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关节镜微创技术在116例膝关节骨创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骨创伤治疗患者中随机选择1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8例患者。对照组予以保守治疗,观察组予以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通过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患者,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骨功能,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Consideringthegreatpotentialofnaturalproductsasanticanceragents,thepresentstudywasdesignedtoexplorethemolecularmechanismsresponsibleforanticanceractivitiesofMesuaferreastembarkextractagainsthumancolorectalcarcinoma.BasedonMTTassayresults,bioactivesub-fraction(SF-3)wasselectedforfurtherstudiesusingHCT116cells.Repeatedcolumnchromatographyresultedinisolationoflessactiveα-amyrinfromSF-3,whichwasidentifiedandcharacterizedbyGC-MSandHPLCmethods.α-amyrinandbetulinicacidcontentsofSF-3weremeasuredbyHPLCmethods.Fluorescentassaysrevealedcharacteristicapoptoticfeatures,includingcellshrinkage,nuclearcondensation,andmarkeddecreaseinmitochondrialmembranepotentialinSF-3treatedcells.Inaddition,increasedlevelsofcaspases-9and-3/7levelswerealsoobservedinSF-3treatedcells.SF-3showedpromisingantimetastaticpropertiesinmultipleinvitroassays.Multi-pathwayanalysisrevealedsignificantdown-regulationofWNT,HIF-1α,andEGFRwithsimultaneousup-regulationofp53,Myc/Max,andTGF-βsignallingpathwaysinSF-3treatedcells.Inaddition,promisinggrowthinhibitoryeffectswereobservedinSF-3treatedHCT116tumourspheroids,whichgiveahintaboutinvivoantitumorefficacyofSF-3phytoconstituents.Inconclusion,theseresultsdemonstratedthatanticancereffectsofSF-3towardscoloncancerarethroughmodulationofmultiplemolecularpathways.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2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16例、对照组11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临床疗效、出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停止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好,止血迅速,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血压心电图同步监测评价高血压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116例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16例患者的入院时间均在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期间,根据患者是否有无症状心肌缺血进行分组,观察组(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对照组(未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例数均为58例。上述两组患者均接受动态血压心电图同步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与心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昼夜心率均明显较对照组高,且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血压心电图同步监测评价高血压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价值,其有利于临床掌握患者的病情并且尽早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临床应用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近期内收治的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同时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以及改良Macnab评价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本组116例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其视觉模拟评分较治疗有明显的改善(P<0.05);根据改良Macnab评价法本组患者中114例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98.28%。结论临床应用射频热凝靶点术与臭氧消融术联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疗效是显著的,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表而麻醉下小切口囊袋内圈垫式切核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手术疗效。方法表面麻醉下对116眼(96例)白内障行小切口囊袋内圈垫式切核白内障摘除术,记录术中患者眼疼痛情况及手术时间,术后角膜水肿情况、最佳矫正视力及手术并发症。结果116眼手术均在表面麻醉下完成,术中疼痛分级情况:0级96眼,1级14眼,2级6眼,3级0眼。手术平均时间为13.6±3.5min。术后第1天最佳矫正视力情况:0.2-0.4者16眼,0.5-0.8者82眼,≥1.0者18眼。术后第一天角膜水肿情况:角膜内皮纹样水肿28眼,均于术后3天左右消退;局部斑片样混浊3眼,术后1周内消退。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囊袋内圈垫式切核白内障摘除术具有术中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前房操作空间大,并发症少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介导载药微泡靶向药物释放(UTMD)技术联合藤黄酸(GA)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用不同浓度(分别为0、0.5、1.0、2.0、4.0、6.0 μg/ml)的藤黄酸加入培养基培养细胞,筛选合适的藤黄酸浓度(2.0 μg/ml),将细胞分为6组,分别为GA+微泡+超声组、GA+超声组、GA+微泡组、单用GA组、单用超声辐照组、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组间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UTMD联合GA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生长抑制及促凋亡作用显著大于对照组与单用GA组,当处理时间为24、36、48 h时,GA+微泡+超声组的生长抑制率高于对照组(0.755±0.017比0.007±0.001、0.892±0.010比0.008±0.001、0.934±0.003比0.011±0.001,t=60.489、120.670、358.247,P<0.05)、单用GA组(0.755±0.017比0.357±0.012、0.892±0.010比0.462±0.024、0.934±0.003比0.638±0.004,t=26.643、23.719、89.06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A+微泡+超声组的凋亡率和处于G2/M期的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凋亡率:(32.21±1.30)%比(3.33±0.09)%,G2/M细胞比例:(56.97±0.31)%比(18.25±0.76)%,t=31.217、66.391,P<0.05]、单用GA组[凋亡率:(32.21±1.30)%比(24.19±1.30)%,G2/M细胞比例:(56.97±0.31)%比(28.43±0.40)%,t=6.155、80.32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UTMD可明显提升藤黄酸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水平血清TSH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较高血清TSH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筛选并回顾分析2014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SCH患者116例,将其中TSH≥10mIU/L者设为观察组(A组),其余设为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比、甲状腺功能、TgAb、TpoAb、血脂谱及糖尿病相关合并症情况的差异。结果与B组相比,A组FT3(3.69±0.47vs4.33±0.65pmol/L)及FT4(11.63±3.24vs14.71±3.13pmol/L)水平较低而年龄(69.69±8.05vs59.94±13.07岁)、TgAb(240.41±321.72vs110.42±298.31IU/mL)、TpoAb(501.43±766.27vs78.37±229.92IU/mL)水平及合并冠心病(84.6%vs34.0%)、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1.5%vs48.5%)的比例较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SH水平在10mIU/L以上的SCH患者,年龄偏大,女性较多,甲状腺抗体水平较高而甲状腺功能偏低,更多合并CHD及DPN。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制踝足固定装置对脑卒中下肢偏袒病人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7月在我院进行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治疗的232例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我科室自制的踝足固定装置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及2周下肢惠东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周及2周,其踝关节活动度及EMA评分、BB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采用自制踝足固定装置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踝足关节运动能力,并对其下肢及平衡功能的恢复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下调REV7基因表达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对HCT116细胞进行培养并运用RNA干扰技术实现REV7基因下调,将细胞分为空白组、转染阴性RNA oligo片段阴性对照组、转染REV7 RNA oligo的REV7基因下调组。克隆形成实验反映细胞增殖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细胞凋亡发生水平和非同源末端连接途径发生水平。结果6Gy照后REV7 siRNA组细胞克隆形成率降低(P<0.05)。REV7 siRNA组REV7基因下调效率>60%。REV7 siRNA组γH2AX、Caspase9表达升高(P<0.05),Ku80、XRCC4表达降低(P<0.05)。结论下调REV7基因能提高HCT116细胞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REV7后非同源末端连接的发生被削弱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在使用溃疡止血的中药基础上联合使用西药治疗116例消化性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5年2月-2018年2月三年间入住我院并将医生确诊为患有消化性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116例病人依照统计原理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本组的58例患者使用临床常用药物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本组的58例患者使用垂体后叶素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中药溃疡止血汤剂进行治疗。经过62天的临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经比较,使用溃疡止血汤剂结合西药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率高于单纯使用西药的患者P<0.05,单纯使用西药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使用溃疡止血汤剂结合西药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在使用西药垂体后叶素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中药溃疡止血汤剂治疗消化性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症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X线照射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表达的影响,分析Kiss-1基因表达变化与结直肠癌侵袭、迁移潜能的关系。方法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经4Gy、8Gy剂量X线照射后24h、48h,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Kiss-1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Transwell小室侵袭和迁移实验比较X线照射后HCT116细胞侵袭、迁移潜能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癌细胞相比,X照射后24h、48h的4Gy、8Gy剂量组癌细胞中Kiss-1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X线照射上调结直肠癌细胞中转移抑制基因Kiss-1的表达,残存癌细胞中Kiss-1基因的表达增强有可能抑制了癌细胞的转移潜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TGF-β和Smad4在肠癌细胞HCT116中的表达及As2O3对其变化的影响,探讨肠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及As2O3的新作用靶点。方法肠癌HCT116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将不同浓度As2O3作用于肠癌细胞后,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TGF-β1和Smad4的含量变化;电镜下观察肠癌细胞HCT116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显示Smad4对照组为18.64±0.25,1.5μmol/LAs2O3组为34.16±1.28,2.5μmol/LAs2O3组为39.64±1.63,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TGF-β1对照组为28.47±0.35,1.5μmol/LAs2O3组为24.15±0.64,2.5μmol/LAs2O3组为21.52±0.87,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电镜下As2O3作用后的肠癌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体积变小,凋亡改变,伴有细胞的坏死。结论TGF-β、Smad4在体外培养的肠癌HCT116细胞中存在表达异常,TGF-β/Smads信号通路调节的异常很可能是肠癌发生的重要分子基础,三氧化二砷作用机制之一很可能通过改变TGF-β、Smad4在TGF-β/Smads信号通路中的传导作用,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感染促进TNF-α诱导的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炎症改变的机制。方法建立Fn感染细胞及TNF-α炎症诱导模型并分为4组,即未感染对照组、Fn感染组、TNF-α诱导组、Fn+TNF-α组。首先用Fn感染正常结肠上皮细胞hcoEPIC和结直肠癌细胞HCT116、LoVo,分别检测Fn对不同结肠细胞的黏附情况。TNF-α诱导HCT116细胞3 h后加入Fn感染,24 h后分别用CCK8试验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测定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及细胞损伤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内和细胞培养上清中核转录因子(NF-κB)和细胞因子(IL-6、IL-8、IL-1β)的表达。结果Fn对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和LoVo的黏附性较强(P<0.05),但基本不表现出侵袭,反而在24 h后对正常结肠上皮细胞hcoEPIC有较高侵袭率。与未感染Fn组相比,Fn感染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细胞损伤增加(P<0.001)。在TNF-α诱导3 h后,Fn感染进一步促进了细胞死亡和损伤(P<0.001)。Fn感染和TNF-α单独处理组的NF-κB表达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01, P<0.05),Fn+TNF-α组的NF-κB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单独处理组(P<0.001)。Fn感染和TNF-α单独处理组中,IL-6和IL-8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01),IL-1β无明显改变(P>0.05)。Fn+TNF-α组中IL-6、IL-8、IL-1β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单独处理组(P<0.05)。结论Fn能够优先黏附于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上,进而促进TNF-α诱导的细胞损伤、死亡和NF-κB及其下游促炎性细胞因子IL-6、IL-8、IL-1β的表达和释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c-Myc启动子结合蛋白1 (MBP-1)过表达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CT116细胞分为以下3组:空白对照组,细胞未做任何处理;空载感染组,空载体对照慢病毒(LV-GFP)感染HCT116细胞;MBP-1过表达慢病毒组(MBP-1组),MBP-1过表达的重组慢病毒(LV-MBP-1-GFP)感染HCT116细胞。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BP-1 mRNA的表达,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MBP-1、NF-κB p65、c-Myc、CyclinD1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性采用F检验,若方差齐则组间比较采用LSD检验,若方差不齐则组间比较采用Dunnett检验。结果与空载感染组比较,MBP-1组在MBP-1 mRNA (1.02±0.15比4.56±1.03)、蛋白表达水平(0.18±0.01比0.72±0.10)、S期百分比[(39.12±2.18)﹪比(45.64±3.21)﹪]、G2/M期的百分比[(14.81±1.02)﹪比(23.16±2.12)﹪]、细胞中Bax蛋白(0.55±0.10比0.76±0.11)、cleaved caspase-3蛋白(0.45±0.08比0.81±0.11)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01),而细胞48 h OD值(0.58±0.08比0.43±0.03)、72 h OD值(1.10±0.13比0.52±0.09)、细胞G0/G1期的百分比[(46.06±1.89)﹪比(31.36±2.02)﹪]、细胞中Bcl-2蛋白(0.52±0.10比0.23±0.02)、NF-κB p65蛋白(0.61±0.13比0.16±0.03)、c-Myc蛋白(0.79±0.15比0.43±0.05)、CyclinD1蛋白(0.62±0.09比0.32±0.01)的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01);空白对照组和空载感染组之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MBP-1过表达可抑制HCT116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贯穿胰腺纵向"U"形缝合法空肠内翻套入式胰肠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实施LPD并采用贯穿胰腺纵向"U"形缝合法空肠内翻套入式胰肠吻合技术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6例,女性50例;中位年龄58岁(范围:32~84岁)。116例患者均在全腹腔镜下行不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采用Child法进行消化道重建,采用贯穿胰腺纵向"U"形缝合法空肠内翻套入式胰肠吻合技术进行胰肠吻合。记录患者术中和术后临床资料。结果1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60.3±33.5)min(范围:200~620 min),胰肠吻合时间为(18.2±7.6)min(范围:14~35 min),胆肠吻合时间为(14.6±6.3)min(范围:10~25 min),胃肠吻合时间为(12.0±5.5)min(范围:8~20 min),术中估计出血量为(106.0±87.6)ml(范围:20~800 ml)。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胰腺生化漏12例(10.3%),B级胰瘘1例(0.9%),术后胃肠吻合口出血12例(10.3%),胆肠吻合口漏4例(3.4%),胃排空延迟4例(3.4%),腹腔局部感染5例(4.3%),肺部感染14例(12.1%)。术后30 d内无死亡病例,术后30~90 d死亡2例(1.7%),其中1例因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假性动脉瘤破裂导致死亡,1例因低分化黏液性胰腺癌术后肿瘤复发、广泛转移导致死亡。结论贯穿胰腺纵向"U"形缝合法空肠内翻套入式胰肠吻合法应用于LPD中安全有效,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