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及淋巴的临床疗效、相关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方法对3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21例,包括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6例、自体骨髓移植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5例,包括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6例、异基因骨髓移植9例,另外还有脐带血干细胞移植1例。移植后随访6个月~5年,调查并发症和存活率。结果37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8例死亡,2例死于移植相关病,6例为复发,29例仍长期无病生存,存活率78.3%。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改善其预后,延长患者存活期的主要手段之一。

  • 标签: 白血病 淋巴瘤 恶性血液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原发性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的CT诊断及鉴别。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6例原发性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患者的CT表现。结果在6例患者中,4例患者的肿瘤位于肝右叶,2例患者的肿瘤位于肝左叶,3例患者的肿瘤边界较为清楚,有1例患者的肿瘤与肝组织分解不清。CT平扫6例患者的肿瘤,所有患者的肿瘤均表现出一定的不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肿瘤强化方式多样,在6例肿瘤患者中,有2例患者的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动脉期显著强化,门脉期则有更进一步的强化,延迟扫描后,6例肿瘤患者的肿瘤都呈现出低密度,但是肿瘤的内部实质成分的现实相比之前的要更为清晰。进一步观察可见在6例肿瘤患者中,有3例患者的肿瘤中可以见到较为粗大的动脉流入肿块内部。结论原发性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的CT扫描表现多样,临床上掌握各种类型的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的CT扫描表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CT扫描 临床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肾母细胞患儿血液中p73基因的转录表达、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二者之间关系。方法收集45例肾母细胞患儿为病例组,以健康体检或因其他原因就诊的性别、年龄匹配的15例(排除肿瘤等恶性疾病)儿童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儿童外周血,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USP)法检测p73基因转录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分析病例组中p73基因的表达及甲基化与临床资料的关系,及p73基因的甲基化对其转录表达的影响。结果病例组中p73mRNA的相对表达量(3.2±0.9)高于对照组(1.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p73基因甲基化阳性率(20%)低于对照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中甲基化p73mRNA的相对表达量大于非甲基化p73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1),且大于对照组中甲基化p73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1);非甲基化p73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0)。结论。肾母细胞外周血中p73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是其基因表达调节方式之一,并与肾母细胞的发生发展有关;发生甲基化的p73基因在肾母细胞中有可能充当癌基因的角色,转录水平的过度表达与其甲基化状态有关

  • 标签: P73 肾母细胞瘤 外周血 启动子甲基化 转录表达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鼻型NK/T细胞淋巴临床特点探讨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鼻型NK/T细胞淋巴38例,回顾性总结患者的病理形态临床特点、治疗和生存情况,并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期疗效发现38例鼻型NK/T细胞淋巴患者治疗后达CR20例(52.6%),PR6例(15.8%),总有效率为68.4%。化放疗结合的28例患者中,达CR22例(78.6%),PR3例(10.7%),总有效率为89.3%。单纯化疗的10例患者达CR2例(20.0%),PR3(30.0%)例,总有效率为50.0%。总体生存情况及预后因素分析表明,患者总的l、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6%、56.3%和21.1%。其中单因素比较结果显示,IPI评分、B症状、乳酸脱氢酶升高及贫血对预后的影响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B症状和IPI评分与预后关系密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I评分、B症状、乳酸脱氢酶升高及贫血等元素对鼻型NK/T细胞淋巴的预后影响较大,患者总的生存率较低,预后效果不理想,需针对相关影响元素探索新疗法。

  • 标签: 鼻型NK/T细胞 淋巴瘤 临床特点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经腹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切除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的疗效。方法用经腹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17例。结果16例均手术均成功。其余1例因大出血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0~150分钟(平均100分钟),术中出血量30~320m1(平均130m1)。住院时间范围7~12天(平均8天),随访5~30个月(平均16个月),除1例需口服降压药外,血压均恢复正常,B超复查无肿瘤残留和复发。结论经腹腔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切除术术中解剖标志清楚,手术安全性高,效果满意,可作为肾上腺嗜铬细胞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腹腔镜 肾上腺肿瘤 嗜铬细胞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变进行细胞学诊断与病理分析。方法从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所具有的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并且细胞学资料完整的64例进行研究,均为女性病例。在穿刺之前,对于病史进行详细的调查与询问,并且对乳腺肿块大小、硬度以及活动度进行检查、涂片操作与HE染色。结果在64例导管内乳头状中,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诊断正确者34例(占53%),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正确者42例(66%),两者相结合细胞学诊断正确者54例(占84%),误诊6例(占9%),可疑者4例(6%)。结论采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溢液涂片,可以更加准确的对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进行诊断,有效的提高了诊断的科学性。但是,诊断过程也要注重与其他相关疾病的鉴别。

  • 标签: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 细胞学诊断 病理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技术(TCT)和TBS系统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6月于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35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TCT筛查,采用TBS诊断分类,同时按患者年龄进行分组,其中少年组75例,青年组1073例,壮年组1520例,中年组790例,老年组73例,对其T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对TCT阳性患者进行阴道镜下活检。结果TCT检测阳性者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符合率较高,其中LSIL为79.52%(66/83),HSIL为81.25%(13/16),SCC为100.00%(4/4)。宫颈上皮内病变患病率为6.71%(237/3531),其中以壮年组(43%)最高,依次为青年组(30.3%)、中年组(22.4%),少年组与老年组感染率较低,均为2.1%。结论TCT是检查宫颈癌病变的重要手段,宫颈上皮内病变年龄趋向年轻化;TCT联合HPV检查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TCT HPV感染
  • 简介:背景与目的: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radiotherapv,SRT)与全脑放疗(wholebrainradiationtherapy’WBRT)是治疗脑转移的主要手段。本文旨在探讨伽玛射线大分割SRT加或不加WBRT对肺癌有限脑转移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多发脑转移(1~4枚)患者66例,其中单纯SRT30例,SRT+WBRT3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Logrank法对各因素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无明显区别:SRT组与WBRT+SRT组的中位生存期(MST)分别为12.1与1313个月,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216)。Logrank分析显示卡氏评分(P=0.017)和颅外病变的控制情况(P=0.032)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SRT是非小细胞肺癌有限脑转移患者有效治疗手段.单纯SRT可取得与WBRT+SRT相似的生存期.

  • 标签: 脑转移瘤 肺癌 全脑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检验科在作血液细胞分析时,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作检某项细胞值无显示或显示值极低,需用显微镜计数法计数,再与相应结果核对后才发出报告。

  • 标签: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显微镜计数
  • 简介:细胞18(IL-18)通过调节NK细胞分泌功能,启动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参与Th1细胞FFh2细胞的平衡调节、上调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与IL-18结合蛋白结合,从而调节免疫反应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大量研究发现,IL-18与HBV感染后的不同疾病转归有着密切的联系。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白细胞介素18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促红细胞生成(EPO)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曙光医院血透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5例,根据CRP水平,分成CRP增高组47例,CRP正常组28例,所有患者常规口服铁剂及叶酸和复合维生B片治疗,记录最近12周使用的rHuEPO总量,于观察后检测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结果⑴CRP增高时,RBC、Hb、Hct显著降低,rHuEPO用量增加,与CRP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5);⑵经相关分析方法处理后,CRP和rHuEPO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与RBC、Hb、Hct、TP呈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CRP水平普遍增高,监测CRP水平对调整rHuEPO用量以达到有效纠正贫血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C-反应蛋白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平均每10个成年人中有2人患心血管疾病,且发病率和致死率呈逐年增长态势,防治现状堪忧。本文主要就脂联、内皮祖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脂联、内皮祖细胞与稳定型冠心病;脂联、内皮祖细胞与急性冠脉综合症;脂联、内皮祖细胞用于临床的治疗和展望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脂联素 内皮祖细胞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蔗糖铁与口服补铁在联合EPO的基础上,纠正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2013三年间慢性肾病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A(口服补铁)、B(静脉补铁)组,于治疗后1月评估血红蛋白恢复程度及安全性等。结果两组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提高,但A组的血红蛋白升高幅度低于B组,且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联合EPO基础上,蔗糖铁纠正肾性贫血优于口服补铁,且安全性较好,患者可耐受,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的一系列实验证实,骨形成发生蛋白4(bonemorphogeneticproteins4,BMP41在体内外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但其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BMP4在胶质母细胞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检测人脑胶质母细胞和正常脑组织标本中BMPd的表达量:构建多药耐药细胞株并进行鉴定.检测在多药耐药细胞株和正常胶质母细胞细胞株内BMP4的表达量:通过在多药耐药细胞株中高表达BMP4.检测BMP4逆转多药耐药的可能性:通过检测高表达BMP4后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初步筛选出BMPd调节胶质母细胞多药耐药的可能机制。结果:在胶质母细胞内,BMP4表达量降低:多药耐药细胞株构建成功.且与对照组相比,多药耐药细胞株的BMP4表达量明显降低,高表达BMP4可以逆转多药耐药:高表达BMP4后,多药耐药相关的基因中,BCL-2和GDNF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BMP4可以逆转胶质母细胞多药耐药.其可能机制是通过调节BCL-2和GDNF的表达.

  • 标签: 骨形成发生蛋白4(BMP4) 多药耐药 B cell LYMPHOMA lewkmia-2(BCL-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苦参提取物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对视网膜母细胞(RetinoblastomaRB)端粒酶(Telomerase)活性表达的影响,研究氧化苦参碱对RB的作用机制,为氧化苦参碱在抗视网膜母细胞临床用药提供更完整的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视网膜母细胞HXO-Rb细胞,实验组细胞加入氧化苦参碱提取物,对照组细胞中加入等量的培养液,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同时分别采用不同浓度及不同时段的氧化苦参碱研究其对HXO-Rb的抑制作用。结果氧化苦参碱可抑制HXO-Rb细胞的生长,当浓度为100ug/ml时细胞形态学可明显观察到改变,端粒酶的活性下降,细胞凋亡率比值最大,并且随着时间延长,细胞凋亡增加。

  • 标签: 氧化苦参碱 视网膜母细胞瘤 端粒酶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R-CHOP和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患者疗效。方法对于2010年1月-2013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60患者按亚型分类,分别按R-CHOP和CHOP方案给药,考察治疗效果。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Bcl-2的表达与疗效的关系。结果GCB组与non-GCB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6;Bcl-2在两种亚型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Bcl-2表达阳性患者采用R-CHOP方案治疗缓解率高于CHOP组,Bcl-2表达阴性患者采用两种方案治疗缓解率相同,均为100%。结论GCB组患者接受R-CHOP或CHOP方案治疗近期缓解率高于nonon-GCB组,预后性良好。

  • 标签: R-CHOP CHOP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疗效
  • 简介:淋巴浆细胞淋巴/华氏巨球蛋白血症(1ymphoplasmalyticlymphoma/Waldenstrom’smacroglobulinemia,LPL/WM)是一种少见的血液系统肿瘤,约占所有血液系统肿瘤的2%,好发于老年人,男性居多。现报道1例LPL/WM的典型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 标签: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细胞淋巴瘤 文献复习 血液系统肿瘤 典型病例 LPL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EPO)在慢性心功能衰竭(CHF)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慢性心功能衰竭(NYHA分级Ⅱ-Ⅳ)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及ACEⅠ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EPO)75U-100U/kg,每周一次。对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B型尿钠肽(BNP)、6min步行距离等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BNP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及P<0.05)。治疗组的LVEF、6min步行距离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及P<0.05)。结论EPO可改善慢性心功能衰竭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提高运动耐量,降低BNP的浓度。

  • 标签: 慢性心功能衰竭 促红细胞生成素 左室功能 运动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