN I 85例,CIN II及HPV感染伴CIN II 49例,CIN III及HPV感染伴CIN III 39例;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检出CIN I及HPV感染伴CIN I 91例,CIN II及HPV感染伴CIN II 64例,CIN III及HPV感染伴CIN III 46例。结论: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与液基细胞学检测能准确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提高 CIN诊断率,两者结合减少了假阴性的发生,是提高 CIN 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且为更早期防治宫颈癌变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分析内瘘早期术后护理干预对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促进内瘘早期成熟的影响。 方法:本次研究观察对象设定为 70 名,于研究期内( 2019 年 6 月 -2020 年 5 月)从我院收治的 动静脉内瘘术 患者中筛取,按照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对 70 名患者进行分组,共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分别为优质护理及常规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服务模式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8.57% ,常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40.00% ,两组对比( x 2 =9.4007 , p=0.0021 ) 。 结论:通过早期术后护理干预, 内瘘早期术患者能够明显降低 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 发生率,帮助患者 内瘘早期成熟, 值得推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规范化管道固定培训在神经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中参与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86例作为样本,随机分为培训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方法护理,不参与规范化管道固定培训,培训组护理人员参与规范化管道固定培训。观察两组患者管道风险发生几率。结果培训组43例患者中,1例发生管道风险,管道风险发生几率2.33%。对照组43例患者中,5例发生管道风险,管道风险发生几率11.6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培训组管道风险发生几率更低。结论参与规范化管道固定培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管道固定及护理水平,能够有效降低管道脱出等管道风险的发生几率,对于神经外科管道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探究创新型双警示管道标识应用于肝胆外科管道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8月于医院肝胆外科住院治疗且留置管道的400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道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创新型双警示管道标识进行护理。调查两组管道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管道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胆外科管道护理中应用新型管道双警示标识可以提高护士风险意识,有效降低管道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问题导向实施管道管理对管道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胸外科患者80例,均进行置管,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计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道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问题导向管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管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术后康复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置管、下床活动及出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问题导向实施管道管理能显著减少管道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胃内异物以误吞金属、非金属性异物为常见,其次为植物性异物,如食物块、药物结块、柿石及术手胃缝线残留等。误吞异物若能通过食物管的狭窄部则常常滞留在胃内,急诊内镜检查多在胃体上部粘液湖内发现。本文将就胃内异物的真确处理做详细论述。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方法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临床一般资料及治疗方法和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经过术后随访,本组60例患者均未出现骨不愈合、内固定松动及断裂、血管神经损伤及切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经Majeed功能评价60例患者中评价为优33例,良22例,优良率91.67%。结论针对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患者的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骨折愈合率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是手术具有一定的难度。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以反复肺出血为表现的血管型Ehlers-Danlos综合征。患者男,22岁,因“间断咯血、胸痛18个月”入院。胸部CT示双肺多发结节及空洞,周围伴晕征。血清炎症指标包括血沉、C反应蛋白、白介素-6均在正常范围,经多次支气管镜、肺活检病原及病理学检查未能明确诊断,曾给予经验性抗细菌、抗真菌、抗结核、抗寄生虫治疗,肺内病变仍表现出此消彼长的特点。胸腔镜肺活检病理见肺出血、血肿、骨化及纤维性结节,提示血管型Ehlers-Danlos综合征的可能性。最终经基因检测发现COL3A1突变,诊断为血管型Ehlers-Danlos综合征。该患者无皮肤松弛、关节过伸等肺外表现。随诊3年,患者除间断有少量咯血外,尚未出现其他血管或脏器受累证据。对于以反复咯血为表现,肺内表现为此消彼长的结节、空洞或囊腔而无明显炎症反应、对抗感染治疗无效的年轻患者,应考虑到血管型Ehlers-Danlos综合征的可能性,尽早进行基因检测,避免不必要的有创检查对患者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